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籍福地 南王绪村

 八王书屋 2013-09-19


祖籍福地   南王绪

  南王绪村位于蓬莱城西30华里处,东依迎口山、徐山,与北林院村接壤,西北与北王绪隔路相望,西与聂家为邻,西南距北沟不到2华里。村南有沟壑穿插而过,西北是一片沃土平原。新的206国道从村南经过。村北是一条河流,河的北岸有一个小自然村,因地处高台,村中多高姓,故村名为高家台子,和南王绪同属一个行政村。南王绪村依山而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真可谓是聚天地之灵的一方风水宝地。有诗为证“东靠迎山钟灵福地,西望渤海别有洞天。”

  关于南王绪村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传说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部下两王子分别在南北王绪的现址建有 “南王墅“和“北王墅”两处临墅,明朝嘉靖年间,徐姓从小云南迁来定居,因位于南王墅周围,故取名为南王墅。后来人们嫌这“墅”字不雅又难写,就取谐音“绪”字而代之,成了今日的南王绪了。

其二:据村里现存的《姜氏谱书》、《徐氏谱书》记载:姜、徐二姓的祖先是姑表亲戚,明朝嘉靖年间,徐姓先从小云南移居此地,依东山之右落户,山名后称为徐山。稳妥之后,姜姓投奔姑夫母徐姓而来。两姓在此已繁衍了二十余代。据祖辈相传,徐姓来此定居之前,这个村已有王氏人家居住过。后来王姓不知何因迁至今西泊子村。南王绪村西古有地名“王家井”,北王绪村南有地名“王家葬茔”。在《姜氏谱书》的村庄古图上还有明确的图示标记。这些口传资料和文字资料,恰好与西泊子王姓谱书上记载的历史相符。充分说明了西泊子王姓祖先,就是南王绪村前身的居民。南王绪的村名,应与王姓的坐户建村有关。

  古文《正字通》释:“古字野、墅同音”,“后人家庐,外立别墅,因借郊外之野,加土转声作墅”。意为野外的房子叫墅。并非近代演绎之“墅”:豪门巨宅、高楼大厦。在数百年之前的南王墅,也就是居于南边的王氏房屋,以后形成为村庄,与传说的唐太宗征东故事不搭界。

  南王绪村西南坡地上残存着新石器时代遗迹。据1995年版《蓬莱县志》记载:经专家考证,这处新石器遗址“面积8800平方米,邱家庄类型,文化层厚0.3-3米,陶器以夹沙、夹滑石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省灰褐陶,纹饰多见附加堆纹、刻划纹。采集有鼎沿、鼎足、缸口沿、蘑菇状把手、彩陶片等,石器有石斧、磨棒、磨盘。骨器有骨锥、骨针等,暴露遗址有房迹,合葬墓、灰炕,红烧土块堆积,遗址部分被破坏。”遗址距今约四千多年,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村东南的窑沟西坡还发现了“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5米,一片古墓葬群。在墓群的西断崖上,发现两座土坑竖穴墓。内有泥质灰陶残器物口沿和器底等。”而在2008年新开辟的206国道的施工中,又在路边发掘两座“蛎皮墓葬”。

据村中老人讲,清朝末年,反长毛时,村子四周建有石砌围墙,高若两丈,宽若三尺,东南西北建有四个大门,四个便门。围墙在过去确实起到了保家护村的作用。直到现在,村东北还有一段若三丈长的围墙遗址。

  徐姓后裔徐士林,后移文登徐家村,清朝康熙年间进士,曾任江苏巡抚,被封为“忠孝性成”一代重臣。徐姓后人还出过道台、秀才等。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徐香九,下南洋做生意,主要经营烟草业,商号“华夏太阳烟草公司”,几乎垄断了江北市场,成为行业大亨。抗美援朝时捐款亿元,价值一架飞机,被誉为爱国的“开明绅士”。

  在南王绪村西有个地方叫马家道,曾住有马姓人家。发源于南王绪的鸭湾河从北王绪村南向西流过,河的两岸有一地名叫“马家屋后”。《姜氏谱记》记载:姜氏二世祖姜仲义,生于明代嘉靖中期。大奸臣严嵩在朝中弄权,欺上压下,其马姓义子在南王绪的马家道仗势欺人,强男霸女,强占民田,惹起了众怒,姜仲义嫉恶如仇,率领受压迫的村民,火烧了马家,灭了恶霸。但因触犯了奸臣,被官府处死。姜公义举,大快人心,百姓称颂。据说当时为其出殡送葬的人排成长队,三十里路,走了十八天。马家被烧以后,留下了“马家屋后”这一地名,流传至今。

  南王绪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代姜必铭,考中武秀才。姜希乐,考中武秀才。近代姜子宽(已故),抗日战争时从军,后任海军少将。姜希庄,年近八旬,黄埔军校最后一批学员,后随部队起义,分于刘邓大军作教官,后被打成右派,1981年平反,现告老还乡。姜永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工程管理系经济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3年到北京市东城区任副区长。1990年调到财政部,后任地方预算司司长。

  民间至今流传的几则轶闻趣事,充分展示了南王绪村的风土人情,表现了村民们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

  一则:“刀笔官司”。说的是过去村里有一寡妇要改嫁,公爹阻拦。寡妇无奈,只好请了村中有名的“刀笔”秀才写了诉状:“夫才死,婆早亡,间半房子一铺炕,媳嫁人,公不让。”与公爹对簿公堂。这文章就在“间半房子一铺炕”上。县官一看诉状,二话没说,即判媳妇胜诉,准于嫁人,并杖责公爹二十大板。秀才“刀笔”之利害可见一斑。

  二则:“一亩三分地”。古时候,在南王绪与黄城集交界处有一亩三分地,原本已搁荒多年。南王绪人赶黄城集时必经此地,见地荒废,就辟为歇脚的地方。每逢赶集,就将牲口立桩拴在地上。日久天长,人来人往,你捎块石头,我带块砖头,久积成垛。人们用它砌了一道墙,又顺墙搭了一架棚子。南王绪的好事秀才又在墙上题写“南王绪驿站”几个大字,俨然成了南王绪的地界。这一下黄城集人不算了,说此地自古属于黄城集地盘。双方各执一辞,只好经官公断。南王绪的刀笔秀才又出马了,诉状写道:“黄城集,耍嘴皮,空口无凭;南王绪,有证据,现场不言自明。”县官到现场看了以后,只好将地判给了南王绪。南王绪就此赢来了“一亩三分地”。

  三则:“咏对趣事”。古时,南王绪有个姜秀才,北林院有个车秀才。二人虽是朋友,但互不服气。这日,俩人结伴乘车去赶黄城集,一路上巧嘴弄舌,绕口碰瓷,你讥我驳,各不相让。车秀才以“姜”为题吟道:“姜吃姜,姜辣姜心”,姜秀才毫不示弱,以“车”为题,随口对咏:“车坐车,车磨车腚”。二人对答如流,成为乡野佳话。


   南王绪遗址

       南王绪遗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揭开南王绪遗址的神秘面纱,YMG记者昨日从蓬莱市区出发,驱车半小时赶往位于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南的南王绪遗址。记者发现这里全部被果园覆盖,已看不出遗址全貌,但在遗址西侧竖立的两块牌子,证明了它的存在。一块是1996年7月23日,由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间是2006年12月7日。从遗址北侧和西侧裸露地带观看,依然有不少陶片露出地面,似乎在告诉人们自己昔日经历的辉煌,而地下究竟埋葬着多少宝贝,目前尚不得而知。

  ◆南王绪佐证石器发展史

  从周边环境来看,南王绪遗址北距渤海3公里,东距迎口山1.5公里,西侧是较平缓的平原地带,遗址东侧有条小河流过,这为先民捕捞打渔、狩猎、采集野果、火耕提供了极佳条件。最为重要的是该遗址处于马兰土发育相当好的高台地上,土质结构密结,既易建住处又可防止山洪冲刷,位于制高点上还利于防守,遗址的选址为今后文物考古调查提供了参考价值。据介绍,南王绪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南北长110米,东西宽80米,面积8800平方米。从北侧断面可见柱洞、灶坑、红烧土块和多处灰坑等古代人类居住遗迹。遗址东部多为墓葬和灰坑。而西侧断面的灰炕遗迹中,还存有大量蛤皮、砺皮等遗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该遗址曾采集到夹砂泥质灰陶鼎足、器物口沿、红陶片、彩陶片、骨针、石斧、石锛、石网坠、磨棒、束发器、残豆盘、残铜剑等器物标本。考古调查表明,南王绪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遗址中发现的手制夹砂泥质红陶、彩陶、泥质灰陶等,反映了制陶工艺的历史跨度;从刃部磨光石器到通体磨光石器,佐证了石器发展史;束发器的发现,证实了新石器时代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水准;戈、剑、豆及宋墓的发现,表明该遗址除新石器时期遗存外,其他遗存也相当丰富,尤其是遗址中的石棺墓,在胶东地区较为罕见。

  ◆遗址曾历三次历史变化

  南王绪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考古人员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学者多次来此考察。通过大量的考古调查研究表明,南王绪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从出土文物种类、质地和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遗址大致经历三次历史变化:

  第一时期为聚落形成时期。公元前5000年前,人类祖先依据沿海、临山、面河等环境条件,在此居住下来,代表器物有手制夹砂陶器、刃部磨光石斧和长锥状鼎足。第二时期为聚落发展鼎盛时期,代表器物有彩陶、蘑菇状鼎足、骨针、束发器等。第三时期则为聚落衰败时期,代表器物有短锥状鼎足、舌状鼎足、泥质灰陶等。

  ◆“国保”安全应放首位

  南王绪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出土文物种类较多,对研究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探索其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我国史前贝丘聚落居住水平以及环太平洋地区贝丘聚落形态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史前海洋经济形态的产生和演变提供科学依据。那么该如何保护好这块“宝藏”呢?一道栅栏木门附近,一位守护了南王绪20多年的老村民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防止村民过来乱挖附近的土。”“南王绪遗址之前曾受到过破坏,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考古勘察,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使遗址得到妥善的保护。”蓬莱市文物部部长申开波告诉记者。解放前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遗址北侧和西侧因取土、盖房、修路曾遭到部分破坏。到了1983年,当时的蓬莱县文物部门对南王绪遗址现状、文化内涵整理归档,并成立了文物保护小组。1989年,由于军事需要,在遗址内挖一条电缆沟,对电缆沟回填后,将遗址北断崖用砖砌起了挡墙,以防止水土流失。

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的民间传说

蓬莱有55个村庄与唐二主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的民间传说有瓜葛。也就是说,这55个村庄的村名来历大多与唐二主相关,并且至今这些村庄的人仍以先祖与青史垂名的唐二主有缘而感到自豪,每每说来,村民都能讲得有根有把、头头是道。

这55个村庄遍及蓬莱的12个镇(街),约占村庄总数的1/10,具体是登州街道的遇驾沟村、掺驾疃村,紫荆山街道的拦驾疃村、来王沟村,蓬莱阁街道的邹于村,北沟镇的栾家村、上朱潘村、后营村、北王绪村、南王绪村、西正高家村、西正李家村,刘家沟镇的解宋营村,南王街道的南王村、北王村、宿驾埠村、磕头崖子王家村、磕头崖子高家村、磕头崖子刘家村、杏王村、杏吕村,新港街道的许马村、湾子村,大辛店镇的遇驾夼村、川王村、川李村、川汤村、驻驾庄村、护驾沟村、龙山店村、东扬头村、西扬头村、后扬头村、正晌村、东解家村、马家沟村、臧家夼村,潮水镇的潮水村、上营村、中营村、淳于村、前大雪村、后大雪村、小雪村,小门家镇的佰马宁家村,村里集镇的战驾庄村、站马张家村、古城东村、古城李家村、古城苗家村、老崔家沟村、宋家村,大柳行镇的道头村、卧鹿村、觅鹿夼村。

上述55个村名,几乎都有一段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途经蓬莱境内时与该村结下的缘分,尽管故事长短不一,但情节生动形象,听起来引人入胜。在这些村名传说里,有李世民率尉迟敬德诸将和大军路过,村民们有幸遇见皇驾而得村名的,如遇驾夼村;有闻知李世民驾到,众村民纷纷前来接驾、掺驾而得村名的,如遇驾沟村、掺驾疃村;有当地百姓和唐军并肩抗击高丽盖苏文之兵,共同为李世民护驾而得村名的,如护驾沟村;有唐军一时受挫,李世民在一条沟夼里藏身而得村名的,如来王沟村;有李世民在崎岖不平的街道上不慎坠马,村民们迎驾磕头不止而得村名的,如磕头崖子王家村、磕头崖子高家村、磕头崖子刘家村(后简称磕王村、磕高村、磕刘村,磕,蓬莱方言读作kǎ);有李世民率军路过,众村民拦驾喊冤而得村名的,如拦驾疃村;落有李世民戎马倥偬之余带领诸将打猎,发现一座盛开杏花和李花的山峦前有民房散居而赐名的村落,如杏李庄(后来该村分为杏王村和杏吕村);有李世民率军夜宿和避雨暂住而得村名的,如宿驾埠村、驻驾庄村;有李世民大军安营扎寨后以营寨方位而得村名的,如南王村、北王村、南王绪村、北王绪村、西正高家村、后营村、中营村、上营村;有李世民率军因迷路而得村名的,如川王村、川李村、川汤村;有李世民扬头看天辨别行军方向而得村名的,如东扬头村、西扬头村、后扬头村;有李世民中午时分统领大军路过而赐村名的,如正晌村;有李世民带贴身侍卫顶风冒雪寻访巧工能匠而得村名的,如前大雪村、后大雪村、小雪村、道(到)头村;有李世民茫茫风雪中箭射卧鹿而得村名的,如卧鹿村、觅鹿夼村;有李世民指挥将士站马列阵而得村名的,如站马张家村;有李世民亲自督阵而得村名的,如战驾庄村;有李世民将一妙龄貌美村姑收为随军妃子而得村名的,如西正李家村;有李世民训练战马、操练骑兵而得村名的,如佰马宁家村。等等。

专家考证已表明,唐二主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时并没有到过蓬莱,但蓬莱境内却出现了如此之多的与李世民御驾东征相关的村庄,并且从遥远的过去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而奇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颇值得有识之士探索和揭秘。笔者相信,只要这些村庄不消失,或这些村庄只要后继有人,这些美丽的村名传说便会世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