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胡同的歌声与欢笑

 沙金泰 2013-09-20

歌声与欢笑是愉悦情感的外溢,是人类生存幸福快乐的表达,当人们生活在幸福快乐之中时,他们的歌声与欢笑会自然地溢出,回荡在人们生活的美好日子里。

长春老城区大马路的北端西侧,有一条历经百年沧桑的老胡同,从这里出出入入的人们,大都带着微笑面容,尤其是从社区小楼中走出的人们,更是悠然自得的笑意满面。这社区小楼,像似一个制造歌声和欢笑的神奇机器,天天都会从这里飘逸出歌声与欢笑。每当我经过这座小楼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放慢脚步,聆听从小楼窗户中溢出的,悦耳的歌声和欢笑声。

过去,这条不长也不宽的小胡同,大概是在农耕文明时代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那时,这里住着不同年代,从广大农村涌入城镇的开拓者。

胡同中,一些不同年代建成的院落或平房,挤在了胡同街路的两侧,这里显然还散发着农耕文明的城镇余香。

 不同的小院、大院、房舍,留下了农耕文明时代的建筑印迹。有的院落有高高的门楼,有的院落,是厚厚松木板做的两扇黑漆大门,大门上安装有门闩,还有的院落有高高的门槛……

胡同街路两旁的人行道边的杨树,像两排列队的仪仗队员,自从有了这条胡同那天起,他们就忠于职守的始终站在那里。笔直挺拔的树干,支撑着枝叶繁茂的树冠,远远望去像似整齐排列的、迎接贵宾的绿色仪仗队。

平时,胡同显得很是僻静,这里很少有车马通过,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出入,只是在早晚时分,才多了些上、下班或是上、下学的行人。

有时,放了学的孩子们,就索性在马路上玩耍。女孩子用粉笔在路上画上格子,玩起了跳房子或是跳橡皮筋的游戏;一些男孩子会在胡同中,东跑西颠地玩起了滚铁环,也有的在玩捉迷藏;这时,胡同中,不时地回荡着孩子们无忧无虑地的歌声和笑声。 

盛夏的傍晚, 是这个胡同最热闹的时刻,尽管那时这里的居民生活清苦,甚至还刚刚走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艰难困境,但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懈地寻求着释放情感的歌声和欢笑。 

晚饭过后,挤在狭小房间捱受酷热的人们,不得不走出家门乘凉,胡同和胡同内的大小院落中,坐满了摇着蒲扇的人们。

洋铁匠李大伯,坐在小板凳上,身子依着墙壁,悠然自得的吹起了洞箫,《苏武牧羊》、《东方红》的乐曲声从小院中飘出,尽管乐曲有些短小单调,但这终究是一种音乐,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情感表达;

棋迷们也凑在一起,在胡同昏暗的路灯下摆起棋盘。张大爷和关大爷对弈,旁边还围着许多人观棋助战。也有的三五成群的人围在一起,讲着从老人嘴里听来的,古往今来的故事、传说、或是轶事、笑话:还有的人在那极其拥挤的院落中,聊起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家庭琐事…… 

这时,静谧一天的胡同,会时而传出断断续续的歌声或笑声。这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大众文化吧。

随着人口的增多,棚厦和房子也就越来越多了,横七竖八的棚厦挤得院落越来越小,院中绿地、空闲之地,也被煤仓、柈子垜占据,甚至有的院中小树也在减少。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胡同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挤的世界。

以后的大跃进、大炼钢铁、上山下乡、文革等几次折腾,胡同像似稍有了些变化,胡同街路旁的杨树更加粗壮了,这里增添了一所,利用旧房子改建的民办小学校,不远处还建立了一座儿童电影院。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几乎始终没有什么改变。越来越多的旧建筑,不会停止衰老的进程,只会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胡同逐渐地变成了拥挤的棚户区。

在临近这条胡同诞生百年的时候,胡同和全国的形势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也没想到胡同的平房、棚厦,在几年内成片的消失了,几代人改善生活环境的梦想在这里实现了,如今变成了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配套设施齐全的一个现代城市的社区 。

这个松竹梅社区,比起松竹梅胡同的地域可大多了,而且,终于有了和文化更近的联系,似乎胡同真的有了松竹梅的文化韵味。从此,又开始讲述着今天那些感人的故事。 

今天,多数人都认识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使生产力水平成倍的增长,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使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在有了一定物质基础后,才有可能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

胡同中的社区,在城镇基层改革中,诞生在一座刚建不久的二层新楼中。社区设有许多为民服务的办公室,同时也开设了为民服务的活动室,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也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提供了许多文化活动场所。这里的居民们深深地感受了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也常常把提升生活质量的话题挂在了嘴上。

社区的西门前有一个小广场,小广场西边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健身器械,绿篱、草坪、树木在这里组成了一个绿色世界。每当早晨,这里聚集了许多面带笑容的中老年人,他们或在跳健身舞,或在健身器上锻炼身体。 

在春夏秋天气好的节假日,小广场挤满了居民,社区的艺术团、评剧团、秧歌队、或是合唱团等,在小广场演出精彩的节目,于是小广场成了歌声与笑声的海洋。

艺术团的设备还挺专业,乐队、音响、服装等应有尽有,他们的成员主要由社区的居民组成,也有一些其它社区的人,不惧路远慕名赶来参加活动。他们自掏腰包购买了,过去连见都很少见到的小号、萨克斯、长号等洋乐器,也购买了音响、服装、发电机等设备。他们精彩的演出,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满足,也展示了他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精神。     他们不仅在社区热情演出,甚至可以开着自驾车,载着乐器、道具、音响等,走进公园、走进其它社区、甚至剧院演出或是参加比赛。这个艺术团的装备和水平着实让人们羡慕,这个艺术团是这些挚爱艺术的人,实现他们梦想的幸福之舟,他们在这里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在社区的活动室中,还有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居民的爱好、兴趣、特长、健康的文化活动。

有的老年人在电脑培训班上网,有的人在阅览室翻阅报刊杂志,也有的人在练习书画,也有的乒乓球爱好者在球台前切磋球技……

《我们的生活比蜜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走进新时代》、《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从社区的窗户飘向胡同,幸福地欢笑声,从社区小楼飘向胡同的街路,胡同成了这里居民的天堂式乐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