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

 乔乃强书馆 2013-09-18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其柱

《江苏教育研究》金主编的报告给我以很大启发,本文结合金主编的报告和个人的体会,谈对教学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的认识,供参考。

一、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中小学教学研究要从司空见惯的教育教学现象的背后去发现问题。如,赣榆外国语学校徐立刚老师在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张湾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发现在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的要求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落差等。
胡适先生送给台大毕业生的三味药方: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问题要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二、形成反思的品质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工作以来长期坚持写两案:教案和反思案。反思总结成功之处,为什么成功,不成功之处,为什么不成功,怎样改进等。
教育思考的基点之一是实践。教育教学研究就是从实践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工作与研究的良性互动。如何结合的好呢?把工作当研究来做。要带着研究的态度、反思的态度来进行工作,才能较快发展与成长。
如布置作用问题。如生词与概念写多少遍合适?心理学研究表明,7遍效果最好,一次7个单词最好。
魏书生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会的可以不做,但有两条跟进措施:一是及时检测,二是做其他有益的事。
在规范办学要求下,老师要思考作业的形式与份量的问题,布置选择性作业的问题,学生个性化作业的问题,各科作业如何协调的问题。
教育思考的基点之二是阅读。基于阅读的反思更有效。更有底气。阅读要精心选择、慢慢品味。要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去读,读出更多的问题,关注问题的结论,更关注问题解决的思路。要通过关注著书人的思路,来打开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思路。
叶澜老师曾问很多学校的领导,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回答多为促进人的发展。叶老师反思:教育要促进人的主动发展。
要善于阅读,要读出自己,要用批判和怀疑的态度(反思的态度)去阅读。

三、选择一个独特、新颖、真实的题目

由于教育问题的情境性,具体、细致、系统的叙述也具有独特性。不能空想虚构问题。
常见的选题途径:
从现实的难题中寻找切入点(如青浦教育经验,数学成绩)
从自身的特长中寻找着力点(在很小的点上研究,取得话语权,再拓展)
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经验型教师适应课改的速度慢,成长慢,如养花自己摸索则慢,得到他人指导则快)
从矛盾中寻找突破口(如不同理论主张之间的矛盾,如全面发展如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毛主席、郭沫若、季羡林数学成绩不好,并没影响他们特长的发挥。新课程要求我们学会做减法;再如多元智力理论,主张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并不是各方面都去发展,而要去发挥优势、发挥特长)
个人体会:

1.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实用型选题
如植物学课外活动计划,多媒体语文课中情境创设的尝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相关因素研究,学困生指导和转化研究等。
选题时要注意检索资料,避免重复。

2.找准优势,发挥特长,选取善长型选题
如原师专附中焦佃印: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西双湖中学食用菌栽培与搭架栽培西瓜的研究。如,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文发表于《中学生物学》后转载于人大资料书报中心《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上。
选题时注意找准自己的优势,切实发挥自己的特长。

3.寻找他人研究的空白点和结合部,选择创新型选题。
如用一头洋葱做四个实验,巧用社区资源优化学校教育,数学知识在某科教学中的应用等选题。
选题时注意收集资料,注意选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4.捕捉社会热点问题,选取热门型选题。
如当前课程改革是最大的热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热门,素质教育、高考、中考加强能力与素养考查是热门等。
选题时要注意选题的时效性。

5.善于学习,你此我彼,选取借鉴型选题
如多媒体语文课中情境创设的尝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相关因素研究,学困生指导和转化研究等。
如由观察实验方法训练研究,产生调查创造方法训练研究的选题,再如某某活动一例,由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产生培养学生观察的缜密性、观察的科学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发散性等。
选题时注意只借鉴研究形式和方法,仍至行文形式,不借鉴具体内容。

6.从前人的教学研究的选题中,选择超越型选题
如科技活动文章很多,但有分类不清、科技含量不高、评价方式单一、训练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如做科技活动现状和对策的题,科学方法训练的选题等《生物学教学》核心期刊。如课堂教学评价文章也很多,新课程又对课堂改革和评价提取了许多新要求,选取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好课标准选题等《中学生物教学》及人大书报资料复印中心《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学》08年12期首篇文章。
选题时注意量力而行,忌好高骛远。
以上6条中,前2条强调实用,后4条强调创新。惟有实用而不花哨的选题才真实、才具有生命力、才容易取得实效;惟有创新选题才能不落俗套,才容易抓住编者和读者,才容易得到认同与借鉴、推广。

四、夯实研究的基础

指导思想上要扎实准备,有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
一是要打牢文献收集与综述的基础,要注意主题聚焦,占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述,然后才能找准自己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研究重点。
二是要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适合不适合你的课题,适不适合你个人的特点与实际等。如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等。可写自己的教育故事、记流水账、日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炼、表达、交流。

五、论文要写出新意

选取的案例等素材要新,要能佐证观点与结论。角度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出不同的意味来。如洋思经验人们多关注其课堂、有的专家就关注了洋思的教师, 如蔡林森的人格魅力,洋思的师资是一流的等,注意形成真实的、可供借鉴做法和经验。
要有亮点。如同高考作文,要有闪光点一样。

六、避免不良倾向

1.博士卖驴,不见毛驴(太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没抓住主要的特征)王栋生:作文不绕弯子,一句话开头、一句话结尾。如环滁结山焉 徐州连日阴雨,青蛙
2.淡而无味。要多打井,少挖池,要挖到清水,写自己的话,写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话
3.就事论事,浅尝辄止。 应就事论理。
4.浅入深出。应深入浅出,慎用名词术语,如用先用搞懂。用简明的语言文字图表等告诉他人。

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包括:学习行为(学):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新教材、新教法、新进展等。实践行为(教):即教育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与评价等。反思行为(研):对学习和实践行为进行自省、反思、交流等,即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入实践、认真反思,让学习 、教学和教学研究成为我们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研相长,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教研实绩。

                                                                                                                            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