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分享:创造性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劳动时,经常使用“创造性劳动”一词。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一般概念或通常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创造性”基础上,包含“创造性”的体力劳

 中外比上 2013-09-21
每日分享:创造性劳动。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劳动时,经常使用“创造性劳动”一词。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一般概念或通常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创造性”基础上,包含“创造性”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说明“创造性劳动”在他的劳动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劳动教育理论的精髓和主要特征。中国几千年,人基本上是靠肌肉的力量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获胜,也就是说,人主要靠“纯体力劳动”谋求生存,但最近三十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慢慢从“纯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就麦收而言,三十年前,人工割、捆、拉,到“场里”用石滚碾,用叉子翻,用木锨扬,到家里再晒;二十年前,发展为用三马车拉,用拖拉机碾;十年前,已经发展为使用打麦机,当时就很知足了;近几年,有了收割机,麦收时,只需开着车子,将麦拉家就行了,更省事的除留下吃的,直接就卖掉了。过去,我一直幻想,什么时候不用割麦了,不用在玉米地里拔草了,不用整月整月地收秋了,不用一连几天日夜在地里等着浇地了,农民就真的解放出来了。现在,梦想都变成了现实,劳动量减少了,劳动时间缩短了,新型农民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如今,任何一种“纯体力劳动”都融入了脑力劳动,融入了智慧,融入了创造性,以后,它还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程度。创造性劳动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在提高人的精神素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提出“创造性劳动”这一观点是非常有远见的,它对指导我国当今孩子的劳动教育也具有现实意义。当前,“问题孩子”大肆泛滥,高分低能屡见不鲜,这些都源于孩子没有参与“创造性劳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