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兴嗣一夜写成蒙学书之祖《千字文》

 灤水鍾靈 2013-09-2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想必很多人都会背诵《千字文》,以及《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诗三百》之类的启蒙读物,且多数是小时候父母强迫自己背下的,没想到一生受用。而《千字文》更号称是“中国蒙学书之祖”,它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萧氏梁朝,至今已经有1500年左右的漫长历史了。而该书的作者,就是有“中国蒙学之祖”之誉的安徽当涂才子周兴嗣(?—521年)。

相传梁武帝萧衍(502—549年)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天下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还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梁武帝起初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1000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能将这 1000个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任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兼给事中周兴嗣。周兴嗣才思敏捷,激情喷发,文如泉涌,一鼓作气,仅用了一夜时间,就将其撰成一篇通俗易懂而又知识丰富的启蒙读物,为此他竟累得两鬓苍苍、须发皆白。

周兴嗣的家在安徽当涂(当时为马鞍山采石的宝积山[若干年后,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是在这里的长江上醉酒捞月而逝]。周家其实本是陈郡项即今河南沈丘的,系西汉太子太傅周堪后代,后其父母举家迁到此地),离梁朝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非常近。他13岁开始就到建康(时为齐朝的京城)游学,十余年后已精通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他就是在当涂这里,以一夜之功挥就天下奇篇《千字文》,而成为蒙学书之祖。他用了1000个本毫不相干的汉字,就写成了这样一篇合辙压韵、朗朗上口的微缩版中国小百科全书,自问世以来1500年里尚无第二人能做到这点。

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说周兴嗣一夜之间完成《千字文》一事,只见于唐宋时期的《尚书故实》、《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而这些书并非正史,不过是笔记小说罢了,仅供平日消遣,所以文中难免有神异虚诞之处,并不可信。个人觉得这不过是迂腐之见,胶柱鼓瑟。一则,难道正史就都可信,非正史就都不可信?二则,以一夜工夫完成1000字的文章,虽很不简单,却亦并非神话,因为作者早已博览群书、满腹才学,且做了充足的准备,胸有成竹、呼之欲出,从而能做到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另据今之学者研究,《千字文》只用了999个字,而重复了一个字,即“洁”字先后用了两次(“洁”、“絜”为同义异体字)。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妙语连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概括了有关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人物掌故、农耕园艺、祭祀礼仪、饮食起居等许多方面的广博知识。它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很适合儿童们阅读和背诵。其最大优点在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于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辞藻华瞻,文采斐然,合辙压韵,铿锵流畅,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故在后世得到很高的评价,影响深远。

后来,《千字文》就成了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教育史上诞生最早、最成功的启蒙教材。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诞生于宋朝)、《百家姓》(诞生于唐朝)一起,构成了我国人民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之书,哺育了1500多年来的亿兆中国儿童。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

周兴嗣一夜写成蒙学书之祖《千字文》 - 李子迟 - 李子迟[肖飞]的网易门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