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

 神医图书馆318 2013-09-21
中医药治疗观察

    用滋阴补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5例,治愈2例,有效3例;心功能Ⅰ级3例,Ⅱ级2例。主方:生地、当归、丹参、红参、麦冬、玄参、桔梗、茯苓、天冬、远志、柏子仁、酸枣仁。除1例在出院后1年死亡外,至今病程2.5年者1例,4年者2例,5年者1例。霍永芳等〔6〕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多为阳气虚衰,自拟温养益气汤:附子、太子参、党参、黄芪、麦冬、泽泻、白芍、车前子、桂枝。共治100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60例,无效22例。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


    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自拟保丹生脉汤: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桂枝、丹参、桃仁、砂仁、檀香、炙甘草加减治疗该病30例,同时给予吸氧、抗生素及其他西药以小剂量维持。其中显效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温茂祥〔8〕以温养益气、活血利水为治法,基本方:麦冬、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母草、丹参、茯苓、白术、炮附子、桂枝、葶苈子、五味子。配合西药常规治疗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好转28例,无效2例,好转率93.3%。马祥生〔9〕以补益心气、活血化瘀治则组方:党参、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桂枝、炙甘草。并给予西药对症处理。治疗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魏茂华〔10〕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45例。主方:黄芪、党参、黄精、当归、丹参、益母草、泽兰、五加皮、猪苓、桃仁、红花,并用地高辛、氨苯喋啶,心力衰竭重症患者用呋塞米(速尿)、多巴酚丁胺静滴,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结果治愈22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白玉生等〔11〕治疗26例原发性克山病心肌病患者,应用辅酶Q10并常规应用其他西药、同时配伍应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结果联合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心电图表现基本稳定。治疗前26例患者心胸比率均大于50%;治疗后有4例心胸比率恢复到正常范围。治疗前后心脏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均有明显增长。谢鹏程等〔12〕将扩张型心肌病分为心衰期和缓解期,心衰期给予一般治疗,并给予地高辛、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同时给予自拟“心肌Ⅰ号”方:栝蒌、薏苡仁、葶苈子、淫羊藿、茯苓、薤白、赤芍、丹皮、泽泻、白术、桂枝、甘草、三七、大枣。缓解期给予“心肌Ⅱ号”方:黄芪、党参、熟地、麦冬、五味子、肉桂、附子、当归、丹参、益母草、白术、茯苓、赤芍、丹皮、泽泻、三七等药研末,每次10 g,每日2次。共治6例患者,显效3例,有效3例。

    4 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对比观察

    袁永萱等〔13〕以益气养阴、渗湿利水、宁心安神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将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40例时行观察比较。主方用生脉散合五苓散加宁心安神剂。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1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7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和总外周阻力等心功能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白新胜等〔14〕用自拟“补心汤”(黄芪、人参、麦冬、五味子、附子、丹参、川芎)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2例,与30例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随访12个月~11.8年,期间死亡11例。对照组随访3个月~10年,其间死亡19例。采用寿命法比较2年累积病死率有明显差异(P<0.05);存活者中西医结合组心功能进步2级者8例,对照组3例。

    5 中成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实验研究

    张之炯等〔15〕以自身用药前后对照,用超声诊断仪监测生脉注射液对2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注射药物后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壁增厚率均显著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则明显下降,提示生脉注射液有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和扩张血管作用,是可选择的有效药物。吕红星等〔16〕应用生脉注射液伍多巴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34例,先停用洋地黄制剂,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伍多巴胺治疗。结果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治疗前后心率、呼吸、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胸比率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王纯等〔17〕在常规应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 ml静滴,治疗2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1.5%;西药对照组26例中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53.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6 针灸治疗的研究

    周继人等〔18〕将1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埋针耳心穴(穴位组)和耳非穴位组,2组先以手捻针15分钟,继之在刺激点埋针。治疗前均先用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评定心功能各项指标,同时测定血肾素活性、醛固酮、心钠素及内源性拟洋地黄类物质;分别于针刺加埋针耳心穴及耳非穴位后24小时,重复评定上述指标。结果示穴位组除醛固酮降低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耳非穴位组上述指标均无改变(P均>0.05)。研究认为针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增强心功能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液、内分泌变化有关。陈曙霞等〔19〕认为针刺内关穴可增加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而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将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针刺内关穴至出现酸、麻、胀、重感觉后,以频率120次/min直流电刺激2分钟,留针15分钟起针。针刺前作超声心动图、心尖搏动图、颈动脉搏动图及心音图等测定,针刺后即刻、10分钟、20分钟重复上述检查。结果示针刺后某些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前增大,左室后壁活动增加,左室每搏输出量及每分钟心排血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等容收缩期时间、收缩时间间期缩短。提示针刺内关穴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而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