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正如的资料

 未来决定现在 2013-09-16

坛子里应该有人在学征服琴海的,发点林正如的资料

征服琴海 ----- 林正如(转)近,坊間有一本吉他教本正在熱賣中,引起很多學習吉他者的共鳴,聽說作者是從美國MI音樂學院回來的老師,因此在教材的編排教學上,也是引用美國MI音樂學院的教學系統,這下子造福了不少想看外國教材,英文又不夠好的吉他愛好者了。今天很榮幸能夠採訪到這位吉他老師──林? 

編:老師最近出這本「征服琴海」吉他教本非常受到讀者的喜愛和歡迎,先跟大家聊聊寫這本書的起源吧!
林:從學生時代就學吉他,一直想成為一個比較好的樂手,但是都沒有這個門道,正好看到MI在雜誌上,書刊上做很多廣告,就對這個學校很有興趣。注意了這個學校一年多,覺得去進行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就去唸了二年。

編:老師是以電吉他做教學示範的嗎?
林:對,因為電吉他可以彈的音樂類型比較多,常常是和其它樂器一起搭配的,所以要彈的部份不是這麼多,也就有比較大的發揮空間,木吉他就比較難彈了,因為一把吉他又要負責Bass,又要負責和弦,相對的發揮空間就比較受限制。

編:老師是當兵完去的嗎?
林:對,因為我當兵前就在唱片公司當製作助理,退伍後也是繼續當製作協力之類的工作,這個過程一直都對吉他非常有熱忱,所以知道MI的資訊後,很自然的就被吸引了,但是進入唱片圈後,其實離吉他更遠了,因為所做的事情完全不是吉他的事情了。我剛到MI,最初是去學製作和錄音的,因為工作的關係,期望自己能成為傑出的音樂製作人、錄音師,因為當時覺得在台灣玩音樂比較有搞頭的,應該要當一個自己懂錄音的製作人,可是到了那個學校,那裡的氣氛和環境,覺得自己好像唸錯了,勉強轉到GIT(吉他系),那時候都已經唸了一個半月了,不過那也是一個很大的決定,就是我決定要認真彈吉他。

編:是什麼樣的原因讓老師做了這樣的決定?
林:其實之前就一直很喜歡音樂,很喜歡吉他,但是都僅止於很喜歡,很有興趣,沒有方法,沒有門路,不知道要怎樣更進一步,直到唸了MI,那樣的環境,很自然的,教材很多,隨手可得又有系統,,很自然的感染了那個氣氛,其實我覺得老外學吉他好就好在這裡,想要什麼教材,資訊很流通隨手可得,而且又有系統。在台灣就不一樣,一來是語言的問題(英文教材很多人看不懂),二來是這些教學資訊不夠流通到我們的學習環境,尤其在我們那個年代大概5年前,更是缺乏,國語的學吉他資訊算是很少,最近比較好了,有些代理商把一些有聲教材引進,以前國內資訊真的是蠻匱乏的,當時在MI,我就注意到了他們教學很有系統的這個部份,也很有興趣研究他們是如何將吉他教學系統化,也許有的吉他手只是很愛彈,根本也不管視譜和聽力,也不管樂理的只管彈,當然也可能成為很好的吉他手,但是以教學來說,要當個好老師這些就不能不管了。要當個好老師和當個好的樂手是不一樣的,當個好老師,你要會彈吉他,但是不一定要很會彈,你的全面性要夠,可以給學生很好的建議和方向。

編:所以老師是屬於重視視譜和聽力……等能力的吉他手囉!
林:對,因為常常我們覺得吉他彈很久沒有進步,是因為要成為好的吉他手需要具備很多項能力,而你的某一項可能很好,但是這一項以外的其他部份可能沒有進步;所以你彈就只能彈到某一個程度,其他項目不能提昇,你的好就只能好到某一個程度了,大部份都是這種問題比較多。

編:那視譜,聽力……,是像我們所謂科班生做的訓練嗎?
林:對,在台灣大概只有像拉小提琴,彈古典鋼琴的人會去重視看譜這件事,學吉他的人很多是不重視看譜這件事的,這點在我們台灣玩團或彈吉他的人真的是很欠缺,不管看五線譜還是簡譜,反正就是要會看譜。
 另外在聽力方面,就是所謂的抓歌方面,以前我們是會去抓很多歌,一來譜不是那麼好找,二來看不懂,都是靠自己聽歌去把和弦抓出來,可是到了MI,發現其實聽力這個東西也是可以有方法去訓練的,訓練去聽大調,小調,藍調……。也就是對這些教學系統很有興趣,加上回台灣後在樂器行教吉他,累積了一些教學的經驗,累積了三、四年的教材,彙整後,再將一些教學內容細緻化,就產生了「征服琴海」這本書。其實就是很本能的,累積到了一個程度,教材都有了,就是欠整理的功夫,正好在大地震後,突然沒事做,所有的表演都停了,演唱會也停了,所有的娛樂活動都停了,就X這個空閒,趕快整理。

編:老師覺得自己在台灣學吉他和在MI學吉他最大的差別是在哪裡?
林:我想就是環境啦,其實軟體方面都一樣,所學的內容都一樣,但是你在MI學吉他,你在學校走一圈,你回家就想彈琴了,可是你在台灣可能有太多因素會干擾你,一下子朋友約呀什麼的,這個環境是比較難專心的。

編:所以老師會鼓勵有心學好吉他的人去MI學囉?
林:會呀!我會,因為在那裡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強力加速你進步,幫助你跳階,你可能在台灣要混個五年,可能去那邊一年就做了同樣多的練習和得到同樣多的資訊了,因為我覺得自己是這樣子的例子,認識我的人不覺得我會變成吉他手,以前我是唱歌的Young Start青春之星,我是第一屆的,還有木船、往日情懷的比賽都有唱過,也出過唱片。所以我的朋友只知道我會伴奏,也想不會變成專職的吉他手。其實我講這個例子是想說,二年之內,你就可以找到你要的所有的音樂類型,就是看你有沒有那麼專心的環境。再者,因為我們的音樂市場需求也不一樣,以吉他來講,它有分Jazz,Fusion……很多種,可是在台灣,你永遠用到的就是那些,大部份就是大小調、藍調,你不會用到更複雜的和聲。可是以音樂全面性的角度來說,這些都是需要去學習的,可是在台灣流行歌中,各種類型的實際音樂範例很少,也就很少機會可以學得到,像Jazz樂,除非你組這樣的團,這種團在十七、八歲~二十五歲的樂手當中,可能都很難找到很好的樂手,可以說這方面音樂的普級率很低,不像老外,二十多歲,玩音樂的,你跟他講什麼類型的音樂他都OK,資訊的流通非常重要!他們就是有這樣的優勢。

編:一般我們對吉他手的印象都是伴奏者,流行歌曲彈唱者。那老師你覺得吉他手該如何設定自己的方向?
林:我想當伴奏者和流行歌彈唱者只是吉他手的四分之一部份,以吉他手的全面性來說,這個方向是不夠的,原因是我們流行歌的同質性太高了,幾乎都是同一類的,不過也因為這樣,表示我們國內的流行音樂發展空間還很大,很多人彈大調小調的東西很行,可是一彈到二、四拍或反拍的東西或是不同的節奏型態就沒辦法彈好,以我個人來說,當然覺得只當伴奏者和彈流行音樂者是不夠的,除非你設定自己是某一種音樂類型的專家,你就只專心彈那種類型的音樂就好,可是現在資訊這麼多,大部份的人都是各種類型都要接觸。

編:我想很多人學吉他學到一個程度後,也會嚮往到國外去進修,不過也有很多人擔心語言、經費等等的問題,甚至是考慮到將來可以有什麼發展之類的問題,就這方面,老師的看法如何?
林:去國外唸書有二種,一種是你要拿證書,一種是你不要,以柏克萊大學和MI來比較,MI要求的比較少,他們不管你的語言能力,你到那裡只管彈吉他,柏克萊就要像申請一般大學一樣的程序,修的科目當然也包括美國史、歷史之類的科目,這二種都很好,就看你個人的需求看你是想成為怎樣的音樂人。如果你想成為吉他手,而且又只有二年時間,那我覺得你去MI還不錯,原因是它的限制不大,你只要瘋狂的彈吉他就好,你所要瞭解的知識就是相關於吉他的知識。去柏克萊的話比較屬於是你要變成一個音樂家,格局比較大,大概花四年或六年的時間,回來就很不一樣:MI是練習的部份很多,一年你可以上大舞台彈150次以上,但是去柏克萊一年可能只上過2次,可是理論的東西可能可以知道的非常多。以職業的角度來看,MI回來你馬上可以做場,可以成為一個樂手,原因是練習和實習的已經夠了!柏克萊回來可能要調整一下,配合台灣的流行音樂團現況,找到一個平衡點生存,當然柏克萊回來的,音樂方面的持續性會比較久。像我現在一年都還要回去一次或二次,去聽聽演唱會,和老師們聊聊啦,一起彈一彈琴啦!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有毛病了呀!
 學費方面,大學比較貴,一年光學費大概2萬塊美金,MI的話大概1萬2仟,加上生活費大概是一比一,所以柏克萊一年共要四、五萬,MI大概二萬五,語言方面愈好當然在溝通上是愈好,我覺得會話的能力比閱讀的能力還要重要,一般台灣學生都是閱讀的能力比較好,可是這樣子就無法和當地的樂手溝通,其實考考托福也可以,或者是找補習班上上會話課也可以,像我要去之前也有去上英文會話班。
 而且如果你吉他很厲害,去了會更厲害,不厲害去了還是不會太厲害,我的意思是說最好基本功夫先做好再去,像刷法和指法,大調和小調……等等一些基本的東西,都是可以先準備好的,因為如果是去那裡學初學就有點浪費了!像我現在的程度去那裡還是有學不完的東西,因為那裡的水準高出台灣太多了。

編:老師目前有從事什麼樣的音樂相關工作?
林:我現在就是教教學生,大概一個禮拜教三個下午,忙的話就把課程東移西移的,不過我對教學還是保持一定的量,因為我對教學很有興趣,之前我也在TCA有上課,因為時間不夠的關係,現在只偶爾回去做做講座。另外也做吉他錄音的工作,平均一個月大概錄七、八首,最近有幫侯湘婷、鄭秀文、梁詠琪,還有幫一些新人彈他們專輯裡面的歌。

編:老師怎麼樣得到這個錄音工作的?是自己去應徵的嗎?
林:喔!不是,是朋友介紹的,因為我們有一些革命的情感在,當兵前後在唱片公司的一些朋友都會互相介紹、推薦。

編:上次我們訪問黃中岳老師的時候,他就有提到你。
林:對呀!我們是高中同學,從高中彈吉他彈到現在,唯一都還在彈琴的就剩我們了,因為這條路確實不好走,要找到正確的路和對的方向。而且人家推薦你以後,你也要好好表現,不然也沒有下一次了,我想這是累積的,如果對方覺得滿意度不錯才會繼續找你,也會再把你推薦給別人。
 其實錄音工作不太穩定,我也沒有太積極的去維持錄音的工作,當然這樣是不對的,應該更積極的才對。可是你永遠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下一次的錄音,有人Call我去,時間可以,那就去錄了,我也不知道要錄什麼,都是現場去聽母帶然後就彈了,平均大概一到兩小時錄一首歌,其實大部份時間都在調Tone(音色),其實錄音工作這件事情,調Tone是比較麻煩的部份,像麥克風的位置怎麼擺也是學問……

編:那這些調Tone是怎麼學來的?
林:都要靠經驗,當然你也可以翻閱一些吉他雜誌、錄音書籍,像我就會去注意這些資訊,比方說什麼麥克風收什麼樣的吉他音色最適合、什麼琴彈什麼類型的音樂最適合,然後再靠經驗的累積,就會知道更多的方法,調Tone的速度也會更快。
 現在租錄音室的費用已經比較便宜了,比較沒有時間的壓力,以前我錄過陳志遠老師的歌,都是用白金錄音室這種高等級的地方,每個小時的費用很高,你必須錄的很快,不然超過時間的錄音室費用都足夠付吉他手的費用了。現在用電腦錄音就比較沒有這種問題了,你可以慢慢錄、慢慢調音色,甚至一首歌你可以把三種不同的感覺都錄下來,慢慢挑。

編:像錄音這個工作是錄音的樂手自己決定怎麼彈,還是製作人、編曲決定的?
林:都有,有的時候編曲已經設定好所要的音樂感覺,你也可以跟他討論,看看還有什麼樣的可能性,其實我們的角色就像裁縫師,看看你要什麼樣的款式,盡量讓彈出來的東西可以幫助這首歌。

編:那老師除了教學和錄音工作以外還有從事哪些工作?
林:還有現場演唱會的彈奏,我現在也在我的店裡有做現場表演、現場錄音,做自己的專輯,因為我的團正在思考一個新的方向,製作唱片的方式和一般的唱片製作不一樣,我們是反過來製作,我們先在舞台上試驗,然後彈到差不多了再試錄,然後再更精緻的編曲,期望能做一張自己覺得還不錯的專輯。兩年前我們在魔岩唱片有發了一張自己覺得蠻興奮的專輯,去年有幫洪筠惠的專輯做背景音樂,接下來希望自己的音樂可以完成,偶爾有人邀歌我也會寫給他們。

編:老師剛才有提到你開的店,可以略為介紹一下嗎?
林:我的店就是為了要做Life錄音所產生的,去年九月、十月的時候,我到了美國做了一趟巡迴演出,去那邊隨便找個Pub,而且是禮拜二的晚上,我想是很不熱鬧的晚上吧,一個四重奏的樂團正在表演女鋼琴手的作品,她自彈自唱,非常的棒,嚇死人的棒,她表演完以後我跑去跟她聊天,她說她在那家店,三個月做了六場現場演出的錄音,從中挑出比較好的部份,製作成一張唱片再找唱片公司幫她發行,我想這是一個影響我開店的原因,另外就是我在唸MI的時候,常到學校附近的Pub去看表演,那些小小破破的店,出了二十多個全L.A.最厲害的樂手,他們在那樣的舞臺上,不斷的試驗自己的想法,創造自己的音樂,也養成自己的一些樂迷,我想臺灣就是缺少這樣的舞臺,因為大部份的老闆都會要求樂手做一些流行歌,這是會影響樂手原創性的,一些音樂的可能性都被限制住了,我覺得這樣並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創造一個舞臺讓表演的人有完全的自主性,這是我非常尊重的。
 我們店裡在周末的時候,會有一些臺灣玩爵士音樂的團來表演,其他的時候有爵士二重奏、獨立藝人……等表演,禮拜一的時候我們做Open Jam,開放給所有樂手上臺來Jam,這個反應還不錯,因為來玩的人都可以玩出還不錯的東西,四月份開始,我們可能會安排一些主題,印一些譜,也可能錄一些卡帶,讓有興趣的人帶回去練習,這樣也可以確保上臺玩音樂的品質,因為有時候主題太凌亂,音樂的可聽性就會降低很多,我的發想是希望它像一堂演奏課一樣,有一個標準的規格讓你依循,而不是上臺亂彈,也希望藉此達到樂手本身的進步。

編:是不是可以請老師跟讀者們說明一下“Jam”是怎麼一回事?
林:基本上就是說你跟你完全不認識的人一起彈樂器,你要學會跟樂團的成員,像是Bass手、鼓手,跟他們溝通,告訴他們你想要彈的音樂是什樣的東西,比如說幾小節、什麼調、什麼節奏形態,大略的說明,或者是你可以帶譜來,把你要彈的譜發給其他的樂手,然後跟他們一起彈奏,有時候可能是很簡單的兩個和弦,當然也可能是比較難的東西。

編:所以是讓樂手即興發揮他們想彈的東西囉!
林:對對對,完全即興,不過當然旋律要先彈對囉,大部份是正確的旋律先彈一遍,然後輪流即興,可能先Keyboard手再吉他手……,中間的Solo完全即興,然後最後再彈一次旋律結束。

編:那要彈到什麼樣程度的人才能上臺去Jam?
林:我想起碼大部份的音階都要知道,比方說大、小調音階,當然對自己彈奏的樂器也要有一定的熟悉度,可能彈個一年半年的,不要求一定要很厲害,希望大家都可以上臺來玩。
 其實不止在舞臺上面,舞臺下的互動也很好,你可以認識很多其他的樂手,和他們互相交換心得、意見,我想如果Jam的題材再清楚一點,大家就可以一起進步,我覺得那樣就比較有意思。

編:老師做現場演唱會的彈奏是幫流行歌手伴奏嗎?
林:對,幫一些流行歌手做演唱會的伴奏。我最近也幫春禾劇團做一些歌舞劇巡迴演出的伴奏,黃韻玲幫劇團寫的音樂,我負責現場彈奏,上上禮拜剛在國家音樂廳表演完六場,大概就是這些事情吧!喔,對了,我剛回國的時候還在中視樂隊工作過,做了三個月就受不了了,因為工作的內容就是不段的重覆,工作時間很長,而且常常就是在那邊晃,他們調燈的時間可能比你彈琴的時間還要久,攝影棚的樂隊就是要這個樣子。我也在一般做商業歌曲的Pub彈過,其實吉他手會做的工作我都會盡量去嘗試啦!工地秀也做過啊!

編:所以長遠來說,老師最想做的是什麼?
林:就是自己的原創囉!我想各種音樂工作都做過以後,慢慢知道臺灣的音樂生態是怎麼樣,然後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什麼是對自己比較好的方向。我想對我來說,做自己的音樂就是我最想做的,當然其它的合作機會我也不會拒絕,不過最近真的是忙的過頭了,外務太多,反而很少花心思在自己的音樂上,當然我也很想趕快把我的第二本書完成,不過這些都需要比較平靜的生活;需要一段比較專心的時間才能把這些事情做好。(麥書編輯部)

返回顶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