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钓鲫鱼
“一阵秋雨一阵凉,气温水温逐渐凉,鱼儿活跃咬钩旺,此乃秋钓好时光”。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垂钓的黄金季节,是一年中两个最好的垂钓鲫鱼的季节之一。秋高气爽,氧足食丰、水温适宜。不仅是大田作物收割季节,也是垂钓的丰收佳季。此时鱼儿膘肥体壮,食欲旺盛,摄食积极,鱼类要利用这个季节抓紧进食,增加体内脂肪,以备越冬之需。所以这时期的鱼儿特别贪吃,频频咬钩,都十分活跃,四处觅食游弋,成为众多钓友们大显身手的黄金季节。而且从早到晚全天钓,无论江、河、库、塘,水面大小都有收获。
一、鲫鱼习性
鲫鱼体小口小,栖息底层,荤素皆吃,昼夜摄食,一日多餐,视力不强,多为旁看;家族成员,性情温和,喜静怕扰;喜欢洁洁,特别恋草;机制文静,但胆子特小;一有动静,立即逃跑。适应性强,耐寒能力位居温水性鱼类之首。(适合垂钓水温4℃-32℃、摄食旺盛水温15℃-25℃),耐寒耐碱,既耐高温,又耐低氧;生长缓慢,繁殖力强;多属野生,很少放养。
二、钓具(按照传统钓法配置)
钓鲫鱼普遍采用 手竿垂钓,遵循轻便,灵活的原则。要求软而轻,细而韧富有弹性,竿尖柔软。渔竿应根据深秋的特点, 选择竿长6~7米左右的长度为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用7米以上长度的渔竿。
钓线要细而透明,主线的线径通常使用0.15~0.2毫米之间,长度要比渔竿的长度略短些,这样的长度不论何种垂钓方法,都比较适合。夏秋季节选用1~2号线(直径0.18-0.23毫米),冬春选用0.4~1.0号线(直径0.10~0.16毫米);脑线比钓线细1/3左右,长度在3~8厘米之间,过长反应不灵敏,过短离铅坠太近,鱼有惊恐感。
鱼钩要小而锋利,条细、口面稍宽;水深钩柄宜长,水浅钩柄宜短。(如伊势尼4~6号、伊豆7~9号)使用单钩,可以防止在复杂的钓点挂钩。
浮漂的选择上只要灵敏就可以,不过深秋季节使用散漂(蜈蚣漂)是很方便、灵敏的。
三、选钓点垂钓鲫鱼的钓点
鲫鱼胆小,喜欢在草丛隙缝或隐蔽物下的水域栖息游玩。各种水体的草边、草缝、沟沟汊汊、进水口旁、流动水域的支流、老河道形成的弯子、水库的山嘴、水库的浅水河湾当为首选。静水体的增氧机、喂食台、水库周边经常有人钓鱼的地方及水库养殖区网箱附近也是理想的钓点。除此之外,涵洞、码头沉船边缘、下风角、岛屿两边、河道岔口、水淹草滩、乱石堆旁及水库的中后部、水库中部、水库中上部等等。
在不同的季节钓鲫鱼,选点选位都有所区分,基本原则应是:春钓浅滩,无草钓石头旁,有草钓草边、草间;夏钓阴凉,找树荫、草窝处下竿,早晚钓近午钓远;仲秋鱼肥食量大,近岸便是好钓点,深秋时节鱼扎堆,不掉浅水钓深潭(包括坑洼沟坎等地形复杂处),冬钓背风向阳岸,河湾草洞好下竿。
选找草窝“钓鱼不钓草,多半要白跑”。鱼有四季不离草的生性,特别是鲫鱼,在春秋两季它们要依附水草这张天然温床产卵繁殖后代,同时孵出的幼鱼又要依靠水草隐蔽藏身、觅食。有了水草天热时可为鱼儿遮阳隔热防暑,到了冬天又可挡风御寒,安全越冬。在水草丛生的水域中,不仅氧气充足鱼儿活跃,而且还有让鱼儿食之不尽的丰富天然食物。因而鱼儿喜欢群居于草丛中栖息觅食,为此选好草窝施钓上钩率必高。
如果钓场的水草稠密,应选择水草稀处做钓点较为适宜,或是临近大片水草的明水区,饵钩下在挨草的一边会很得利。因为鱼儿一出来必经过这里,上鱼也高于别处毋庸置疑。在无草的水域垂钓,应选择河岸的凹凸部位下竿方为合理。突兀部的前端是鱼儿巡游的必经之地,凹窝处滞留食物多,容易存住鱼。找到凹凸部位就等于找到了鱼道鱼窝,在鱼道和鱼窝处下钩焉能钓不着鱼?在笔直的河岸上哪怕只有半米之差的凸尖或凹窝,也不能轻易放过去。要知道在寸草不生的光水域垂钓,凸尖和凹窝是上好的钓点,容易上鱼。
另外在选择钓点的时候要注意:入水口,水中的木桩边,水草 边,乱石边,水底的凹坑,沟等。
关于秋钓鲫鱼的水位
1.秋钓水位要以不同时间和气温之高低而定。在秋热水温高的天气里,鱼儿会潜入深水中觅食。这时采取追深找鱼而钓。钓深不是越深越好,水位如超过5米深之水底,就必然氧气不足、光线较暗,自然饵料稀少,鱼儿是不会在此久留活动的。为此秋钓水深要适度,一般3~4米深较为适宜。
2.仲秋之后风和日丽,不冷不热,这时钓深钓浅可以灵活掌握。如在草窝或浑水中钓鱼时,因它的隐蔽性好,浅到50厘米的水位也能照常钓获。如钓无草明水时一般水位在1-3米左右深就较为合适。
四、鱼饵
鲫鱼的食性是很杂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苔癣、菌类都吃。我们在垂钓鲫鱼的时候一般使用的饵料分为钓饵和窝饵。窝饵是撒入水中用来吸引鱼来的饵料。钓饵是我们挂在鱼钩上的在鱼把钓饵吞入口中把鱼钓起的饵料。 我们常用的窝饵有:酒炮小米,大米,混合饲料等。常用的钓饵却是五花八门,不过大致有动物类:蚯蚓,小虾,红虫等。素食类:米饭粒,苞米粒,麦粒,豆面, 苞米面等等。还有好多钓鱼爱好者自己结合自己的经验配制的饵料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我们在垂钓时要多带点不同的饵料,根据情况选用。
1、鲫鱼食性杂,香甜酸臭、生斗腥都不拒,但最喜欢香与甜。诱饵商品饵中麝香米当为首选,色味俱佳、诱鱼效果不一般。酒泡小米在其次;炒香的麦麸、混合饲料鲫鱼也很馋;蚕豆粉、芝麻粉、花生粉、豆饼粉、菜籽粉,炒香后香味更浓烈,在掺些鱼粉、蚕蛹粉、香油等,鲫鱼特喜欢。
2、蚕豆粉——钓鲫鱼的特效饵,将蚕豆放置锅中炒至半熟,晾凉后去外皮,碾成粉末。也可不炒,将生蚕豆去壳磨碎,这样生豆味更浓烈。在后过细筛,去粗留细,装瓶备用,可窝可饵。
钓饵须正对鲫鱼口味,具备色、香、甜、腥几个特点,这样才能吊起鲫鱼胃口,弃窝食奔钓饵馋得团团转。荤饵中细红蚯蚓、红虫当为首选,高蛋白味鲜美鲫鱼特馋;素饵中最棒的要数蚕豆粉。此外还有面团、红薯粒、大麦粒等用于装钩鲫鱼也乐于来“会餐”。
早春、深秋和冬季因气温偏低以荤饵为上,其它季节素食钓效较明显。水清则可荤饵可素饵,水浑则荤饵;肥水塘素饵优于荤饵,瘦水则相反;鲫鱼的品种很多,银白鲫(高背鲫)喜欢偏素,黑灰鲫对荤饵有好感。当然爱吃荤者并非拒素。喜欢素者偶尔嗜荤尝鲜。初临钓场最好一荤一素,择优选用乃是最佳的方案。总而言之,鱼的口味并非一成不变,必须要灵活用饵,随机应变,方为胜算。
五、择时
1.温度:鱼类属变温性动物,温度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鱼的体温与水温相差1℃左右,温水鱼类的适合生存水温为4℃~35℃,低于5℃,高于35℃时,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难以生存。适宜生活水温15℃~25℃,这也是最适合钓鱼的水温。不同的鱼种适温情况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鲫鱼低温4℃~10℃、高温30℃左右都可以钓到,鲫鱼能忍耐0℃的低温,全年都可垂钓。
2.气压:气压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活动与食欲。气压高时水体含氧量多,鱼儿舒适活跃,四处游弋,摄食积极;气压低会造成水体缺氧,鱼儿食欲降低,因此在高温季节湿闷的低压天气里,鱼儿会感到憋闷难受,没有食欲。
3.刮风:金秋天高气爽,鱼儿膘肥体壮,食欲旺盛,正是喜获丰收的绝好时光。这一季节多刮西风、西北风,秋风习习 ,水波荡漾,水面的漂浮物质、软体动物和昆虫,被水浪拍击纷纷入水中,给鱼儿送去了天然饵料,加之鱼儿感到寒冬将至,须为越冬储存养料,故特别贪吃,很爱咬钩,此时垂钓,易获丰收。
此外:微风细雨;风和日丽、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白云悠悠;2~4及风的晴天、夹阴天或多云天气,特别是吹本季节风的天气;久晴初雨、久雨初晴(包括阴转晴)、久热初晾、久凉初暖的天气;天变之前和雷雨、大风之后的天气都是适宜钓鱼的好天气。
六、垂钓鲫鱼的方法
当我们来到垂钓地点后,首先在选好的钓点打好窝子,可以多打几个。垂钓时先把钩抛至窝子的前方,待鱼钩渐渐落到水底后,再轻轻的提起10厘米,同时向窝子慢慢地靠近,放下。可以从不同的方向重复。如果有鱼咬钩浮漂的反应上 是先是轻轻的上下的抖动,然后水里浮漂慢慢的从水里上升到水面,这是鲫鱼吃钩的典型动作。有的时候鲫鱼也有往下拉浮漂的现象。不管鲫鱼是哪种的吃钩方式,都应迅速的提竿。
在提拉和放下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1.当提起的时候感觉到有往下拽拉的感觉的时候;2.在放下时,鱼漂异常的不会下沉。
如果出现上述的两种情况,都是表明鲫鱼在提拉和放下的过程中吃钩的表现,此时应毫不 忧郁马上提竿,提竿时,要用手腕的力量,如果提竿力量过大,就会容易把鲫鱼的嘴唇撕裂而跑鱼(跑鱼原因及对策)。在一个窝子垂钓一段时间后,如果上鱼明显的减慢或无鱼咬钩时,就要在这个窝子里补些诱饵,然后再换到另外的窝子里垂钓。如果钓点选择的好,诱饵打的好的话,你就可以在这几个窝子里轮换垂钓。当钓到鱼的时候,尽量的不要使钓到的鱼在水中挣扎,不然会把其他的鱼惊散。由于这种的钓鲫鱼的方法需要不停的来回走动,所以在走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发出声响。
仲秋寒潮来过次把后,大鲫鱼它也逐渐集群生活。在15摄氏度左右的水温中,它们预感冷天的来到,多成群在深水觅食,边觅食边寻找自己过冬的最佳地点,因此,仲秋以后钓大鲫鱼,在选钓位上与春季相反,要寻深水,静水,或在深水上有漂浮水生植物的所在。钓大鲫鱼诱饵用酒米、湿麦等颗粒为好,因粉末易引来小杂鱼。钩仍以细小为好,线也以细软为好。清水、瘦水,宜用荤饵,即红蚯蚓、面包虫、米蛀虫等, 吃钩率特高;肥水,宜用饭米粒、面粉或类似台湾合成钓饵的混合饵,肥水中鲫鱼喜食素,这样有针对性地运用钓饵,上钩率就会提高。但要注意每钓一条鲫鱼后就要揩或洗一次手,免得把粘液带在钓饵上,惊走敏感多疑的鲫鱼。
七、秋季浮钓水草中的鲫鱼
深秋时节,水体的温度低,鱼儿游向水的深处或水草茂密的水体中避寒。这时候,鲫鱼有一个习惯:晒太阳。当太阳光比较强时,鲫鱼会从深水中游到水草边,和水草丛里的鲫鱼一起浮到水体的上中层,这里的水体温度较高,且水草具有保温的功效,又是觅食的好去处,在此下钩,收获较好。
饵料用蚯蚓;钩是小的;钓线要细而软;漂要调灵钓灵。
咬钩情况:逗钩表现为漂的上下浮动。因为水体温度低,鱼的咬口小;鱼的身子硬,表现为咬钩慢;所以,要等到漂高高送起,或慢慢斜拉,这才是咬实的表现。
浮钓鲫鱼,优点是钓到的大鱼相对夏天时多;缺点是上钩频率不是很快!必要时要换钓位或是调整漂钩的高度等,灵活掌握。
八、秋季鱼不吃饵怎么办
水温的变化使鱼类的食性也有了改变,鱼的口味向腥香型过渡,所以顺应鱼类的食性,改变用饵的配比,是增加钓获量的主要因素。下面介绍几种应对方法:
1、选择具有腥香味道的鱼饵;
2、在鱼饵里加入一些虾粉或鱼骨粉,增加鱼饵的腥味,提高鱼类摄食的欲望;
3、选择荤饵,使用蚯蚓或红虫钓鱼;
4、根据季节的变化,使用当季粮食作鱼饵。

附录1:深秋钓趣仍盎然 谭佛航
秋日是京城最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冷暖更迭,温度变化剧烈的季节,有人称之为“头顶烈日,脚踩冰霜”。面对如此强烈的气候变化,对于钓鱼的安排,不能用一个“秋”字笼统代替,其中妙处,不妨随我细细看来。
秋分“四色”
首先我们可以将秋日时光细化为四个垂钓阶段。
第一阶段始自“立秋”,但此时“三伏在秋”,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光,天气依然炎热。这时候垂钓,应与夏钓无异
。 第二个阶段从“处暑”开始,温度计的汞柱悄悄下滑,时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金秋。这是一年中又一个黄金钓季,晋人张翰有“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的佳句作为写照。秋高气爽,鱼儿正肥,水温适宜,水中富氧的环境正是鱼儿狂咬钩的季节。
第三个阶段到了“寒露”,气温加速下降,深水处太阳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这个时候俗称“秋钓边”,当然,每年情况不同,这个时候提前或者推后均属正常。
钓浅钓边,有些钓友难免会犯嘀咕,这么近的岸,这么浅的水,能有大鱼吗?其实鱼儿奔温而来,不会惧怕水浅,笔者就曾在水深仅仅30厘米处收获三斤余的大鱼。不过在近岸垂钓时要遵循一个原则,一定不要惊鱼,垂钓者不仅切莫喧闹,人影竿影也不能在水中晃动,要保持隐秘安静。这段时间一晃儿就过。
第四个阶段进入了“霜降”,这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风已有些刺骨,水也冰凉扎手。在北京地区来说,已接近冬钓阶段,这时只有鲫鱼、鲤鱼有兴趣咬钩,钓友们有的开始准备冬钓工具,也有不少人刀枪入库,来年再见。
跟着水温走
在气温多变的秋天,垂钓者有句名言“跟着水温走”。这其中可有科学依据,鱼儿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与水温只相差0.5℃~1℃,因此对水温十分敏感。各种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大致在20℃~30℃。
因此鱼儿有逐温而动的习性,哪里的水温达到或接近它最适宜的温度,它就往哪里移动。初秋如夏,鱼儿避高水温下潜,所以要钓深;仲秋水表温度高,水下凉,鱼儿逐渐溜边;到深秋,水面接触冷空气降温快,鱼儿就又奔向深水。如勾勒一幅整个秋天钓鱼选点的线路图,应该是“深—浅—深”。
秋天钓什么鱼
初秋如夏,什么鱼都好钓。仲秋水温合适,加之秋高气爽,正是大把拿鱼的季节。可好景不长,冷风袭来,水温骤降,许多鱼都相继“禁口”。
首先咬钩不积极的当属罗鲱、白鲳,这些喜欢高水温的家伙当水温低于15℃时就不咬钩了,水温再低就会昏迷乃至死亡。然后就是鲢鳙,国庆前后在北京用海竿很难钓到它们。今年有些钓友发现用手竿配合极其灵敏的漂儿,用钓鲫鱼的香饵,采用特殊观漂方法有可能钓到。原因是鲢鳙咬钩的动作是“吸”,水凉,吸的更轻,漂子会相应做上下一目半目的点动,若不提竿,隔段时间还会重复,注意它不同于小鱼闹漂的杂乱无章。
鲢鳙过后,草鱼也不爱咬钩了。但如果在草鱼多的池塘,水浅且又被太阳晒透了,就可能有斩获。不久鲇鱼和黑鱼也销声匿迹,到最后只剩下鲫鱼和少量鲤鱼可钓。
何饵相诱,何具相随
秋钓用饵也应随水温的变化而定。初秋时以面食为主,夏钓时用的各种饵料均可使用。进入仲秋,各种昆虫正膘肥体胖,如油葫芦、蚱蜢、蝼蛄及各种大小青虫,甚至蛾蝶,都是鱼儿的可口美食,白鲳、罗鲱、草鱼,还有肉食性的鲶黑、黄颡,都爱吃活食,就是鲤鱼也免不了要尝鲜一口。水凉之后,继而可用蚯蚓、红虫。
如果在一些养殖场垂钓,他们喂鱼用的是单一的颗粒,鱼儿都被养出了偏食习惯,对上述的各种乡土钓饵就未必领情。在这些地方就只好用他们喂鱼的饲料了。
秋鱼正肥,尤其在初秋时,它们正“孔武有力”,山塘水库中的鱼更是野性十足,所以选择钩线都宜粗大。到了深秋,鱼咬钩的动作又慢又轻,傻大黑粗的渔具就捕捉不到轻微的信息,钩线宜轻盈细小。这时三五斤的大鱼也没什么力,小沟细线足以对付。
附录2:近岸垂钓
在野外垂钓,一般说,钓远、钓深是钓友们经常的选择。不过,在很多情况下,钓近反而比钓远好。又因为钓按时完成时人很轻松,故作为长途跋涉的垂钓者的一种休息手段,近岸垂钓越来越受到钓友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