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1

 书写自我 2013-09-20

一《两套教学大纲》

苏的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

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我的思考:这第一套大纲就是要我们找到知识的“本源”,这些“关键”的知识教师首先要明白,比如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计算老是出错,是不是计算的“本源”不够扎实,我想“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就应该是基础,这个“关键”是否牢固,直接影响了计算的效率。再比如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我们也要找到它的本源“分数的意义”,再比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体积?怎样计算体积,怎么应用体积,这就要求学生抓住“长方体的特征长宽高”“体积的内涵”“体积的计算方法”……

看来,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我们教师要理顺好,梳理好这些“关键”,这是第一套大纲。

苏的建议: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我的思考:这第二套大纲就是“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的来源”。是第一套大纲的基础,阅读的课外资料越多,学生的背景就越丰富、提出的问题就更多、求知的欲望就更强、对第一套大纲的理解就越深刻越简单越有兴趣。比如我自己的学习在看《课标》的时候有很多概念不甚理解,但是通过越多其他资源,其他课标以外的“课外书”便加深了对课标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更应该如此,可是现实的教学中,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却从未给学生提供过这第二套教学大纲。

    牢记苏的建议: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