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美学是伦理之母
2013-09-18 | 阅:  转:  |  分享 
  
然而,写诗的人写诗,并不是因为他指望死后的荣光,虽然他也时常希冀一
首诗能比他活得更长,哪怕是稍长一些。写诗的人写诗,是因为语言对他作出暗
示或者干脆口授接下来的诗句。一首诗开了头,诗人通常并不知道这首诗怎样结
束,有时,写出的东西很叫人吃惊,因为写出的往往比他预期的更好,他的思想
往往比他希求的走得更远。只有在语言的未来参与进诗人的现实的时刻,才有这
样的情形。我们知道,存在着三种认识方式:分析的方式、直觉的方式和圣经中
先知们所采用的领悟的方式。诗歌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同时利用
这所有三种方式(首先倾向于第二和第三种方式),因为这三种方式在语言中均已
被提供出来;有时,借助一个词,一个韵脚,写诗的人就能出现在他之前谁也没
到过的地方--也许,他会走得比他本人所希求的更远。写诗的人写诗,首先是因
为,诗的写作是意识、思维和对世界的感受的巨大加速器。一个人若有一次体验
到这种加速,他就不再会拒绝重复这种体验,他就会落入对这一过程的依赖,就
像落进对麻醉剂或烈酒的依赖一样。一个处在对语言的这种依赖状态的人,我认
为,就称之为诗人。
12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