【犀角地黃湯】治熱傷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組成】生犀角 生地黃 白芍 牡丹皮 以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註】吐血之因有三:曰勞傷,曰努傷,曰熱傷,勞傷以理損為主,努傷以去瘀為主,熱傷以清熱為主,熱傷陽絡則吐衄,熱傷陰絡則下血,是湯治熱傷也,故用犀角清心去火之本,生地涼血以生新血,白芍斂血止血妄行,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雖曰止血,而實去瘀,瘀去新生,陰滋火熄,可為探本窮源之法也,若心火獨盛,則加黃芩黃連以瀉熱,血瘀胸前,則加大黃桃仁以逐瘀也。
【當歸六黃湯】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 【組成】當歸 生地 熟地 黃耆 黃苓 黃連 黃柏 水煎服。 【註】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盜汗,陰盛則陽虛不能外固故自汗,陽盛則陰虛不能中守故盜汗,若陰陽平和之人,衛氣晝則行陽而寤,夜則行陰而寐,陰陽既濟,病安從來,惟陰虛有火之人,寐則衛氣行陰,陰虛不能濟陽,陽火因盛而爭於陰,故陰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則衛氣復行出於表,陰得以靜,故汗止矣,用當歸以養液,二地以滋陰,令陰液得其養也,用黃芩瀉上焦火,黃連瀉中焦火,黃柏瀉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放諸寒藥中加黃耆,庸者不知,以為贅品,且謂陽盛者不宜,抑知其妙義正在於斯耶,蓋陽爭於陰,汗出榮虛,則衛亦隨之而虛,故倍加黃耆者,一以完已虛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陰。經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此之謂與。 【集註】吳琨曰:雜證盜汗,與傷寒盜汗不同,傷寒是半表半裏之邪未盡,雜證則陰虛有火而已,彼以和表為主,此以救陰為急,故以補陰之品,佐瀉火之藥明者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