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农家乐遇上大桥经济

 djg宁静佳园 2013-09-18
当农家乐遇上大桥经济
http://www.   中国象山港   2013年09月18日 08:18

沙地村农家乐迎来上海游客。(记者 黄美珍 摄)

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饭、赏田园景……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风情的旅游活动方式,乡村游正越来越受到都市人的青睐。
近年来,我县依托旅游景区、农渔产业、山海资源、民俗文化和乡村环境,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已渐成气候,且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12年底前,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不仅拉近了象山同宁波、杭州、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距离,催热了特色鲜明的象山乡村旅游,各式“农家乐”也因此“遍地开花”。但跨桥而来的除了汹涌客流,还伴随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机遇?挑战?“桥海时代”下的农家乐经济,新一轮发展大幕已经掀开!

跨过大桥游象山
农家乐客流“井喷”

九月的阳光依然火热,但更热的是半岛农家人的心。象山港大桥的开通为我县“农家乐”带来了更旺的人气,也为农家致富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避岙乡,因为是大桥跨过象山港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因此被称为大桥下的“第一乡”。王根素这个从小生长在象山港畔的农家妇女率先感受到了通桥带来的巨大商机。
“自大桥开通以来,客流增了一倍多,节假日或双休日就更多了。”上周末,还没到中午,黄避岙乡兵营村 “阿素”农家乐门口的空地上就泊了10多辆私家车,一拨接着一拨的客人涌了进来,忙坏了老板娘王根素。
“有没有海鸭蛋、土豆饭、烤南瓜之类的土菜?”“桃子熟了,我们能先去桃园摘桃子么……”面对来自宁波、杭州、上海的客人,王根素忙得团团转,亲戚朋友也来帮忙,烧火的烧火,洗菜的洗菜……
王根素告诉记者,她办 “农家乐”已经有七、八年了,但由于地处偏僻,除了本地和附近企业客人外,县外来客不多见。“没想到象山港大桥一开通,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来。”如今,逢节假日周末必忙,基本每天要接待10余桌客人。对此,王根素庆幸自己眼光好:“好在借大桥东风扩大了经营规模,要不然可没那接待能力。”
借大桥东风的不仅是“阿素”,墙头方家岙村的“钱翠英”农家客栈也不遑多让。小巧别致的农家院落堂屋里,两大桌上海游客正品尝着客栈主人钱翠英精心准备的拿手菜——葱油白蟹、白灼基围虾、红烧肉、清炖梅童、烤笋……
“钱阿婆,你家还能匀出标间吗?我们这儿来了一大家宁波的客人,住不下了。”附近农家客栈的女主人跑来询问。钱翠英回答说,她家7间标准房18张床位都满了,建议到别的地方问问。“我们家一直到国庆节,房间床位都已经预定满了,村里其他农家客栈的情况应该差不多,工作日接团队还好,周末散客实在接待不及。”
“大桥通车后,随着空间距离的拉近,我县乡村旅游井喷式增长。”据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统计,今年1-7月份,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113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1.36亿元。 “农旅结合、以旅富农”的乡村旅游已走出了一条“以新农村建设成果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成效深化美丽新农村建设”的特色道路,成为继滨海、影视游之后拉动我县旅游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昔日繁华今不在
传统“农家乐”难续辉煌

与王根素、钱翠英们的苦恼接待能力不足相反,我县曾经红极一时的不少老牌“农家乐”却逐渐走入低谷,或惨淡经营,或倒闭关门,其中不少还是以往县“农家乐”界的“常青树”。
“走,到墙头吃望潮去 !”10多年来“海波”为代表的墙头镇农家乐餐饮业以海鲜特别鲜、农家菜特别地道而立足“江湖”,笑傲群雄。不论寒暑、不论路途长远,很多人都专程驱车前往尝鲜,为的就是十余年不变的老屋和那一份原汁原味的西沪港小海鲜。
墙头的一位林先生称,去年,他还隔三差五约朋友一起到“海波”饭店聚餐。“相对来说,农家乐吃的新鲜,口味家常,还价廉物美。”因此,聚餐到农家乐都成了他们的习惯。那时,客人太多,每次去吃饭都得排队。一等一个多小时是常事。
也许是交通因素、也许是同质性“农家乐”太多了,林先生说,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改变了隔三差五去“海波”吃饭的习惯。只是没想到,大桥开通不到一年,这家墙头农家乐餐饮业界的“常青树”竟关闭了。
“大桥开通了,县外客人多了,但总体客流还是略少于往年,特别是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挺空闲的。”黄避岙乡西沪港沿岸的白屿农家乐老板娘曹文菊介绍。现在周末生意看着不错,但比起昔日门庭若市的繁华景象,仍是充满着一种不复当年繁荣的落寞。
记者在西沪港沿线采访发现,近两三年,新开张的农家乐年年有,倒闭也不在少数,大多数“农家乐”只能维持短暂辉煌。
是一种“盛极必衰”的发展必然?抑或是农家乐自身特点没有足够体现?
吃农家菜固然是“农家乐”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但除此以外,还包括游玩、观光、住宿、休闲、购物等多项内容。
不少传统“农家乐”经营人都感慨,如今生意难做!但当前形式也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农家乐”绝不等同于农家饭店。“一道好菜,总有吃腻的一天,且做久了,顾客也就没有多少新鲜感了。”对此,王根素感触极深,她说,农家乐农家菜很重要,但只在农家菜上做文章,却忽略了“农家乐”真正的内涵:展现当地多彩的乡土文化、纯朴的民俗风情和恬淡的农家生活……绝对得不偿失。在农家乐到处开花的今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公务消费限制,单一依靠餐饮业的 “农家乐”生存危机凸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因此,2007年,她力排众议扩大规模,同时还承包杨梅山、海塘、荒地,养上鸡鸭、种上各类果蔬。县外尝鲜客到达后,不仅能吃到地道农家渔家菜,还能上山下海体验农渔人家的原生态生活。
大桥开通后的火爆客流肯定了王根素的选择。

引导升级正当时
借机转型再出发

墙头镇方家岙村大雷山庄农家乐的借机转型更具借鉴意义。2008年,方家岙村民欧幸福,看到县里不少农家乐办得风生水起,就投资380万元,在本村选址建造占地7亩的大雷山庄。“原本以为只要菜好,就不怕没客人。”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张一年,欧幸福就亏了40万元。此后几年,更是越办越亏。
大雷山庄项目引起了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2011年,我县着力发展“民食、民宿、民游”农家客栈项目,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安排专项补助。“按照文件,办农家客栈,一张床位政府补贴3000元,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欧幸福说,“与定塘沙地相比,方家岙村发展果蔬采摘型、生态观光型农家客栈项目优势更明显,市场前景看好。”
在镇村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欧幸福先后对金华、定塘沙地农家客栈进行了考察取经,成为村里参与农家客栈项目的“第一人”。经过改装,2011年7月20日,大雷山庄农家客栈对外试营业。“我家的农家客栈,那可是‘价廉物美’,一天三顿饭加一晚住宿,最高120元,最低65元。”欧幸福说,“我们还为客人准备了土特产,有笋干、土鸡蛋、干海鲜等。”
方家岙村古朴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和大雷山庄周到细致的服务、乡土特色的饮食让游客印象深刻,首次迎客旗开得胜。至此,该村农家客栈特色村打造全面铺开。
大桥开通以来,跨过大桥休闲游的县外都市客纷至沓来,该村农家客栈自去年10月正式运营至今,接待游客量已达1.5万人次。欧幸福粗略估算,单自家的大雷山庄,收益就达近30万元。“我相信,通过我的勤劳双手和农家客栈这个平台,创业致富不是梦。”
据县风景旅游管理局统计,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农家客栈特色村22个,建成营业的床位数5400余张,从业人员2800余人,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全县 “民宿—民食—民游”一体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不过,相关专家也提醒,虽然我县农渔体验型、影视服务型、景区依托型、果蔬采摘型、生态观光型等8大类农家客栈发展类型已初步形成,但也要认识到,由于准入门槛低,不少农家客栈存在低水平竞争、服务品质良莠不齐等问题,乡村旅游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
“农家客栈将从引导鼓励阶段过渡到规范管理阶段,加强市场化管理和淘汰落后经营是今后的必然选择。”县风景旅游管理局乡村旅游办负责人孙剑说,今后将持续提高农家客栈经营户的软硬件水平,提升旅游接待服务的品质。
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县在农家客栈较多的村庄设有旅游服务部,作为村级旅游自律服务组织。但受限于部分村管理人员的能力,农家客栈的规范化运作管理及标准化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还需政府及相关部门扶上马后送一程。
同时,民宿经济强调“民游、民食、民宿”的联动,“宿”“食”之外的“游”,看似配套,实为增值主力。而目前多数农家客栈对此认知度不高,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对此,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各类社会资源,多元化参与开发建设,不断开发新业态、新项目、新元素,让乡村旅游的明天更美好。另外,农家客栈“宿”方面的夜消费项目也必不可少。这样看来,未来的象山农家乐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同时,还需整装再出发。(记者 郑丹凤)

■ 链接

台湾特色民宿

民宿是台湾最美人文风景之一,相较于宾馆酒店,拥有着太多制式化之外的随意与温情。岛内大量民宿,其风格各异,装饰别致,或主打田园风情,或体现家居温暖,吸引着各地游客纷纷落脚体验。
“民宿也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每家民宿都有每家的特色,可以让游客感受到这个民宿主人真实平淡的生活。”民宿主人说,目前在岛内许多主打休闲体验的民宿业者,除了在环境上进行创意设计之外,大多数都非常重视人情味和讲述当地人文历史。
民宿里会有主人亲手创作的油画,墙壁上贴着“猫出没,请注意”的搞笑字样。可以一边欣赏四处摆放着关于猫的各类工艺品,一边懒懒地蜷缩在大厅沙发上,和老板娘一起边喝茶边聊聊艺术或是别的话题,闲适的味道就是那么轻易地从杯中散发开来。
发展民宿不仅仅是把自家房子打扫干净,而是需要整个村落、整个片区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氛围,讲述一种文化,这需要用心慢慢积累,也需要沉淀村落或是片区的文化记忆。记者走访多家民宿后也注意到,虽然各式民宿建筑的设计风格独具匠心,但更让人怀念的是,在民宿里,你可以品尝主人亲自掌厨的特色菜肴,聊天中很快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
“特色怎么来的?比如我在台北教书三十多年,教育就是我的特色。”高雄垦丁民宿主人陈智夫说,他经营的庄园里单是花草树木就有150多种,为了让游客观赏学习,他还专门为这些植物贴上了介绍牌,把野生植物教学融入了游客的住宿体验之中,吸引了许多带小朋友前来度假的游客群体。
嘉义县来吉部落的兰后民宿因地处深山,“无限风光在险峰”,许多景点须经当地人带领方可进入,民宿主人阿发夷,不仅要照料食宿,有时还身兼司机或导游。晚间,阿发夷还准备了精心编排的篝火晚会,让山间夜生活丰富多彩,顺便也推广了当地部落文化。此外,在绿岛,民宿主人白天带客人环岛游,晚间会拿着手电筒带客人去看梅花鹿、找萤火虫。台湾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也是因为这些民宿主人的奇思妙想,而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

(来源:凤凰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