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解惑”分析

 紫曦唯幂1 2013-09-20

2013海淀区初三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解惑”分析                                                                                       这次考试是命题作文,题为“解惑”。两个字,言简意深,首先有“惑”,然后再“解”。我想,这篇作文的构思就跟吴承恩写《西游记》似的,先得整出九九八十一难来,再让孙悟空一个接一个地降妖除魔。

我们先来看一下原题:

韩愈有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即疑惑、困惑、迷惑……学习中我们曾存有疑惑,生活中我们曾遇到困惑、感到迷惑。我们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惑”的过程。学习中我们勤学好问,不懈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学业上的疑惑,收获了知识的财富;生活中我们反省深思,不断探求,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思想上的困惑,丰富了人生的阅历……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或感悟,请以 “解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此次命题延续了北京市的传统,用很不文艺的题目,书写广阔的生活。这题目选材范围很大,同学们要写好这篇作文,最重要是明确这个主题的原点――“惑”。

导语给出学习、生活、成长这样三个方向,就算不给,我想已久经战阵的同学们也会做如此考虑。然而,在这三个方面,分别会有怎样的“惑”呢?让我们必须来一次头脑风暴,再从中优中选优。

首先在学习方面,让我们罗列一番你可能有过的困惑:

想要更快进步,但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找到合适的方法,但却时常懈怠难以坚持;

能够坚持,但仍然没能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

学习实现了目标,却因此牺牲了自己的爱好与乐趣;

学习明明进步很大,但仍感到压力重重;

自己并没感到压力,但总是摆脱不掉父母时时刻刻善意的监督;

……

学习,在大家的生活中,毕竟占了最大比重,我想你一定有故事可讲。不过,如果写学习过程中的事情,最需要注意的是,要通过具体场景和事件来展开情节,有意识地生动描摩人物状态,避免把情节架空,写成流水帐式的介绍。

有同学可能会说,这里边很多只是苦恼,能算“惑”吗?当然可以。“惑”,在生活中,大多与两个问题相关:一是“怎么回事”,二是“怎么办”。你生活中大多苦恼,其实也恰恰是成长的一种困惑,不知自己该怎么办,对吗?

好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可写内容真的很多。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梳理一下生活和成长题材。

生活方面,我想具体理解为以亲情友情为主的方面,究其本质便是人与人的关系。初中时期,我们都在长大,我们的个性会越来越强,我们在很多方面想要逐渐独立,于是,在彼此之间开始需要更多的磨合,困惑便也由此产生。比如:

父母总过分限制我的生活,而我认为我需要自己的世界;

父母总担心我玩物丧志,而我想我能分清轻重缓急;

父母总挑剔我的某位伙伴有这样那样不足,而我觉得选择朋友不应该像选三好学生;

我喜欢我身边的很多老师,但只有那个老师总好像对我有些偏见;

我跟朋友在一起很开心,可每当他对我的偶像表示不屑,我都会觉得心中像硌了一块小石头;

……

在成长方面,我将具体指向个人的努力挑战及内心世界这类事情,比如:

我为我的青春痘而苦恼,为何上天没有给我更讨人喜欢的面孔?

每当人前说话我便脸红,我怎样才能变得落落大方?

同学给我起外号,我不喜欢却无力抵挡,难道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接受?

我只想把每件事做得更加优秀,可为何总有人在我背后指指戳戳?

……

好了,说得不少了。其实,每一个快速成长的人,都会层出不穷产生新的困惑,如同有人说:你所知越多,便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十来岁时,每个人的心灵都在不断脱胎换骨,每一天都在吐故纳新,面对更加多元的人群与世界,总少不了青春期特有的懵懂与迷惑。这些内容不仅是真切的写作素材,更是你成长的重要轨迹。

 

“惑”是整个素材的根基,接下来再说“解”字。

所谓“解”,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为切实找到真相与办法;二为心灵通达平和,更懂得理解与包容。

有些“惑”,可以找到真相与方法。比如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改善了自己的成绩;比如与家长的观念不同可以更多心平气和的沟通,甚至摆出自己的具体规划与目标;比如所谓的老师偏见也许只是自己的偏执想象;比如加强表达能力提升当众表达能力终究有路可循。

还有很多事情,并不容易找到解决之道,这样的困惑也可以消解,那便要自己的心灵变得更通达平和,懂得理解与包容。比如,为自己的容貌身高等先天特征而自卑,你或许曾抱怨上天不公平,认为自己很多不如意便是由此造成,但不管怎样这是你难于改变的,你必须平静接受这一切,当然,更重要的,你要知道,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真诚、善良与勤奋赢得他人对你的认可、欣赏与喜爱。再比如,别人叫你外号,如果不易改变,接受它,也许会成为你中学别样色彩的一种回忆呢。当然,如果外号过于侮辱,超出底线,你必须表达出你的愤怒,至少是沉默以对,不予理睬,不必怕自己被孤立,如果外号确实太过伤人,自然会有更多同学会站在你的一边。

我非常认可一句话: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希望同学们能仔细回味一下这句话的内涵,生活中多少困惑烦恼,解决之道尽在其中。当困惑烟消云散,找到解决之道,你获得提升的途径往往便可以成为文章的真正中心,不是吗?

作文题材是“解惑”,而中心可以定位在突破、沟通、真诚、勇气、自信、乐观、宽容、尊严,等等等等。

 

不知觉说了这么多,如果你以极大的耐心读完了这篇分析,最后我想告诉你,我所讲的,并非仅仅一道期末作文题的分析,关于生活与写作从来都有太多相通的东西。同学们想要中考拿高分,会和技巧有关,这也是我们老师会倾力相告的东西,但想要修炼到来者不拒应对自如的境界,还是要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你所走过每一天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