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鲴鱼的习性及食性和钓法

 ydc670 2013-09-18
 黄鲴鱼体型美观、色泽鲜艳,含肉量高而又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达25%以上,具有很高的营养及经济价值。加之,黄鲴鱼虽是中小型鱼类,可它野性十足,中钩后冲击力大(一尾三两重的“黄鲴鱼”在水底的冲劲如一条斤多重的鲤鱼),给人极佳的手感与强烈的刺激性,是我们广大钓鱼人钟情追寻的鱼之上品。但其垂钓难度大,技术性要求高也是众所周知,因此,我将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写成此文与大家共商。

  一.黄鲴鱼的习性及食性。

  黄鲴鱼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宽广自然水域的底层,但这些年随着人工繁殖鱼类技术的发展,大江南北很多地方引进放养的池塘里也能见到它的踪影,其属高氧鱼类,群聚性强,生殖季节亲鱼群集溯游到浅滩处产卵,2冬龄性成熟一年可长到150-200克,二年可达300—500克左右,成鱼一般的规律是春秋游浅水,夏冬入深潭。黄鲴鱼食牲杂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硅藻、绿藻、兰藻等为主,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二.垂钓黄鲴鱼的季节

  虽说黄鲴鱼一般在00C-380C水温下均能正常摄食,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但黄鲴鱼觅食欲望的强弱与季节的转换,水温的变化还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因此,垂钓黄鲴鱼也有它最适宜的时侯。南方有一句口头语:“麦子熟了,尾巴黄了”,四、五月间是江南一带小麦成熟的收割季节,也正是黄鲴鱼为了准备产卵需要大量进食时期,这是一年中垂钓黄鲴鱼的头个黄金季节,而北方因为气候上与南方的差异会有所推迟。到了立秋以后的十、十一月(北方八、九月),秋高气爽氧分充足,水温适宜,已长得很是肥硕的黄鲴鱼会四处寻食,为度过严寒的冬天补充营养,这时是垂钓黄鲴鱼的又一个最佳时段。其实,夏天黄鲴鱼也很活跃,但白天去钓,小杂鱼闹钩太凶,选择晚上出钓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三.黄鲴鱼的钓法

  南北地区喜欢用传统手竿钓黄鲴鱼的钓友众多,但由于受到传统手竿钓法的局限,加之对黄鲴鱼是用下颌具角质边缘刮吸食的独有习性鲜有了解,往往难有很好的收获,即算上鱼大多也都是钩子挂到的,如此就失去了垂钓此鱼的乐趣。而手竿悬坠钓法因灵敏与稳定性兼备、可调性强等等优点,只要运用得当,不失为钓取黄鲴鱼的最佳利器。下面我详细谈谈悬坠钓法直击黄鲴鱼的实战技巧。

  1. 钓位的选择:钓黄鲴鱼选择一个好的钓位是非常关键的,如选在没鱼藏身觅食的地方垂钓,任您饵料再精,钓技再高也无济于事。选择钓位的原则一是根据黄鲴鱼的生活特性,选择水域中有黄泥坡、凸嘴、陡岩、深浅交汇、库内大弯处。二是随季节的变化选择钓位应略有差异。每年的早春之后,清明前可以找向阳、坡度较陡、水底有乱石杂物,水深1.8—3.0M又不太挂钩的地方。清明节后随着气温的上升,要选浅滩及深浅结合部,坡度较平缓的位置,水深在1.2—1.5M左右处下钩。初夏、秋季、阴天钓浅,仲夏、晴天钓深水也可借鉴。

  2. 钓具的配备:

  (1)钓竿:黄鲴鱼虽是中小型鱼类,但中钩的瞬间冲劲却十足。竿子太硬容易断

  线跑鱼,钓竿较软又不能将上钩的鱼及时入护。因此钓竿的选用,首先要充分考虑钓竿的调性与鱼的个体大小再定。通常我钓150克以下的黄鲴鱼,多选用三七调的,对付200克以上的鱼,使用二八调性的竿子应比较适合。其次选用的钓竿长短也要适宜,黄鲴鱼吸饵轻,没有明显的信号,竿子太长会造成扬竿过迟,错失很多信号,降低了中钩率。水浅鱼小用十二尺的,水深鱼大点用十五尺的也就足够了。

  (2)钓线:主线要用质量比较好的专用“道系”线,根据鱼情配置0.5~0.8号,子线也宜使用结节力强,有一定伸缩性的优质线,以0.3~0.6号为主,长度12—18公分。再看水温高低、鱼的挣扎力大小进行更换。只要主、子线能承受住鱼的拉力、少有跑鱼现象既可。

  (3)鱼钩:由于黄鲴鱼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吃食轻微(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

  用钩不能大,白袖或是黑袖1—3.5号钩比较好,有利于鲴鱼的入口。双钩钩距在1个半到两个钩左右,如鱼的密度大结群抢食,个体又小时钩距要适当加大,可以增加中双尾鱼的机会。鱼钩还要具备一定的坚韧性、锋利度(刺鱼快),钩条要稍粗点才能抗住黄鲴鱼中钩后的冲力,并能减少鱼的脱钩。

  (4)浮标:依据天气的变化和鱼情选用浮标是我们钓好黄鲴鱼的要素之一。当温度高鱼活跃摄食强烈时,选择标身适中、翻身快、稳定性强的2~3号11—13目偏大点的硬尾标或软尾标比较适用。冬天水冷温度低,鱼开口小时最好选用细长身,短碳脚细长硬尾灵敏度高的小号浮标,可以有效放大鱼咬钩的信号。浮标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选择,但标的质量一定要好。

  3.钓饵的选配:

  用饵一直是众多钓友关心的话题,根据鱼的食性,季节水温变化合理搭配鱼饵,是提高黄鲴鱼钓获量的重要因素。黄鲴鱼是以藻类和高等植物碎屑为食,基础饵应以每个地方的植物本味香为主,寒冬,立春期间可以将主饵里腥饵的比例提高到50%,含有大量动物蛋白质类型的钓饵对这时段的黄尾鲴具有比较强的诱食力,从实战看钓效也很明显。随着气温、水温的升高要降低腥饵的份量,加大超级诱等粗颗粒一类饵的成分,在鱼食欲弱时,可添加适量草梅香或是奶香的饵料,去调节黄尾鲴的口味,能起到诱其上钩的作用。除此之外,鱼饵的状态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对钓饵的状态要求是:搓饵要比重适中,柔软,便于鱼一吸进嘴。拉出的饵球要圆而光滑,有良好的附钩性。

  4. 技法的运用:

  黄鲴鱼的体征和吸食习惯决定了钓法,按常规悬坠钓法浮标调几钓几,(如调4钓2;

  调3钓3等等)浮标有动作,提竿却难中鱼.这是因为鲴鱼吃饵时先是嘴唇上部触及子线,造成了许多假动作,所以浮标应调低钓高,让子线适当弯曲是钓上黄鲴鱼的关键。另外,钓黄鲴鱼,要敢于放口,浮标轻微一上一下或是急速回标和快速黑标中鱼率都不会高,一般情况下浮标上升1至半目到2目浮标下顿中钩率最高,浮标慢慢上升中不要扬竿,等浮标瞬间停顿时才能扬竿中鱼。再有黄鲴鱼下颌具角质边缘较硬,故需用稍大点力提竿,有利于钓钩的刺入。

  钓黄鲴鱼手法上更讲究搓拉结合,黄尾鲴鱼喜欢群居生活,在钓上几条鱼后,要做到及时补窝。往往有时窝中的鱼被我们钓了几条后感觉鱼要停口了,这时要搓松软的大饵团及时补窝,将远处的鱼群再次引到窝中,等窝中有口后,又可以改为拉饵垂钓,这就是为什么身边的钓友会比您多钓几条鱼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根据黄尾鲴鱼的上下口裂长短不一的这一生理特点,钓底比钓浮略胜,子线在水底弯曲形成一定角度,更适合和方便黄尾鲴鱼吸食,信号也很真实,我个人认为调灵钓顿比较好一些。因为黄尾鲴鱼的上口裂长,在钓饵未吸进嘴的那一瞬间,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浮标就会出现信号,此时手脚快的钓友就去扬竿了,这就是许多钓友认为黄尾鲴鱼难钓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尾鲴口裂小,鱼的个头也小,吸食的力度相对来讲比其它鱼类的吸力要弱一些,在深水区浮标产生的信号也就相对比较弱,因此个人认为采用拉饵垂钓,比搓饵垂钓略胜一筹,



经典钓法一:大风大浪坠底钓、大漂重坠落底钓,而且漂像都是黑漂!
   


经典钓法二:重坠斜漂钓,加大坠量20-50%、或大坠小漂、钓浅水域!将漂钓到斜肚、重坠过底钓。一看漂只要有颤抖扬竿不1就2尾、或者是锚上鱼!
   

经典钓法三:顫顫接杀钓、如果底钓、总感到漂在下沉过程中晃晃悠悠的、到底后没动作、晃晃悠悠的扬竿还不起鱼,这時将漂换成小号、将钩用到白袖1号和新鲇1号、将线虫拉小一些,情况非常好!在漂下降过程中只要一有小口扬竿即中鱼,打的全过程、而且是一阵阵的鱼获。每天只要有三五阵鱼、抓住机会每阵就有二三十尾的收获!
   


经典钓法之四:打水皮、有时小马口小溪哥多时很不好钓、坠落底跑铅也钓不到什么鱼,有时黄尾也和白条一样还走水面!
   


经典钓法之五:离底钓双尾、如发现漂到不了位、都顶在10目左右就不落目了、扬竿还上鱼、这时水下鱼太多了,估计有一尺多厚!将漂下移20公分左右离底钓!漂一到位稍有上顶就是双尾。
     


其它:有時小杂鱼太多不好钓時、钓黄尾人还总结出几种抛竿钓法:近一下远一下、深一下浅一下、前一下后一下、左一下右一下、东一下西一下、上午钓远下午钓近、中午钓中间日落钓鱼护〈2.7-1.5米竿钓鱼护底边近钓〉独钓打龟扎堆鱼多!
   

最后要提醒下钓友的是:黄鲴鱼弹跳力大,如一次性飞鱼入护往往会伤及子线,正确的方法是在上鱼后马上向左侧倒竿,鱼不要拉出水面,划一个弧形,把鱼牵到面前的过程已消耗了鱼的冲击力,这时可以提鱼入护,大点的鱼可用抄网抄取。另外黄鲴鱼性情急燥,在钓到后不宜用手触摸(特别是夏天气温高时更要注意),用大口长鱼护为佳,且不要经常拉动鱼护, 一旦用手取鱼或使用小口鱼护,使鱼在鱼护里不能游动,鱼很快就会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