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基本数据解读

 yangmill 2013-09-17

——以《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据

                  刘广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的三年里,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在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们大致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进展与细微变化。下表是近五年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数据:

近五年高等教育的基本数据[1]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规模数

2907万人

2979万人

3105万人

3167万人

3325万人

 

普通高数规模

1964万人

占:67.6%

2094万人

占:70.3%

2192万人

占:70.6%

2308.51

占:72.9%

2391.32

占:71.9%

 

本专科生招生数

607.66

639.49

661.76

681.50

688.83

 

比上年增加数、增%

41.74万人;7.38%

31.83万人;5.24%

22.27万人

3.48%

19.74万人

2.98%

7.33

1.08%

 

报考人数

1050万人

1020万人

947万人

933万人

915万人

 

录取率

 

 

68.7%

72.3%

75%

 

高中毕业生数

836.06

47.75

823.72

-12.34

794.43

-29.29

787.77

-6.69

791.50

+3.76

 

高中在校生数

2476.28

-46.17

2434.28

-42

2427.34

-6.94

2454.82+27.49

2467.17

+12.35

 

本专科生毕业生数

511.95

531.10

575.42

608.16

624.73

 

比上年增加数、增%

64.1614.33%

19.15万;3.74%

44.32万;8.34%

32.73

5.69%

16.58

2.73%

 

硕士生招生数

38.67

44.90

47.44

49.46

52.13

 

比上年增加数、增%

2.61万;

7.24%

6.23万;16.11%

2.54万;

5.66%

2.02万;

4.25%

2.67

5.40%

 

博士生招生数

5.98万人

6.19万人

6.38万人

6.56

6.84

 

比上年增加数、增%

0.18万;

3.10%

0.21万;

3.51%

0.19万;

3.07%

0.18

2.82%

0.28

4.27%

 

专任教师

123.75

129.52

134.31

139.27

144.03

 

师生比

17.231

17.271

17.331

17.42:1

17.52:1

 

本科院校数

1079

1090

1112

1129

1145

 

成人高校数

400

384

365

353

348

 

高职(专科)校数

1184

1215

1246

1280

1297

 

高校研究生机构数

479

481

481

481

534

 

民办高校数(独立学院数)

640所(322所)

658所(322所)

676所(323

698所(独309所)

707所(含303所)

 

本科学生均值

8679人(本专)

9086人(本专)

9298

13100

5904

9446

13564

5813

9675

13999人,专5858

 

教学科研设备值

 

2046亿元

2279亿元

2555亿

生均0.81

2935.37亿

生均0.88

 

建筑面积

 

71872万平方米

74604万平方米

78076万平

生均24.65

81060.42

生均:24.38

 

毛入学率

23.3%

24.2%

26.5%

26.9%

30%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反映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态势的指标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稳定中持续发展。

第一,高等教育招生数平稳上升,高等教育总规模持续增大,普通高等教育占比继续扩大。2012年共招收本专科生681.50万人,比2011年本专科生招生数增加7.33万人,增比1.08%。相比2011年本专科生招生数增加19.74万人,增比为2.98%,增幅进一步减少。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恢复理性增长的态势,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硕士生招生52.13万人,相比2011年硕士生招生49.49万人,增加2.67万人,增幅5.4%。相比2011年比2010年增加2.02万人,增比4.25%,增幅略有增加,也算常态发展。博士生招生6.84万人,相比2011年博士生招生6.56万人,增加0.28万人,增比4.27。相比2011年比2010年增加0.18万人,增比2.32%,增幅略大。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332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为2391.32万人,占比75%,较之2011年占比72.9%2010年占比70.6%200970.3%相比,说明高等教育规模主要由普教学生构成。这也说明,高中毕业生基本都可以上大学逐步成为可能。

第二,专任教师数增加不大,生师比仍然过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一个大问题。2012年的生师比是17.521,较之2011年的生师比17.4212010年的17.331 2009年的17.271,生师比进一步提高。生师比是反映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生师比已经连续三年持续走高,中国高校教师的负荷仍然很大。与教师增幅不大相对应,学生数却地持续增加。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为9675人(比201年增加31人),其中,本科学校为13999人,比去年增加435人;高职(专科)学校为5858人,比去年增加43人。说明高职(专科)招生困难情况有所好转。本科院校校均人数的增加,也将进一步带来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说明中国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高职高专学校数增加17所(2011年增加36所),本科大学数增加16所(2011年增加17所),民办性质的高校增加9所(2011年增加22所),说明中国大学升格风虽然缓解,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高校的升格风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高校同质化追求没有得到改观。错位发展,同类竞争的高等教育格局仍未形成。在民办高等教育方面,民办高校数仍在持续上升,2012年独立学院数为303所,比2011年减少6所,说明中央对独立学院的控制取得一定效果。民办高校实际增加数是3所。说明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前途并不乐观。民办高校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否则,它们将面临破产的危险。

第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定提升,幅度超乎预料。2011年的26.9%,提高到30%,增加了3.1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十年18-22周岁年龄的人口分母将下降4000万人左右。要实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目标,每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增加1.6%左右,招生数平均每年增加50万人。从这点看,2012年毛入学率的增加值略大。

第五,报考人数减少18万,招生人数增加7.33万人,录取比例逐年提高,就业压力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2011年增加2.7个百分点,达到75%,个别省份的录取率将达到90%以上。高中生上大学将成为一种常态,伴随着这种常态,是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这也将进一步形成高校重视内涵发展的外逼机制。但毕业生数逐步增加,由201年的608.16万人增至624.73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提升。

在以上发映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数据之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还有三个细微变化。

第一,民办高校首次有了研究生入学。2012年五所民办高校获得硕士生培养资格,2012年他们共招收研究生155名。虽然数量少,但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变化。高层次人才不再是公办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

第二,高校硕士授权单位增幅较大。2012年高校研究生机构数为534人,较之2011年,增加53个。较之2009-2011年的481年,2008年的479所,增幅较大。说明中国高校追求层次提升的冲动很大。2013年由于国家特殊项目的设立,研究生机构数将进一步增加。

第三,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数增加明显2012年高中在校生数是2467.17万人,较之2011年增加12.35万人,高中在校实现两连增;2012年高中毕业生数是791.50万人,较之2011年增加3.76万人,这也是近五年来高中毕业生数首次增加。在两项增加的同时,2012年报考数是915万人,较之2011年减少18万人。说明有20万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放弃高考。

综合而言,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主线仍然是内涵发展。主要表现是学生规模增加速度、学校升格数得到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加比例在合理范围内。突出的特点是普通高等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就业压力加大。但从具体的运行数据来看,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有师生比过高、中专和专科升格学校较多、高职高专学校人数减少、生均教学仪器占比和建筑面积没有变化等。2013年“2011计划”、博士授权项目等已经实施,伴随着高校投资的不同,高校之间距离会拉大,但超同性会提升。中国或许更需要针对不同高校采取不同激励措施,以实现中国高校的错位发展,避免高校升格的冲动。

 


[1] 本表数据均来自教育部公布的近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