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K罗琳:真正的勇敢,是从创伤中重生

 baileej 2013-09-24

二○○七年底,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拍摄的纪录片「J. K.罗琳:辉煌的一年」(J.K. Rowling: A Year in the Life),才开场,制作人詹姆士.伦希就噼头直问这位当今世上身价第一的畅销女作家,此生最欣赏的美德是什么?罗琳毫不犹豫地回答,「勇气」。


「人在经歷过战争或是灾难后,要回到原来的生活很难,重建比摧毁困难多了,」面对镜头,她没有保留地回应任何问题,「当然,让生命结束是最俐落的结局,但在我心中,真正的勇敢是从创伤中重生。」


现实人生里,罗琳一路走来的成长歷程,与她创作的长篇冒险史诗《哈利波特》如出一辙,强韧地展现一个生命如何用爱与勇气,挺身力抗黑暗与磨难,终而歷劫归来。

人们总是嚮往成功,但等在那之前的暗潮,不晓得曾经吞噬了多少人。罗琳差点就是。


一九九四年的圣诞节,罗琳刚结束一场短暂混乱的异国婚姻,窝居在英国爱丁堡一个没有暖气的公寓。


她身无分文,身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婴。加上母亲因病早逝,与父亲长年感情疏离,一次又一次渴求人生幸福却不得的失落,瞬间如山洪爆发淹没了她。


罗琳得了忧郁症。当时,她还不到三十岁。那段万念俱灰的日子,自小好奇心浓厚的罗琳,甚至对事物失去感觉,也怀疑快乐是否就此远去。


「我一度觉得自己像废物,」罗琳在接受BBC专访时曾说。《哈利波特》里,全身罩着斗蓬,会吸走人们希望、幸福与生存渴望的「催狂魔」,就是在那段低潮时创作出来的。


罗琳一度想寻短,所幸,摰爱的女儿救回她一命。


每天早上睁开眼,罗琳看见一个小生命安详无忧地躺在她身旁,而这一切是多么的神奇。她惊觉,自己必须为所爱的人活下去,于是开始向外求援,接受了九个月的心理谘询治疗。


在这部纪录片里,罗琳重回当年在爱丁堡的小公寓,那是她完成第一本《哈利波特》的地方。


整整十年,罗琳没有再回到这间屋子,但当她一踏进去,眼泪就扑簌簌地直落。「在这里,我的人生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罗琳别过头,不断用手背擦去眼泪,「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虽然当时我的生活过得一塌煳涂,但反而因此得到解放!」我是个努力发挥才华的人!


「所以我立志要写作,就写了《哈利波特》,心想最糟不过是被退稿,怕什么!」她吸了吸鼻子,愈说愈激动。而当这枝彷彿施了魔法的想像之笔逸出牢笼,一写就是十七年。至今,《哈利波特》全系列被翻译成六十五国语言,全球卖出三亿五千万册。


罗琳不仅靠写作解开自身封印,也拥有了她想都没想过的财富与地位。


现在,罗琳可以随心所欲去最爱的蒂芬妮购物,穿上漂亮衣服与鞋子,十指也常擦着醒目的红色蔻丹。然而,没变的是那双像小孩般澄澈晶亮,偶尔掺了点神祕的碧绿色眼睛。

从无名小卒翻身成为《时代杂志》二○○七年的风云人物,罗琳令人敬佩的是,她始终没有背叛自己。


就如同面对过往失败,罗琳的态度从不遮遮掩掩。「那有什么好丢脸的?我反而对于自己克服了这些困难,觉得十分骄傲!」她曾说。


即使《哈利波特》第四集推出后,在全球迅速走红,她也没有更动过最初的写作计划,说好只写七集就是七集。而且故事结尾早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如果说,罗琳的生活和创作都是为了追求完整的挣扎,那么她现在算是如愿以偿了,」詹姆士.伦希说道。


那段贫苦岁月,罗琳没有忘记,更对当前人们漠视因为社会极度不公而引发的犯罪问题忿忿不平。于是,有资源的她,陆续捐了好几百万英镑,还成立慈善基金会。

她的笔也没有停下。目前罗琳正在着手创作给一本给小朋友看的政治寓言,但何时要完成,没有期限。「我想再回到那个没没无闻的状态,没有人知道我在写什么,我也用不着赶稿,」她幽默地说。


纪录片的结尾,制作人问罗琳希望怎么被世人记住?她点了点头,缓缓地回答,「一个把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人。」


爱与勇气,让一位单亲妈妈变身奇幻女王,挺过生命的黑暗与磨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