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七紫 2013-09-22
养生成了生活进行时。人人都是“养生控”,只要是养生的,就是正确的,就应该照做的。这种不加分析的态度让一些民间传言、有失偏颇的养生理论登堂入室,并沿袭多年,成了养生“传统”。现在,我们就将这些不靠谱的传言拎出来,一个一个拷问清楚。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伤口愈合“忌食发物”?——这只是个传说
  在传统医学中,往往将能够引起某些疾病或使疾病复发的食物称为发物,包含范围很广泛,除了牛羊肉、海鲜、辛辣食物外,甚至鸡肉、香菇、芹菜也会中标。通常在患有皮肤病和外科疾患(痈疮疔毒之类或手术后)时,提出不能吃某些食物。例如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体质偏寒的人吃茄子容易旧病复发,明代《食鉴本草》记载虾属于风热类食物,生病时不能吃。后来“发物”的说法就在民间越传越广。
  科学认为“发物”说法不成立
  伤口愈合跟局部感染、全身营养不足有关。感染是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抗感染的关键是消毒和保持局部干燥,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食物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包括那些“发物”在内。另外,伤口愈合还需要身体提供大量的营养,“发物”大多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多吃有益于补充足够的营养,帮助伤口愈合。至于刺激性发物如辣椒等,只要胃肠功能允许且没有禁忌,并不排斥适量摄入。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中药饭前喝?——这样服药吸收率低
  一般来讲,大家对于服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中药饭前吃,西药饭后吃”。
  科学认为 中药应该饭后吃
  饭前胃和小肠都是空的,中药汤剂会很快从胃进入小肠,然后排出,中药停留时间过短,胃肠不能达到最好的吸收状态,从而降低药物疗效。饭后再服中药,中药就会从液态变成半液态状态而延缓停留时间。而且,饭后服用不刺激胃。中药有容易让人产生恶心感觉的苦味,刺激胃引起烧心的酸味、导致胃痛的辣味等。饭前服用中药,我们的胃黏膜就要经受这些刺激,饭后服用可以被胃内的饮食稀释,减少刺激。中医还讲究,药物若是得到食物力量的资助就会事半功倍,相当于军队作战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餐后服药还有这个重要的意义。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食物相克?——完全是谣言
  食物相克学说流传很广,例如“豆腐忌蜂蜜、海带忌猪血”,弄得人烹调时战战兢兢,用餐时如履薄冰。
  科学认为 食物相克之说不靠谱
  中国营养学会曾委托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各种食物相克的说法进行实验,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安然无恙,连拉肚子的都不曾有过。在很多“宜忌”的说法中,有的以偏概全,有的夸大其词,有的缩小范围,往往引导人们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特例上。例如说“豆浆不能和鸡蛋一起吃”,其实是生豆浆中含有妨碍蛋白质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有毒物质凝集素,必须要煮沸8 分钟以上,方能保证营养和安全性。如果已经煮透,和鸡蛋同吃没有任何问题。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吃哪补哪”? ——不能作为养生依据
  俗话说:吃哪补哪,吃鱼脑补大脑,吃鸡爪鸭爪补脚。因为好记而且实用,所以这种说法大家都深信不疑。
  科学认为 :这个观点不可全信
  “吃哪补哪”是一种食疗,依据来自中医学的“以形补形”原理,例如栗子形状像肾脏,就认为吃栗子可以补肾。在现代医学看来,有些“吃哪补哪”是正确的,例如动物脑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素,对人体脑部的中枢神经有作用,可治疗头晕、偏头痛。但不能以“吃哪补哪”作为养生依据,而且大多数“吃哪补哪”没有得到证实,养生的关键是要对症食疗,自己的体质适合什么样的食物,根据中医的建议进补,才能获得食疗的效果。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五色养生? ——要这么做,你就是赵括
  中医五行理论将食物分为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季、五脏,多吃对应颜色的食物,可以滋补某个脏器,达到养生效果。
  科学认为 五色养生是以偏概全
  确实有五色食物对应五季、五脏之说,但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你真的这样养生,就和“纸上谈兵”的赵括差不多啦。中医养生既要看体质,也要看气候,这个季节应多吃的食物可能你就要少吃,“你之蜜糖,他人毒药”正是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而且,按照这个理论养生,可能会漏掉很多有用的好食物,例如红色食物对应心,但红色的枸杞有益肝肾,对心脏可没什么作用,反而绿色的莲芯可以清心火,对心脏很有帮助。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虚不受补? ——那是因为不会进补
  常听人说体虚,以至“虚不受补”,服用了补药后,反而出现烦躁、口苦、咽喉疼痛、失眠等不适反应。
  科学认为 “ 虚不受补”是补的方法不对
  中医补益药可以补充人体的不足,但和其他药物一样,补益药也有一定的功效、适应范围、副作用,要辨证服用。如果误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就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例如怕冷、腹泻的阳虚症状,服用了甲鱼、麦冬等滋阴的食物,会更加怕冷、腹痛,这就是进补不当造成的“虚不受补”。中医的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表现进行“辨体”进补,需要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使身体的气血阴阳达到平衡,恢复健康。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中药没毒副作用? ——不完全是这样
  长期以来,中药“作用慢,但很安全”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因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在需要谨慎用药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中药。
  科学认为 中药也可能有毒性,只是副作用小
  一味药材通常含有很多种成分,能发挥多方面功能,配成处方时往往只利用了其中一部分功能,其他没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会带来不良影响。至于中药的毒性,中医讲究以毒攻毒,《本草纲目》中将中药分为大毒、有毒、无毒三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往往就是药效成分,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从临床上所有的不良反应来看,中药只占其中的10%,其余90%的不良反应都是西药造成的。但也不要因此长期服用中药,副作用再小,长期累积也不应被忽视。
 
警惕!这些养生做法过时了 - 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的博客
 
  吃参会上火?——吃对了就没事
  吃参上火被认为是常识。最著名的例子是电影《二子开店》里,陈强老爷子吃了人参后绕圈跑步。所以,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因怕上火,而不敢吃参。
  科学认为 正确吃参不会上火
  之所以吃参上火,主要是吃错了:一是身体不虚而吃参,二是参类补气,在没有气虚的情况下吃参,肯定会上火。人参补益力量较强,服用不当容易上火,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洋参、太子参、党参的补益力量偏弱,尤其西洋参是寒性的,服用后不易上火,尤其是诊断为体内气虚的人,更可以放心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