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皇与书法

 爱雅阁 2013-09-17
 (作者:胡光成)
 武则天(公元624705)名曌,利州(今四川广元)人,唐武德年间利州都督武士彟之女。十四岁应召入宫,立为才人,太宗死后出家为尼,数年后被高宗复召回宫封为昭仪,后又成为高宗皇后,弘道元年(683)为皇太后,载初元年(690)自称皇帝,改国号周,改元天授。

  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素以智计、兼涉文史”,对唐代文化发展有过突出贡献,擅长诗文、书法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图片

△ 武皇后御笔手帖

 

  武则天的书法遒丽多姿,曾亲自撰写了不少制诰、序跋、碑铭、诗文等。由于她的身份特殊,使她成为封建时期留下墨迹最多的女书法家。在碑史上,武则天是女性写碑的第一人,也是用行草书体写碑第一人,可见她不仅在政治上是一位有魄力的革新家,而且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出色的女书法家。她的传世书迹很多,其中以她晚年所书立于河南偃师缑山仙居庙的《升仙太子碑》最具代表。 
 
 

 图片

△ 唐  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碑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唐  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正文局部选)
 

  《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周圣历二年二月初四,从东都洛阳去登封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了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撰写了升仙太子碑碑文。碑文记叙的是周灵王太子显,常吹箫作凤鸣,传说成了仙的故事。碑文以行草书体写就,碑额以飞白书体写“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作雀鸟字形。碑首一行为楷书“大周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御制御书”十四个大字。这是一块巨形碑,据《金石萃编》称“碑高丈七尺四寸,宽六尺五寸”共33行,每行63字,碑文上下和碑阴刻有武则天《游仙篇》诗词及题铭等,分别出自书法家薛曜、薛稷和钟绍京之手。

  武则天的《升仙太子碑》碑文,是以方格乌丝,每字独立。其书出入二王,遗貌取神,参以章草笔法,潇洒自如,颇有气势。运用章草书体写碑,在当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此后亦不多见。我们从历代碑刻来看,秦汉时书碑,是以庄重典雅为主,书体多用篆隶;魏晋以后,多用楷书,碑额仍多为篆隶;隋以前无行书,以行书写碑的,自唐太宗的《晋祠铭》为第一。则天女皇用行草书体写《升仙太子碑》,在碑史上属于创新。

  武则天的书法深受唐太宗熏陶,太宗酷爱书法,大量收集王羲之墨迹和法帖,这对武则天研习书法影响很大。在她登上皇帝宝座后,仍不废弃学书,曾向王羲之十一代孙、光禄大夫王方庆访求羲之墨迹。王方庆进献家藏珍本十卷,集王氏历代二十八人书法,惟羲之书法仅一卷于此帖,但也“纸好墨精,奕奕生动,王氏家风,漏泄殆尽”。女皇观后,令宫中书家刻意临摹,流传后世。并召裱工将真迹裱褙后,旨谕当朝有名的著作家、中书舍人崔融作序一篇,御笔亲题《宝章集》,如数奉还,要王家世代珍藏。王方庆非常感激,因贞观年间唐太宗向其叔父王弘让(当时任中书舍人)索要的羲之墨迹四十余件,全部作为殉葬品永远据为己有,其中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真本。武则天退还王方庆祖上遗作并嘱以珍藏,可见武则天不仅是一位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深的女书法家,还是一位封建时代艺术修养很高的开明的帝王。

图片
△ 王羲之《兰亭序》
 
  (注:上文作者系中国女皇书画院副院长、秘书长;该文作于女皇书画院组建之初,首刊于19961115日《广元时报》;曾收入《中国美术家论文集》等典籍。)

  附:唐代女书名手录
 
  另说,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继晋代的女书高峰之后,唐代女子更多善书。女皇武则天,山西并州文水人,她除了具有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对于书法一道,也极留意。在我国女子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宣和书谱》说她“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诸家,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后来则天皇后不令欲夺人之好,于是就在王方庆所献的原帖上“加宝饰锦缋,归还王氏。”因为武则天这件事干得漂亮,以致于人到于今称之(《述书赋》)。其书迹除《历代名画记》所记载“荐福寺天后飞白题额,崇福寺武后题额”,及《宣和书谱》所载“其行书侵侵稍能有丈夫气,今御府所藏行书《一夜诗》外当首推传世行草书,周《升仙太子碑》为最享盛名。此碑书撰于圣历二年(699),其字体笔致清婉,气势宽展,具有章草遗意,是历来所称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宫廷中女书家,武后而外,据说杨贵妃也能书法。《贵耳集》说:“宋张端义云:真定大历寺有藏殿经皆极可观。”有涂金匣藏《心经》一卷,字体尤婉丽,其后题云:“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说得有根有据,看来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书者于民间也不少,这大概和时代风气影响有关。我们试举几例:如《法书苑》所说的“刘秦妹,善临《兰亭》及《西安贴》夺真”,《学林新编》所说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安公美政碑》,俱参军房璘妻高氏书。以及《书史会要》所说的“杨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鸾,居易女;十岁,忽书《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终南紫石刊之”等比比皆是,而其中我气较大的要数西川乐伎薛涛。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声律之外,善于做诗,有林下风致。在书法上,薛涛的字写得劲朗而有姿致,并且内容多为自做诗。宋徽宗时御府多收藏书画名迹,她的行书《萱草诗》墨迹也赫然在册。据记载,此件后来又流入贾似道之手。关于她在书法上成就,《宣和书谱》曾对她作了这样的评价:“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卫夫人曾经做过王羲之的老师,是我国历史上声名极隆的女书法家。书中把她归入“卫夫人之流”,可见推崇之极。  
 

  此外,在唐朝女书法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彩鸾。这吴彩鸾向被称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铏传奇的影响。《宣和书谱》说:“(文)萧(吴彩鸾夫)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十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襄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萧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所说“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这自然是夸大的话,但她爱书《唐韵》,落笔如飞,却是右能的事。“历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则又显然是死的讳称了。又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说:“今蜀中导江迎祥院经藏中佛本行经六十卷,乃彩鸾所书,亦异物也。”而《研究杂志》却说:“导江迎祥寺有彩鸾书佛本行经六十卷,或者以为唐经生书。”则又对佛经的书者提出了异议。其实,吴彩鸾书宋以后记载如《玫愧集》、《志雅堂杂钞》、《道园学古录》、《庚子消夏录》、《清河书画舫》等极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给她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后来的读者疑信参半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 唐代女书佳作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