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下午16时10分,我们在宾馆午休后,乘车到城区的巴马长寿博物馆参观,探询养生长寿常识。
我们在博物馆里,参观巴马长寿形成因素、百岁寿星风采、巴马民族风情、长寿养生之道等图文展出;观看展示巴马自然环境治病防病和孕育百岁老人因果的电影《中国巴马》;购买陈仁辉、李少华编著的《巴马长寿探秘》一书和《中国巴马》光盘。
通过参观,使我们了解到,巴马长寿现象决定因素,就是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长寿饮食、和谐的延年氛围、奇特的长寿民俗、百岁人“仁”“乐”心态等。巴马寿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恒久不衰,得益于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结果。
长寿生态环境的五大要素: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地磁、空气负离子、小分子团水、阳光远红外线、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寿博物馆里展示了长寿环境与五行学说的对应关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巴马长寿奥秘。
1.金土相生。巴马地貌特征是北部石山,南部土坡,石山为阳,土坡为阴。盘阳河从石山与土坡的交界处流过,将巴马一分为二,达到了阴阳平衡。因土生金旺,所以地磁场强度比较大。
2.水火相克。水火相克是度的范围内的制化。因为巴马是雨热同季,使得该地区的空气湿度保持在50%上下,保持了空气中干湿平衡。这种气候条件适合植物生长,更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生息,是最佳的生存环境。
3.火生土旺。巴马地表普遍分布有第四系淋滤型含锰矿堆积层,导致土壤普遍锰矿化,因此土壤中高锰锌、低铜镉的微量元素含量高是巴马的优势之一。经科学分析,锰、锌元素是抗衰老元素,是巴马长寿现象的支持因素之一。
4.金水相生。前面有了土金相生的先决条件。由于地磁场强度大,在磁力线切割的作用下,巴马的水普遍小分子团化,呈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低,这样好的水质科学家称之为功能水,健康水。长期饮用有利健康。
5.水木相生。水源丰富,植被丰盈的自然环境,使空气中负离子浓度高。巴马盘阳河流域空气负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有1万个以上,这也是长寿现象形成的有力支持因素。
正如《巴马长寿探秘》书中说,巴马长寿环境,远红外线丰富,地磁场强度大,负离子浓度高,小分子团六环水弱碱性氧化还原电位低,空气湿度适中,土壤中抗衰老微元素丰富。有了这些物质条件的支持,巴马长寿现象的发生,长寿群体的形成也就不足为奇了。
巴马长寿博物馆里,展示了巴马百岁老人的风采,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为仁者寿,乐者延年。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真言,这是中国古代养生理论的基石,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巴马长寿探秘》书中说:中国古代研究长寿,主要是从人的品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角度去审视人的生命质量及寿命长短。仁者心存善意、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切顺其自然,自然也还仁者得以延年益寿的愿望。除了孔子的“仁者寿”养生格言外,古人的另一个真言就是“乐者寿”,同样成为追求长寿理想的一把金钥匙。
巴马长寿博物馆里,还展示了巴马奇特的祈寿民俗,有补粮、服饰、备棺、寄石护命、修阴功等祈寿活动。
巴马长寿博物馆里,还介绍了巴马盘阳河流域男女同河裸浴这一古老的生活习俗。《巴马长寿探秘》书中叙述了裸浴这一生活习俗与长寿养生的关系。书中指出:裸浴这种崇尚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习俗,不仅只是卫生习惯的需要而存在,还构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因素,一种有利延年益寿的社会心理。
参观巴马长寿博物馆,使我们受益匪浅。
巴马长寿博物馆,里面的展品编辑是馆长李少华的杰作。
巴马长寿博物馆展厅前言
上世纪70年代在巴马所略乡所圩村出土的巴马巨猿,这里展出的是巴马巨猿铜像。
巴马长寿的生态环境。左上图为百魔天坑,左下图为水晶宫,右上图为百鸟岩水波天窗,右下图为洪福风光。
巴马长寿的生态环境。左上图为那社长“命”字河,左下图为盘阳河畔的锦绣田园,右上图为龙洪田园,右下图为盘阳河。
翠芯老兵在长“命”河图片前留影。
巴马长寿环境与五行学说关系的探讨,长寿金字塔叙述。
百岁老人风采。中国2012年度第一寿星罗美珍,居住在巴马镇龙洪村,127岁,瑶族。
百岁老红军黄荣,1911年4月生于巴马西山乡合乐村干吾屯,壮族,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114岁的黄卜新,如今五代同堂,居住在平安村巴盘屯,壮族。
102岁的韦汉行,100岁应邀在电影《撒谎的村庄》中扮演老寿星的角色,强壮的体魄令人咂舌,这是他在沐浴山泉。
106岁的王云珠,汉族,少年时读过私塾,平时喜欢读书看报。
2012年已109岁的黄娅烈老人是当地有名的酿酒高手。
左图为罗妈政,瑶族,1860年农历8月13日生,1990年5月5日逝世,享年130岁,是巴马现代最高寿的老人。中图为李先应,汉族,101岁,家住那桃乡平林村。右图为巴马最有名的剪纸能手黄凤兰。
左图为巴盘屯七朵长寿花之一的黄妈干,早年参加革命斗争,如今享受红军失散人员待遇,安度晚年。中图为101岁的陶运海老人在劈柴。右图为101岁的韦妈英,她还能上山捡猪菜。
左上图为蓝茂良,瑶族,巴马东山乡文钱村人,曾任红军瑶族独立营大队长,百岁时还能射箭。左下图为103岁的谭仕宗老人在编粪箕。右上图为邓洪英,汉族,住巴马镇,107岁寿终,这是他生前给人看病时照片。右下图为韦仁宗老人100岁还上山砍柴。
左上图为黄彩顺,壮族,105岁,巴马甲篆乡平安村弄屯人,她是织布能手。左下图为潘娅忙老人。右上图为邓妈爱,瑶族,109岁,居住在燕洞乡岩廷村六仁屯,百岁后以操持家务活为主。右下图为巴盘屯七朵长寿花之一的108岁的黄妈伦,还能穿针引线。
左上图为壮族104岁的黄家宗在西山乡福厚村百六屯家旷场下棋。左下图1为105岁的谭贵莲在干农活。左下图2为105岁的陈小灵。左下图3为100岁的巴盘屯七朵长寿花之一的黄妈仁。左下图4为瑶家百岁三姐妹,大姐卢娣花108岁,老二卢的省100岁,三妹卢的圣洁98岁。左下图5为巴马唯一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百岁寿星邓佩林。右上图为巴盘屯老人,全屯五百多人八十五岁以上者就有20多人,人称长寿村。右下图为汉族101岁的简胜玉老寿星。
左图为寿星李妈光,眼不花,手不抖,还能穿针引线。右图为黄娅蒙,103岁还能纺纱。
巴马的“候人”象候鸟一样,寒来署往,他们在巴马住上一段时间,各种疾病不治而愈,带病而来,病愈而归,人们称这是巴马的候人现象。
长寿饮食介绍。饮食的主要特点:五谷杂粮,素食为主;五味适宜,清淡为主;简单烹饪,保持原味。长寿饮食的五低二高,五多五少营养结构。五低二高: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五多五少:多混食,少饮食;多吃粥,少吃硬饭;多食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多食素,少吃荤;多淡食,少食盐。
求寿民俗,有补粮习俗,修阴功,备棺,寄石和寄树。
备棺,寄石和寄树习俗,使老人从心理上得到一种寄托,能保持乐观心态,这是长寿原因之一。
巴马的民族风情,瑶族祝著节,壮族三月三歌圩。
盘阳河畔歌圩盛况
巴马习俗,裸浴。裸浴,是盘阳河流域一种古老的生活习惯,在盘阳河里的小分子团六环水中裸浴浸泡,这是一种适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也是百岁寿星长寿的奥秘。每当盛夏,盘阳河里裸浴的人群有男女老少,人人显得轻松愉快,忘乎所以,旁若无人,有种好象是原始人放浪形骸的情景。裸浴这种崇尚自然,享受自然的生活习俗,不仅只是卫生习惯的需要而存在,还构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因素,一种有利延年益寿的社会心理。
瑶族祝著节盛况
瑶族的七夕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