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ZT]有关血糖

 quasiceo 2013-09-22

ZT]有关血糖

 (2009-02-18 14:20:50)
标签: 

健康

分类: 养身

该文转载自“顶顶健康 www.

http://www./article.aspx?msg_id=220


  什么是血糖?

  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简称血糖。血糖是供给人体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膳食中糖类供给全身总热量的60~70%。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血糖保持动态平衡,波动在70~140mg/dl(3.9~7.8mmol/l)之间,最高不超过180mg/dl(10mmol/l)。进食后,胃肠道将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多糖类消化水解成单糖即葡萄糖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随着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使血糖又逐渐下降。饥饿时,原储存在体内的葡萄糖释放出来进入血液,于是血糖上升,维持动态平衡。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是处于稳定和平衡之中的。一旦平衡被破坏,如血糖异常升高,就会出现糖尿病。通过化学方法我们可以检测出血糖的浓度,血糖浓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毫摩尔/升(mmol/L),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这两个血糖浓度单位可以相互转换,转换系数是18。由mmol/L转换成mg/dl需乘以18;反之由mg/dl转换成mmol/l需除以18。

  血糖为什么会上升?

  血糖值和血压、胆固醇一样普遍让人关注。血糖值也是肥胖及成人病的危险信号。 血糖是身体能量的来源,过低时无法维持身体机能。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大约为0.1%,循环全身,需要时变成能量。 血糖也会左右食欲。肝脏贮存的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分泌到血液中。当身体提出要求:“请供给能量来源”,就会出现空腹感。 食物淀粉(多糖类)分解为葡萄糖(单糖类),经肠粘膜吸引,进入血液。当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胰岛素分泌启动,将多余的血糖送往肝脏。肝脏將原属单糖的葡萄制成多糖类——肝糖原、贮存在肝脏及肌肉中,饮食使葡萄糖进行血液,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大脑发出指令,使食欲减退。 血糖在一定幅度內上下起伏,可左右食欲。这里所谓的血糖过高,是指血糖异常上升,超出了食欲范围。为什么血糖会异常上升呢?本来,人体內的胰岛素会使血糖降低,但在胰岛素缺乏時,会造成血糖上升,无法减少血液中的糖分量。这样一来,血液中的糖逐渐增加,使血液值上升,便成了高血糖。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来源于分布在胰腺内的数以万计的胰岛,胰岛细胞团中的(-细胞产生胰岛素不通过管道直接释放入血(内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最主要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一旦缺乏或者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使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我们来看看胰岛素的降血糖原理:进食后,碳水化合物多糖类消化水解成的葡萄糖吸收入血,直接刺激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并释放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胰岛素只有在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细胞表面许多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将血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供身体利用。进入细胞内的葡萄糖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其中一部分直接供应各类细胞的活动,一部分作为能源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葡萄糖合成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使用。

  高血糖有哪些症状?

  当血糖过高时,病人会出现疲劳、口干及皮肤干燥、口渴加剧、饥饿感、视物模糊、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尿量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高血糖的症状有时候可能很微妙。你可能感到异常口渴,或者感到总想去排尿,你甚至会出现视力模糊。有时,如果你的血糖水平太高,你反而感觉不到有什么异常。你可能会感到十分疲倦无力。了解确实情况的惟一方法是测试血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250mg/dL,说明你患高血糖症。(有些人在比此低的血糖下也会出现一些症状)。

  怎样检测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治疗情况的最直接指标,测试血糖不受肾糖阈的影响,较尿糖更准确,能准确地反映机体实际血糖情况。不仅可以反映高血糖,而且可以反映低血糖。因而更适合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及时发现低血糖。

  检测血糖的步骤包括:

  1、用酒精消毒手指,并晾干。每次注意轮换手指,千万不要用脚趾代替手指。
  2、用采血针(有的是笔式的)刺破皮肤,采血。
  3、待流出一滴血,滴在试纸相应的部位上。手指不能碰到试纸,也不可以涂开血滴。
  4、等待结果。
  5、从显示屏上读数并记录下来。注意血糖的单位。

  出现高血糖症状时怎么办?

  高血糖时如何处理,取决于病情的严重性和你的尿中是否含有酮,如果血糖在边界线以上,但是没有其他症状,最好去锻炼一会儿或者等状态过去之后再考虑如何防止它再次发生。如果血糖在250mg/dL以上,医生可能劝你用胰岛素并饮用大量的流体。事先应同护理人员商量一下在血糖处于此范围时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如果血糖达到危险的高度(在500mg/dL以上),则需要急症治疗。注意以下几点:

  1、较平时更频繁地检测血糖;
  2、检测尿中的酮体(如为1型糖尿病患者则尤为必要);
  3、按平时医嘱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只有在医生认可后才能调整药物的剂量);
  4、严格遵循饮食计划,摄入更多无热卡液体;
  5、只有在不出现酮体的情况下,才能按原计划进行运动;
  6、若尿酮体检测呈阳性,立即送医院急诊。

  什么是低血糖?

  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水平可认为是低血糖,此时,多会表现出汗、颤抖、心慌、饥饿、乏力、步态不稳、视物不清、脸色苍白、甚至抽搐、昏迷、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苏木杰效应),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低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应积极处理:

  1、早期低血糖仅有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神志清醒时,可给病人饮用糖水,或进食含糖较多的饼干或点心。

  2、如病人神志已发生改变,应该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更严重时,可用10%萄萄糖持续静脉滴注。

  3、胰高血糖素的应用 有条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内注射,但胰高血糖素价格较高。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疗的病人如发生低血糖则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应用治疗。一些常见的低血糖原因包括: ①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口服药物剂量过大;②推迟吃饭、进食量不足或忘记进食;③运动量突然增加;④空腹时饮酒过量;⑤合并使用阿司匹林或某些降压药等。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随意增加药物剂量和种类;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美吡哒和糖适平等),应在饭前半小时服药,服药半小时后不要忘记吃饭;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基本保持相对不变,增大运动量前宜适当进食,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糖尿病患者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少量糖果或饼干以备急需,但服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物(如拜糖平、倍欣等),需服葡萄糖或含有葡萄糖的饮料才能在较短时间纠正低血糖,而进食面包、饼干食物无效。许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对身体危害大,但并不清楚低血糖比高血糖有时更有危险。根据临床特点可把低血糖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两种,由胰岛素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低血糖属于前者;而后者往往提示2型糖尿病早期表现。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其中I型糖尿病症状明显,II型常症状隐匿或没有症状,这样就要根据各项化验结果来加以判定。

  尿糖的化验结果对于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病人同时有肾脏疾病,引起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这时虽然血糖已升高,但尿糖仍呈阴性;反之,如果肾脏疾病引起肾糖阈值降低(即血中的糖比正常情况更容易通过肾脏而进入尿液),这时可以出现血糖正常,而尿糖却呈阳性。所以尿糖阳性时,首先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但是并非都是糖尿病。

  一时进食的糖类过多,或注射大量葡萄糖液以后,可以暂时出现糖尿;当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血中的葡萄糖不能经过肝脏加工而贮存起来,会使血糖和尿糖都升高。所以,诊断糖尿病还要结合其他检验。主要的化验还有哪些呢?

  1、血糖(GLu):指血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空腹血糖参考值为3.9-6.1毫摩尔/升(或70-11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2、葡萄糖耐量试验(GTT):是检查胰岛细胞对血糖调节机能的状况,特别是对隐性或可疑的糖尿病患者有效。正常食入糖以后,血糖高峰值多出现在半小时,少数在1小时,不超过8.9-10.0毫摩尔/升;2小时恢复到食入糖以前的水平。如果食入糖后血糖超过10.0毫摩尔/升,2-3小时后仍不恢复正常,则为异常。

  3、糖化血红蛋白(GHb):是指结合了糖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为血红蛋白总量的4%-6%。糖尿病人的含量可较正常值高2-4倍。经治疗控制病情后,GHb含量在2个月左右可降至正常。这项测定可反映近2个月血糖的总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控制程度。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原则

  1、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好。有人说,我真的不敢多吃(饭)。可大家吃零食的时候数过吗?127个花生豆或39克瓜子或3个核桃是一个馒头的热量。所以原则不是控制吃饭,而是摄入食物的总热量。

  2、食物的成分应该是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其中高碳水化合物是指主食。

  3、高纤维饮食。多选择如粗粮、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畅。

  4、清淡饮食,每日吃盐6-8g。

  5、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糖尿病人要学会使用食品交换法来科学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工作的性质来决定摄入的热量以后,就可以用换算的公式决定饮食的量和种类。比如说一个糖尿病人根据他的体重一天需要1200千卡的热量,主食可以给他3两,可以吃米饭或面条或馒头。副食比如肉是二两(也可以是虾、鱼,其它肉都可以,控制在2两)鸡蛋一天最多是吃一个,蔬菜可以吃二斤左右,把一天的量定下来,然后根据三餐的情况,再分。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季节、市场供应情况等选择食物,调剂一日三餐。在不超出或保证控制全天总热量,保证充足的营养的前提下,糖尿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吃饭。

  糖尿病患者应怎样锻炼?

  体育锻炼一直被推荐为糖尿病管理的基石。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运动都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运动还可提高最大耗氧量,使循环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此外运动还有积极的心理作用,如可消除精神紧张,使心情愉悦,提高生活质量等。经常参加运动能改善血糖控制能力,调节脂质,降低高血压,防止骨质疏松。运动量的大小与糖尿病的患病危险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英国研究发现,每天30min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8%,体重降低5%~7%。我国学者对530例糖耐量减低者进行的一项6年的前瞻性观察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比较适合运动治疗的患者包括:(1)无并发症和显著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糖耐量异常者。运动疗法尤其对2型糖尿病的肥胖是最佳适应证,这些患者首选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2)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无明显自律神经障碍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症等轻度合并症的患者是相对适应证,对这些患者饮食指导的同时,药物控制血糖后,再进行运动疗法。(3)无酮症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调整好饮食和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良好水平。

  不适合运动治疗的患者包括(1 ) 严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 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2) 伴有肾病并发症 运动可加重糖尿病肾损害。 (3) 伴有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肌病者 运动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4) 伴有眼底病变者 运动可加重眼底病变,增加出血危险。(5) 老年糖尿病伴有下述情况者为绝对禁忌证 (1)各种感染;(2)肝衰、肾衰、心衰;(3) 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的心肌梗死(4周内);(4)心室或动脉病;(5)心律不齐;(6)最近发生的血管栓塞;(7)肺心病引起严重换气障碍。(6) 老年糖尿病伴有下列情况者为相对禁忌证 (1)代偿性瓣膜病;(2)运动后未加重的心律不齐;(3)装有心脏起搏器;(4)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过去曾发生血栓性静脉炎者;(5)神经肌肉疾病或关节畸形而有加重趋势者;(6)最近有暂时性脑缺血者;(7)极度肥胖者;(8)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及β-阻滞剂者。

  运动的种类 最好选择简单、方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投入且利于长期坚持的项目而且以有氧运动为主,并辅之以一些力量运动。最近有研究指出力量运动如举重可增加肌肉重量,减少体脂量,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鼓励在有氧运动中适当加入肌肉力量训练,但必须考虑不要加重心血管系统和骨关节系统的负荷,以保证安全性。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有氧耐力运动如:散步、走跑交替、骑自行车、游泳、体操、太极拳、保健功及跳舞.总之经常参加运动已经证明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运动,患者一定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

  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预防措施:

  1、通过运动和饮食预防.避免高脂肪饮食,防止和纠正肥胖.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2、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3、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4、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5、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6、定期进行健康查体。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