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艳青:“三落三起”铸造传奇

 苏迷 2013-09-19
苏州籍女子举重世界冠军陈艳青身上,有着苏城儿女敢打敢拼的韧劲,而喜欢挑战,善于学习的性格,也诠释了这座城市崇文创新的豪情——
陈艳青:“三落三起”铸造传奇
陈艳青近照
  苏报记者 赵 

  在近20年的举重生涯里,陈艳青囊括了所有能获得的冠军。在2004、2008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她成为世界第一位蝉联女子举重冠军的运动员。
  陈艳青的辉煌,缘于自己的努力,更得益于苏州这片冠军沃土的培养。11岁离开父母,战胜孤独、自卑曾一度是她的难题;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的变故,更让她心灰意冷提前退役。然而,在教练和亲人的不断鼓励下,凭着刻苦、坚强、不服输的精神,陈艳青一次次重返她的舞台,攀登世界女举的巅峰。

  三度退役 越挫越强

  陈艳青出生于苏州西山一个果农家庭,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还有两个姐姐。1990年,在一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陈艳青出色的运动天赋被苏州市业余体校教练看中。这一年,她开始参加举重训练,年仅11岁。
  陈艳青的成长期,也正处于苏州籍世界冠军层出不穷的时期。得益于长期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苏州在羽毛球、排球和技巧等项目上涌现出孙志安、孙晋芳、吴俊、周丹、王菊等一批世界冠军。作为陈艳青的师姐,唐卫芳也在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成功登顶。有了这片冠军沃土的培育,陈艳青很快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应,潜力迅速被激发出来。1994年,她入选江苏省举重队,旋即入选国家队。1995年至2000年,陈艳青一举包揽了全锦赛、全运会、亚青赛、亚运会、世青赛和世锦赛冠军,多次刷新全国、世界纪录,竞技状态进入巅峰。
  正当陈艳青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全力备战时,一则错误“情报”却断送了她的奥运之路。据称,有一位朝鲜女子举重选手和陈艳青同为58公斤级,训练总成绩也不相上下。由于中国在女子举重7个级别中只能选派4名选手参赛,为了确保更具优势的项目夺冠,陈艳青失去了奥运资格。事后证明这是假消息,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陈艳青一时难以接受,状态也受到影响。2001年,二十岁刚出头的她就选择退役。
  为了开始新的生活,此前只读完了初中的陈艳青进入了苏州大学学习。2003年2月,由于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将在江苏举行,江苏省举重队劝说陈艳青复出。不过,早已习惯校园生活的陈艳青一直无意“出山”,直到当年11月,她才点头答应。
  随后,从举起五六十公斤的起点开始,陈艳青保持了成绩每周增加两公斤的提升速度。2004年4月,她再度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这次复出原本只瞄准全运会,但陈艳青5月即重回国家队,并获得雅典奥运会参赛资格,这时距离比赛已不足3个月。雅典奥运会上,在中国女子举重首个冲金项目48公斤级失利的情况下,陈艳青顶住巨大压力,以抓举107.5公斤、挺举130公斤,总成绩237.5公斤夺得金牌。在2005年的全运会上,陈艳青也如愿夺金。不久,她再次退役。
  2006年,陈艳青再度复出,相继捧起了全锦赛、亚运会冠军。之后她又一次告别赛场,重回校园。直到2007年4月,她才回到国家队,恢复已中断5个多月的训练。在2008年4月举行的奥运选拔赛上,29岁“高龄”的陈艳青再度夺冠,7月,她成功获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最终,她以抓举106公斤,挺举138公斤,总成绩244公斤,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纪录,成功卫冕。

  “充电”转型 勇于挑战

  从接触举重开始,到2001年第一次离开赛场步入校园,再到2008年彻底退役后进入工作岗位,多年来,举重和学习一直是陈艳青生活中的重点。她的三度转型,也不约而同地迈过了三段克服心理自卑的时期。
  陈艳青的第一段自卑期出现在刚练习举重的时候。由于进队晚,身体发育比队友慢,成绩一直不理想。这让从小到大备受父母和姐姐关爱的她,产生了不小的心理落差。幸好,她得到了教练的耐心帮助,加上不服输的性格,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第二段自卑期是刚进苏州大学学习时,由于基础薄弱,数学、英语等好多门课程跟不上,苦学了一年多以后,才慢慢有所收获。
  陈艳青天生喜欢挑战。步入校园的她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新目标。2001年,陈艳青开始在苏州大学修读工商管理专业,2007年毕业后,再度攻读教育心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陈艳青远赴加拿大进修。课余时间,她借住在一个外国家庭中,英语有了快速的进步。而清静的环境,也让陈艳青摆脱了奥运冠军的光环,渐渐找回了平常心。
  经过多年“充电”,陈艳青的身份也开始转型。2011年6月,她正式投入到苏州市体育局副局长的岗位中。从一名运动员到地方体育干部,陈艳青遇到了第三段自卑期。有一阵子,她把所有时间都用来熟悉岗位,了解情况。不过,渐渐适应后,陈艳青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定位。今年,她的担子更加重了,开始负责苏州的群众体育工作。
  健身惠及百姓,体育也是民生。在陈艳青看来,竞技体育展示的是运动员的精神,群众体育则攸关百姓的健康。从运动员到群体工作者,这个转型也让她十分开心。为了摸清健身设施的情况,几个月来,陈艳青走进众多社区、公园广场;为了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市体育局推出了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和进城乡社区的“三进工程”;为了营造健身氛围,出台了一系列扶助体育社团发展的新举措。同时,身为市政协委员,陈艳青还多次通过提案,呼吁“给小区留出更多的公共健身场地”。
  过去,陈艳青是苏州的一张耀眼名片,而现在,她依然在为家乡的体育事业服务。

  【她与苏报】

  《苏州日报》给我力量

  作为苏州体育的代表人物之一,从陈艳青崭露头角到登上奥运赛场,从作为运动员到市体育局副局长,《苏州日报》 都一直予以关注。2008年8月11日,陈艳青卫冕奥运冠军后,《苏州日报》次日在头版刊登 《苏州女儿陈艳青轻松卫冕》的大幅报道。
  “我的成功要感谢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社会支持,作为家乡媒体,《苏州日报》 一直在关注着我,给我力量!”陈艳青说,每一次阅读后,都能看到一份肯定和期待,让她更加充满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退役后考虑复出时,也多了一份动力。
  陈艳青认为,苏州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希望一起推广全民健身理念,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