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山烧炭人

 梦泽赤子 2013-09-18
发布时间: 2009-09-25 11:39:58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徐月蓉
来源: 金华晚报 

    烧炭人的双手,常年与残竹、黑炭等打交道,既粗糙又充满力量。

    地处深山里的竹炭窑,浓烟弥漫,烧炭人一年四季生活在烟雾之中。

    雷伟军和他的女朋友,是这群烧炭人中最年轻的一对,他们勤劳并快乐着。

    烧炭苦,却改善着烧炭人的生活。

    新鲜出炉的竹炭。它们经过深加工后,生产出竹炭被、陶瓷、肥皂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

    原本农家当柴烧的残竹被当作烧炭原料。以竹代木,据称是为了保护山区植被。

    烧炭人不太讲究自身保护,很少有人戴着防毒面具干活。他们自认为,烧炭人身板子硬。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正因为白居易的这首《卖炭翁》,引发了记者去遂昌县拍摄烧炭人的兴趣。但如今的烧炭人不再是白居易笔下那位受尽剥削的老者,而是发展家庭经济的领头雁。

    据记载,炭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70万年前。遂昌县炭业的兴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其产品有木炭、竹炭两种。上世纪80年代始,当地政府为保护山区植被,禁止使用宽叶林烧制木炭,改烧竹炭。如今,竹炭以其致密、比重大等特点,风靡日本及东南亚。

    记者的拍摄地位于遂昌县北界乡、金华婺城区塔石乡、龙游县大公殿三地交汇处,四面群山起伏,这里有全县30多处竹炭窑中的两处,其中一家有14口窑,由雷伟军等四户村民经营,是全县最大的低温竹炭生产基地。

    该竹炭窑在一个山旮旯里,记者多方打听,才找到一条只够四方拖单向行驶的沙石路。路的尽头是上下两排通天窑,滚滚浓烟随风飘荡,四户窑主有的在出炭、装袋,有的往窑内填竹炭原材料———残竹,有的在浓浓烟雾中封窑。由于当天气温高达36℃,再加上炭窑散发出的热量,环境温度估计在50℃左右。男的烧炭人都穿得很少,有的干脆只穿一条短裤。男男女女因烟熏火燎和炭灰的污染,变得黑黑的。

    今年22岁的雷伟军和他的女朋友,是这群烧炭人中最年轻的一对。他说,烧竹炭是个份苦差事,夏天早上5时左右上工,傍晚7时左右收工,晚上还要巡窑。于是,大家一般都吃住在窑上。记者问雷伟军的女朋友苦不苦,这位朴实的山里姑娘,看了一眼雷伟军,腼腆地一笑。

    在寂静的深山烧炭,肯定很苦,但雷伟军的叔叔细算道:一口窑需要毛竹原料5吨,从竹农手中收购价是36元/百公斤,5天左右即可产炭1吨,售价在2200元左右。扣除人工等成本后,还有300多元利润。他家三口窑,一年下来能赚个5~6万元。经他一算,记者找到了雷伟军安心当烧炭人的注脚。

    他们烧出的低温竹炭是遂昌竹炭产品的第一步,这些竹炭将送往各竹炭厂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竹炭被、陶瓷、肥皂等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