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十香园历史沿革以及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的情况介绍

 闯王兄弟 2013-09-21

关于十香园历史沿革以及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的情况介绍

一、十香园及十香园纪念馆简介

   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道中怀德大街3号,建于清道光年前后,是清末岭南花鸟画巨擎居巢、居廉的故居及作画之所,因院落里曾植有素馨、茉莉、夜合、小含笑、珠兰、米兰、夜来香、指甲花、桂花、白月季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居廉在此设帐授徒,培养了一批近代美术人才,当中以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和陈树人为代表,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2007年,十香园纪念馆依托十香园成立,现分为遗址区域和美术展览区域,总占地面积为3879平方米。遗址包括今夕庵、啸月琴馆、紫梨花馆三座主体建筑,以《居巢、居廉与十香园》为固定展,介绍“二居”的艺术成就及十香园的历史沿革。美术展览区域包括新建的两层美术展馆及艺术家交流厅和园林水榭、亲水平台、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以《诗情画意溯流源——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先师纪念展》为固定展,通过“一人、一画、一史”的形式系列地介绍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的发展和传承脉络。

十香园纪念馆致力于展示岭南书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致力于为岭南画派“建宗祠,修族谱”,致力于维系海内外岭南画派传人和后人,更致力于服务广大市民游客,为大家提供一个岭南书画大师艺术成果的展示地,一个当代名家的书画艺术原创地,一个青少年书画艺术的教育实践地,一个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的旅游地。

二、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情况介绍

   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十香园,市区政府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启动了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工程历经四年建设,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保护效果。

   2006年,在居氏后人及岭南画派传人的奔走呼吁下,在市区领导及部门的关怀下,十香园修缮保护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市委宣传部拨款1000万元作为建设资金,工程占地面积为640平方米,主要作业面为今夕庵、紫梨花光、啸月琴馆为主体建筑的遗址区域,工程划分为居氏后人房产置换,文物考古,园林土建和陈列布展四大部分。2007年9月十香园修缮保护一期工程顺利竣工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十香园纪念馆,同时为配合第一届岭南书画艺术节的举办对外免费开放一个月。开放期间,纪念馆吸引了海内外多名的岭南画派传人和后人的世纪大聚会,当中包括高剑父的妻子翁芝女士,儿子高励节先生;世界杰出华人,赵少昂弟子梁洁华女士;台湾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欧豪年先生;高剑父弟子黎明伉俪等,促成了岭南画派的四代同堂大聚会,而十香园实质已成为了岭南画派的一座宗祠性建筑。

   2009年,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十香园,弘扬岭南书画艺术和文化,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十香园修缮保护二期工程作为广州市重点项目启动。工程投资额约5770万元,其中广州市城投集团投资4770万元,广州市委宣传部投资1000万元,工程分为5个标段,分别是拆迁工程,园林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陈列布展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同时区建设部门还对十香园纪念馆周边建筑进行了立面整饰工程,区农林水利部门还配套建设了一座亲水平台,较好地美化了周边综合环境。十香园修缮保护二期工程占地3879平方米,包括新建一座楼高两层,面积为748平方米的专题性美术展馆并配以专业文物库房、书画家交流室、园林水榭、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二期展览路通过“一人、一画、一史”的形式系列地展示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的大师的艺术作品和生平事迹,系列地梳理隔山画派及岭南画派的发展沿革和传承脉络,实现“族谱性”的陈列模式,为国内首个以展示画派传承和发展为核心的美术性纪念展馆。

   十香园修缮保护一二期工程竣工后,十香园纪念馆占地面积近4千多平方米,分为遗址区域和美术展馆区域,成为我区重要的文化资源阵地并被评为十大海珠新名片之一,成为了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