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是怎样被神化为“关圣”、“关帝”的

 木柳书屋 2013-09-18

 

 

 

 

 

中国古代武将百猛图 - 無為居士 - 聚美齋

 

 

 

关羽是怎样被神化

为“关圣”、“关帝”的

 
 
 
时间:2013-02-02 08: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兆基

(转自:安徽文化网)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代蜀国的一员名将,民间出于对他的敬仰,俗称他为“关公”。关羽虽不失为一位英雄人物,但在清朝以前,人们只把他看作人,并没有视之为神。尤其是在他死后获谥“壮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对他颇有微辞,认为根据谥法,“名与实爽曰繆”和“武功不成曰繆”,因此关羽的谥是贬多于褒。这就是说,关羽是盛名难副和武功未成,说明他为人处世很有“刚愎自用,戾以致败”(陈寿评语)之嫌。陈寿是西晋人,距三国时代不远,他的看法应当说比较符合实际。由此可见,关羽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根本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

关羽被尊为“关圣”、“关帝”并在全国建庙奉祀而受到顶礼膜拜,那是清朝统治者首先搞起来的,清朝皇帝才是这场“造神运动”的始作俑者。

清王朝始立,因系外族入主中原,他们更需要加强封建专制的“忠义”观念,所以要从历史上找出一个既符合封建正统观念又能为广大民众尤其是汉族民众所接受的人物作“楷模”,于是他们相中了人人皆知的三国名将关羽。早在顺治初年,清廷就降旨赐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大帝”,诏令全国建庙奉祀。从此,城乡处处出现了关帝庙,香火不绝,关羽也就由人变成了神,成为人人崇拜的偶像了。

到乾隆时,顺治皇帝的这位曾孙仍嫌不足,为了进一步迷惑和欺骗民众,又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对关羽的封号再加上“灵佑”二字,使之成为“忠义神武灵佑大帝”,在宣扬“忠义神武”之外,又多了一层所谓“灵佑”的迷信色彩,其麻痹人民思想的目的昭然可见。。由于正统史书上“壮繆”的谥号难以抹去,因而从顺治到乾隆的百余年间,一班御用学者便在“繆”字上大做“考证”文章,故意说什么根据《礼记》、《左传》诸经典史籍,印证“繆”和“穆”是通用字,因此关羽谥“壮繆”实为“壮穆”,而谥法是“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这样就证明关羽的谥应属美谥,陈寿所言很不可信。尽管有这么多文人学者鼓弄唇舌,但还是有不少人对《三国志》的说法坚信不疑。因此要彻底扫除障碍,实行绝对的“舆论一律”,只好由皇帝老爷亲自出马。于是乾隆皇帝又在乾隆四十一年七月颁发上谕说,关羽“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而陈寿的说法,是因为他“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因此“不公”。鉴于“正史犹存旧谥,隐寓讥评,非所以传信万世”,便趁修纂《四库全书》之机,将“所有志内关帝之谥,改为忠义”。至于已经刊行的史书,再版时必须一律增刊乾隆皇帝这个圣旨,做到“以垂久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谁还敢对关羽说个“不”字?就这样,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关羽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个神而不是个人。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