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家下午茶之二十七:高良玉的信心与邱国鹭的行为金融学

 恒胜利 2013-09-24
当你去总结一件事做成功的原因,往往会发现——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

比如,我在半个月前的专栏中写到“汪澂独舞公募”。两周之后,她管理的南方隆元与开元,依然分列今年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的第一名。

而更多的数据告诉我,今年一季度,南方有六只基金分列各类公募基金第一——看起来这只管理资产总规模近2000亿的大象正要跳舞——

这是必然呢,还是偶然呢?

如果你问我,我的答案依然是——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

总经理高良玉的答案异曲同工,“时间比较短,还需要检验。”

投资总监邱国鹭则更清醒,“我们时刻记得巴菲特的话:要把球打好,眼睛不能老盯着记分牌,得盯着球,盯着人。”

一番聊天下来,发现邱是一个有趣的投资总监——他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他研究股票,也研究人。他研究自己,也研究自己人。

于是,他会向你剖析,多年从业经历里,他做过价值投资,也做过趋势投资,还做过对冲,能适应不同风格。但骨子里,他自认为还是偏

价值的,还是属于“熬得住”的。

于是,对于旗下的基金经理,他也可以跟你如数家珍——汪澂属于熬得住的类型,而谈建强属于跑得快的,等等。

事实上,每一种风格都无对错,每一种特性都很宝贵,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地方。邱国鹭说,他们鼓励基金经理的个性,至少近一年多来,投委会没有下过一次强制性命令。

这倒是挺难得。

在我的理解里,投资大体可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阶段,追寻交易的圣杯。即试图寻找一个指标或公式,可以横行天下,笑傲江湖;第二阶段,寻找一个好的交易系统。包括买入卖出止盈止损一套完整的规则;第三阶段,明白到最重要的是不是找到最好的系统,而是找到最适合的系统,并与之身心合一。

大部分芸芸众生迷失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的荆棘里。只有少数人历经千辛万苦才明白,越往白云深处走,心理对于投资的成败是多么重要。

所以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先行者丹尼尔·卡纳曼教授。所以,近年来投资心理学的研究早已登堂入室,步入主流。

但即便如此,在我见过的国内投资家中,邱国鹭对此的认识依然属于最深刻的第一梯队——他的人性弱点系列,已经在微博上写到了第8条。

比如人性中的“过度自信”。邱国鹭回忆说,99年参加哈佛行为金融学短训班时,教授通过无记名调查提问:1、你退休时能有多少钱;2、在座的人退休时平均能有多少钱。当场统计,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000万美元(在座多为美国基金经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00万美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平均数强10倍。

想想这个有趣的问题:每一个摩拳擦掌进入股市的人,无论你是操盘手还是小散户,不都认为自己会成为赢家吗——可惜,事实证明大部分人都只是过度自信而已。

那么,大象还能继续跳舞吗?

高良玉说他有信心,因为南方基金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只靠某一个人。

邱国鹭说他有信心,因为他不单研究股票——他还研究自己,研究自己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