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砚收藏与鉴赏1

 鸿墨轩3dec 2013-09-19

端砚收藏与鉴赏1

 

宋坑《琵琶行》端砚

宋坑《琵琶行》端砚

《琵琶行》砚

坑别:宋坑

石品:火捺、晕

规格:31.5 ×19.5 ×4.5CM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陈炳标(端砚工艺美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黄寿庭(肇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黎清好(肇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赏析:《琵琶行》砚的创意非常独特,石品“晕”的圈线应了珠落玉盘之情景,石料上天然的深色火捺部分,升起一股闺怨之气,裹卷着苍茫的暮色,蔓延飘散开去。砚面画面紧致,但由于多层的圈线及内外色差营造了纵深的感觉,加上火捺的斜斜向外晕散,又让人产生横阔及流动的感觉,人物的端坐谧静,更是让人觉得是绕梁余音在,不禁溯章觅句,触景生情,心有戚戚。【点评:陈佩瑜(泰国曼谷)】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俞飞鹏点评:琵琶行之好,好在不流于一般的因材施艺的构想,好在工之细微和作者制砚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尤好在砚中飘忽着的难以雕刻的孤零感。

 

附:网友为《琵琶行》作的散文诗

 

曲不绝,人依旧

——《琵琶行》砚品赏

文 / 紫婷子

 

    天然石晕落玉盘,缭绕云韵似水湄。茫茫暮色,伤了谁的情?苍凉了谁的心?端坐小船处,怀抱琵琶,弹一曲离殇,又模糊了谁翘首等待的双眸?

    余音袅绕,寂寂韶华,等待一季,消了容颜,瘦了衣衫。岁月流转,朝朝暮暮,惆怅隠于心,奈何美景璀璨一时,指尖轻舞悱恻了一石春秋。

    弹指流年,彼岸企盼,逝尽年华,无悔唱弹,曲不绝,人依旧。允我一暮忧伤,许我一秋阳光。

静谧,等待;等待,静谧!风,吹起零落的记忆,往事于心间蔓延,一份宁静,一份思念,柔柔,灼灼。

    一江春水,一扇心门。叩问古塔铃声,心寄何处?

    曲不绝,人依旧。情深,意切,将一世誓盟,铭刻三生石。

坑仔岩《一夜山雨起泉声》砚

 

坑仔岩《一夜山雨起泉声》砚

坑仔岩《一夜山雨起泉声》砚

规格:61.5 ×40 ×13.5CM

作者:陈炳标(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鉴赏:砚雕艺术家巧借天然的砚石,以娴熟的刀笔淋漓地勾勒出层峦叠嶂的群山、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随即又以神来妙笔,线绘出雨后山间的道道飞泉,让人感觉那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并于显眼的岩壁之上镌刻“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铭句,从而突出“一夜山雨起泉声”的砚主题,使赏砚者恍如置身其间,既有视觉的冲击,亦有听觉的感受……

坑仔岩《暗香浮动月黄昏》砚

坑仔岩《暗香浮动月黄昏》砚

                                                砚背

坑仔岩《暗香浮动月黄昏》砚

石品:石眼、黄龙、天青、青花、玫瑰紫

规格:21.5×10×3CM

作者:陈炳标(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

    赏析:以北宋著名诗人林逋的千古绝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入砚,以刀笔俏色描绘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的意境。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超凡脱俗的仙鹤静静伫立,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砚雕艺术家与他眼中的梅一样含波带情、俏丽可人

坑仔岩《暗香浮动月黄昏》砚


                                              砚面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陈炳标作品《观鹅砚》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梁佩阳作品《三顾茅庐砚》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张庆明作品《兰雅幽香》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黎铿作品《福星高照》
 

广州日报:割紫云,巧如神(陈炳标)

罗海作品《国色天香》

《紫云天工——中国砚都端砚书画篆刻精品展开幕

  本报讯 (记者刘鹏飞 通讯员郑舒文摄影报道)昨日,《紫云天工——中国砚都端砚书画篆刻精品展》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开幕。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展览一改之前只展出端砚的模式,而是将与之息息相关的字画共同展出,通过结合不同艺术元素来增加端砚的收藏价值,赋予了本次端砚展更深的文化内涵。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端砚作品400多件,书画篆刻作品100多件。展览日期将持续到6月1日。

  端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名列四大名砚之首,因出在肇庆(古称端州)而得名。“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是唐代大诗人李贺赞扬端砚的诗句。在岭南会展览馆二楼展出了目前肇庆的四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张庆明、罗海、梁佩阳,以及砚坛新秀陈炳标等的作品。

 

端砚羊城大展风采


    本报讯 (记者刘鹏飞通讯员孔昭明摄影报道)本月23日至6月1日,《紫云天工——中国砚都端砚书画篆刻精品展》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给羊城观众奉上一场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览。

  此次参展的15位端砚艺术大师中,既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张庆明、罗海、梁佩阳,也有来自几代制砚世家的优秀传承人,更有一批参展作者先后毕业于或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等高等院校的中青年专业端砚艺术大师,有些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们是陈伟刚、梁思勇、陈炳标、李刚、梁德常、莫少锋、程振良等。

麻子坑《何处鲤鱼未上钩》砚

 

麻子坑《何处鲤鱼未上钩》砚

麻子坑《何处鲤鱼未上钩》砚

规格:23×38.5×9.5cm

石品:天青、火捺、石皮

作者:陈炳标(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

 

鉴赏: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未上钩?陈炳标雕渔翁垂钓砚,题材相同,但每一方都不会给人重复的感觉,而且别有新意。此砚把钓鱼人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有的人钓不到鱼,会怨天尤人,而你细赏此砚,却会感觉得到鲤鱼在这位钓鱼人心中的位置……

老坑《夕阳滩上立徘徊》砚

 

老坑《夕阳滩上立徘徊》砚

老坑《夕阳滩上立徘徊》砚

规格:16.5×8×2CM

石品:金线、青花(砚面满布青花,湿水可现)

作者:陈炳标(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高级工艺美术师)

 

    鉴赏:砚雕艺术家利用老坑砚石醒目的金线,刻画一幅夕阳映金滩,数只仙鹤在芦苇丛中立徘徊,几回飞去又飞来的意境,观之动人心弦,令人迷醉……面铭唐代诗人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句,背铭“鹤舞金滩,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句,陡增砚的文气。

老坑《夕阳滩上立徘徊》砚

 

陈炳标-老坑《不辨泉声抑雨声》砚

 

    老坑《不辨泉声抑雨声》砚:18.5×9×1.5CM。听泉,是中国文人的乐事,而在雨声中听泉又别有一番情趣。此砚有数条金银线,像瀑布如练飞流直下,只需寥寥数刀勾勒出山石与表现风摇树动,雨中听泉的文士高古情态便给人以超凡脱俗,画龙点睛之神妙。“几度临渊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的铭款,更是增添了砚的文气与逸气……

   

陈炳标老坑《不辨泉声抑雨声》砚


陈炳标-老坑《秋趣》

陈炳标老坑《秋趣》


陈炳标-麻子坑《独坐秋风钓石边》砚

陈炳标麻子坑《独坐秋风钓石边》砚

陈炳标-麻子坑《大白菜》砚

陈炳标麻子坑《大白菜》砚

陈炳标-麻子坑《蘑菇》砚

陈炳标麻子坑《蘑菇》砚

老坑《三多》砚

 

老坑《三多》砚


砚背的砚铭,金石味十足,俨然另一件传承有绪的书画艺术精品,增添了砚的文气与逸气。 

       规格:15.5 ×12.5 ×2.5CM

    石品:青花、天青、胭脂火捺、金线、玫瑰紫、石皮等。

    作者:梁树彬(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陈炳标(高级工艺美术师)

    创意设计:谭冬儿(民间木雕艺术家)

 

    

砚面如下:  

老坑《三多》砚

       《三多》砚属于传统端砚创作题材,源出“华封三祝”,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传统纹样一般多以佛手、桃子和石榴(或葫芦)组成。“佛”与“福”谐音,相传佛之手能握财宝,多财宝表示多福;桃子俗称“寿桃”,《汉武故事》说,西王母种的蟠桃“三千年一著子”,吃了可长生;石榴,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也有以葫芦寓意多子的;《北史》:北齐南德王高延宗纳妃,妃母宋氏以两个石榴相赠,祝愿子孙众多。“三多”图案有的以佛手、桃子和石榴(或葫芦)组合于一盘;有的使三者并蒂;也有的以三种果物作缠枝相联。此砚俏色雕一支如意与五个孩童,配以佛手、桃子、石榴,巧将葫芦作砚池,加之如意谐意“九如”,即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萌、如南山之寿,皆为祝颂之意,世称“三多九如”。

    虽然是端砚的传统吉祥题材,但作为文房清玩,却一点也不俗气,因此器可让赏玩者联想到北宋欧阳修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联想到佛教的三多,即指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甚至联想到现代《辞海》所言的三多,即学者应当多读、多立论、多著述……

老坑《三多》砚


未上蜡的砚面,只细细把玩一下,便别有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