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刹海地区以形状入名的胡同(1)

 liuzy56 2013-09-22

什刹海地区以形状入名的胡同(1)

标签:

杂谈

什刹海地区胡同名称成因错综复杂,其中不凡有以形状命名的胡同。“口袋”、“羊圈”、“藕芽”、“烟袋”、“拐棒”、“罗圈”……南、北钱串胡同蜿蜒曲折,就像随意摆放的“钱串”。

解读这些以形状入名的胡同,能感悟到先人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把胡同名称演绎得如此生动活泼。他们用“尾巴”形容胡同的细小;用“扁担”形容胡同的细短;用“藕芽”、“钱串”形容胡同的蜿蜒曲折;用“烟袋”形容胡同宽与窄组合;用“罗圈”、“磨盘”形容胡同的环形状态;对于“口小肚子大”的胡同则用“羊圈”、“水罐儿”、“口袋”加以冠之……

东、西口袋胡同位于柳荫街中部(原称李广桥南街)。因胡同像“口”小“肚子”大的袋子状,再加上两条小巷分别在柳荫街东、西两侧,1911年把这两条定为东、西口袋胡同。

东口袋胡同全长60米,均宽3米。民国时胡同内设有慈航诊疗所。

西口袋胡同全长133米,均宽3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口袋”处盖起简易楼一座。民国时胡同中设有教会圣洁小学,为柳荫街小学分校的前身。

西四北大街东侧有前、后口袋胡同,成因与胡同形状也有关,巧合的是这两条胡同也是在1911年定名的。1965年在调整胡同名称时把只有6个院门的后口袋胡同并入大红罗厂街。

天庆胡同北端东侧有条小巷叫口袋胡同,1965年后并入天庆胡同。

虽然这些叫“口袋”的胡同,在人类活动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通过这些胡同名称还能梳理出当年的摸样。

大、小杨家胡同的出名,得益于老舍先生这块金字招牌。因为看似普通的小杨家胡同8号院,诞生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

清末时统称“羊圈”。 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羊圈”有过这样的描述:“它不像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的窄小,人们如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走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胸:一个东西40步,南北30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民国十四年(1925年)析出两条以“杨家”为名的胡同。“杨家”为“羊圈”的谐音。

大杨家胡同东起护国寺西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长150米,均宽4米。

小杨家胡同在大杨家胡同南侧,西北弯曲走向,全长96米,均宽3米。

什刹海地区还有两条以羊圈命名的名称,即“东羊圈”和杨俭胡同。

“东羊圈”位于羊房胡同西口南侧,1965年并入德胜门内大街。

“东羊圈”外形像一个大写的“T”字。一条窄小的胡同尽头处竟然是一块像羊圈一样的空地。也许这里为前人圈养羊的地方,位置在路的东侧,故称“东羊圈”。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的杨俭胡同,也是由“羊圈”转换来的。

胡同东起地安门外大街,经过一条狭长的通道到达胡同的西端。西端则是一块形状不太规则的空地,被人们称为“养羊的地方”。

水章胡同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北部西侧,与西海东沿相通,全长78米,均宽3米。

胡同形成于清代。因胡同形状“水罐儿”,故称水罐儿胡同。

“水章”为“水罐儿”雅化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