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者:不开口,更有竞争力

 yagi1 2013-09-17

内向者的力量

内向者:不开口,更有竞争力

你总是对阅读充满兴趣、喜欢安静大过于喧闹;总是被说不够活泼,过于内向吗?总是因为文静不说话,而被说没有主见、没有自信?今天,讲者Susan Cain将告诉内向者「内向的力量」,无需害怕,无需刻意交际,做你自己,你并不会失去什么!

Susan Cain说,以前总是有旁人告诉她:「安静内向,不是一般人应该有的表现,妳应该更活泼外向一点。」但是Susan Cain的直觉却知道,内向是她最自然、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不过,她却宁可听信商场、职场上的交际道理,让自己成为华尔街律师,常去热门的酒吧应酬欢乐,即便骨子里,她最想要的是平静地与朋友吃顿饭,在家里舒适地用笔电好好的工作,当个称职的「作家」,Susan Cain下意识做的这些举动,实质的背离她个性的选择,而她却有好长段的时间浑然不觉。

很多内向者的这些举动,也许是想印证:个性中是俱备「有能力」、「不无聊」、「风趣」等特质,但其实,内向者的这些举动,影响到的不只是他个人「不能做自己」的损失,更是影响到我们的同僚,造成社会群众的部分损失。听起来也许严重,但正因为他们并没有发挥内在的领导力与创造力,而建立了岗位的错位。某些时候,良好的口才与内敛的专长,相较而言内敛的专长力量,将胜过「出一张嘴」。

世上有1/3至一半的人口是偏内向的,1/3是将近一半的数量!也就是说,每两、三人中就有一个内向人口,就算你本身是外向的,你的同事、你的另一半和你的小孩,还有你擦身而过的人们,都有可能是「被逼迫」外向、训练口才、活泼的隐性受害者!这种深植于社会中的惯性,却总在我们还不会说话时,就已被此思想内化。

为了更加明白这个偏见,我们必了解什么是「内向」。

内向不是害羞,害羞是无法承受社会眼光;内向比较象是你对外在世界的反应。 外向的人需要很多的刺激,内敛的人相反,他们对自身感受敏锐,反而在不被注目时最能发挥他们的能耐;总会有例外,但大多如此,所以关键在于:去将个人的长才发挥至极致,适才所长,各司其职。

事实上,很多有改革力的伟大领袖是些内向的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现代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圣雄甘地, 这些人对自我的描述都是内向且文静,甚至害羞,他们矗立在镁光灯下,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爱指挥,也并不想万众瞩目,他们成为领袖是因为一种使命感,因为「必须」,是责任感驱使他们做认为对的事情。

因此,内向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一定要成为「外向」、「交际者」的理由,你可以全然地做自己;而外向者,依然可以坐落在朋友群中,散发你的光芒,爱你自己、爱及他人,无论你是哪种样子,你都要记得,你都是最美好的那个样子,毋须因为自己的一时脆弱、内向、柔软、刚硬、冲动等等,而感到挫折,你可以全然地做自己,尤其是:在你的工作岗位上。

     
“这确实意味着独处很重要,对于一些人来说,独处是他们呼吸的空气。 
it does mean that solitude matters and that for some people it is the air that they breathe.” ———苏珊·凯恩(Susan Cain) 

在当今的年代,“内向”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人们经常会把它与“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不和群”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反过来外向和爱交际则通常作为优点而备受推崇。 

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和独处。一个人散步、看书、思考、书写,都是我很享受的事情。对我来说,每日有一小段时间的独处,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爱家人和朋友,也喜欢参加一些团体活动,但是如果很多天没有独处的时光,我会感到有些身心疲惫和烦躁。曾有一日,实在忍不住了,就在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张纸,写着:“我要独处! Leave me alone!” 昭告家人,我要一个人呆着。 

虽然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能接纳自己,但是心底对于自己这种个性还是会隐隐约约地有些不安,甚至有那么一丝丝地羞愧感。当我看完美国作家苏珊·凯恩(Susan Cain)的名为"内向者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roverts)的TED演讲,除了深深共鸣之余,也对于内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1 什么是内向? 

内向并不是人们常以为的害羞,害羞是对于社会评价的一种恐惧。苏珊认为一个人内向还是外向主要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刺激(stimulation)做出回应。外向者渴求大量的鼓舞和激励,而内向者却在处于更安静和低调的环境中时,才精力最充沛,能力最强。要使一个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天赋,最好是让他处于最适合的刺激区域状态(the zone of stimulation) 。 

2对内向者的偏见 

但是现代社会却对内向有偏见,具体体现为最重要的社会机构都是为外向者而设计,例如学校和工作单位。老师喜欢外向的学生,而那些喜欢独处或是喜欢一个人做事的学生常常被视为异类;很多人在开放的空间工作,经常要受到同事的干扰,团队工作被视为是最主要的工作方式。 

有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这意味着每两个或是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内向的人。这些人经常要违背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屈服于这种偏见,把内向当做一种缺点,努力让自己去适应外向者的角色。苏珊以自己为例,她曾经违背了自己喜欢安静和内向的个性,去做了华尔街的一名律师,而不是一直想成为的作家。 这种内向者的屈服,在她看来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是一种损失。 

3内向的独特作用 

内向的领导者在管理积极主动的下属时,容易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而外向的领导者则容易在很多事情上打上自己的印记,那么其他人的创意就很不容易受到重视。历史上很多具有改革能力的领导者都是内向的人,比如甘地和埃莉诺·罗斯福。 

在创意和创造力方面,内向性尤其重要。心理学家在研究那些最富有创造力的人的时候,发现这些人有着很明显的偏内向的痕迹。这是因为独处对于创造力至关重要。比如达尔文会拒绝了晚餐派对,自己一个人在小树林里漫步。 

而那些探索生命奥秘的圣人先哲们—佛陀、耶稣、穆罕默德,都会独自到大自然旷野中独处,等他们有了深刻的顿悟后,又回到人群中,把他们领悟到的传播给大众。 

之所以需要独处,是因为当一组人在一起的时候,人很容易就本能地模仿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很难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很早前的一本书《乌合之众》,里面就有很多传神的描述。 

4内向和外向的平衡 

苏珊再三强调,她不是反对社交、团队合作,也不是反对外向者,事实上她的丈夫和很多朋友就是外向者;她的意思是,就像阴和阳需要平衡,整个社会文化也需要内向和外向的平衡。 

“但是我想说的是,越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越可能想出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 
But I am saying that the more freedom that we give introverts to be themselves, 

the more likely that they are to come up with their own uniqu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她花了七年时间,写了有关内向者的一本书。在那段时间里,她处于一种喜悦的状态,因为可以: 

“我阅读、我书写、我思考、我做研究。 
I was reading, I was writing, I was thinking, I was researching.” 

听到这里,我不由脱口而出:“me too ! 我也是啦,我也好喜欢这个过程。” 

演讲最后她告诉内向者: 

“世界需要你们,也需要你们所带的东西。 
the world needs you and it needs the things you carry.”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是个内向者,请相信自己独特个性所带来的天赋;如果你是个外向者,那么身边亲朋好友中,肯定也会有一些内向者,请你理解他们对于独处和安静的需要。我在这个演讲下面,看到一个母亲的留言,她那13岁的女儿是个内向者,而她是个外向者。她一直努力想让女儿外向些,这个演讲让她意识到让女儿做自己是多么重要。 

我的母亲是个外向者,退休后,在家里基本是呆不住的,她每天有很多活动,打太极、打门球、搓竞技麻将,还常去比赛;而我的父亲个内向者,他喜欢钓鱼、看书,偶尔和朋友聚会一下,大多数时间是呆在家里。姐姐认为父亲要向母亲学习,多出去和人聊聊天。我现在倒是蛮能理解父亲的,这种生活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去年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套《金庸全集》和二月河的一套帝王系列。呵呵!当我拿出两大箱书的时候,姐姐傻了眼。 

当然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内向者和外向者。内向者在某些场合,让人觉得颇为外向,比如苏珊的演讲就颇为生动有趣,热情洋溢,如果她不说自己是内向者,我会觉得她是个颇为外向的人。而我在有些亲人和朋友面前,也会变得很呱噪,容易滔滔不绝讲很多话。 

你呢?你是个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