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絲教程

 蟠龙图书馆 2013-09-25

二、中级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能让自己的葫芦丝发生质的转变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其乐无穷,每天都会有新的感触,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学习过程:

过程一 技巧练习
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只是些简单的乐曲,而且没有技巧的点缀,使得乐曲听起来平淡无味,这时候就要逐一地去练习葫芦丝的技巧并把它加入到你所吹的乐曲中去。
技巧分为三类,也几乎是所有吹管乐都要练习到的技巧,那就是:气、指、舌。请朋友们注意,我们都说气指舌,而不说指气舌,或者舌气指等,可见气息的练习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轻重点,把气息的练习放在首要位置。这三类技巧分别包含的内容如下,练习方法会在下面详细介绍。
气:平稳长音、渐强、渐弱、腹颤音、循环换气
指:打音、滑音、虚指颤音、叠音、倚音、颤音、波音、其它指法
舌:单吐、双吐、三吐、花舌、碎音
这一过程中可以查阅各种学习资料及练习曲目,把以上的大部分技巧逐一地进行练习掌握并熟练。

过程二 学以致用
技巧能熟练地使用了,但是有些朋友会觉得吹曲子的时候居然会加不进去,所以这一过程就是练习把技巧加进乐曲,一定要按照乐谱上标记的技巧严格地加上去。

过程三 乐曲练习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着演奏大量的乐曲,自己喜欢的曲子都可以去吹,包括高级的曲目,不要怕,把她分解开来一段一段地练。最后综合起来就成一支完整的曲子了。

  
三、高级阶段
前一个阶段我们所演奏的曲目听上去还过得去,但是为什么与大师们的原曲差别为什么还是这么大呢,听上去就是差了点味道,通过这一阶段的练习,我们要尽量缩短与大师的距离,甚至要有一种信心去超越他们。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与大师们的这种差距来源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意境,这与个人的综合素养有关,并不是天生的。这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乐理知识和生活阅历,甚至可以涉及到人品,这里不细述。如果我们吹一支曲子而对曲子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没有什么体会,那么这样的曲子你吹出来也索然无味,有其形而无其神。其二是技巧,大师们的技巧非常的细腻,吐音清晰,滑音无痕,颤音迅速有弹性,气息收放自如等等。
所以我们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练习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乐理知识,对自己所喜爱的乐曲创作背景设法了解,体会作曲者的心境,并在演奏曲目的时候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如歌唱般娓娓道来。
   第二章 葫芦丝初识及音阶的演奏

                                                                          第一节 葫芦丝初识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以她委婉细腻的音色,如歌般地演绎,被誉为“东方萨克斯”!
葫芦丝是一全手工制作的乐器,她由葫芦、主管、附管、簧片组成,由于她的音色能如丝绸般飘逸抖动,故在后面加了一个“丝”。
葫芦丝的主管、附管主要是竹制,品种多样,以紫竹、棉竹、苦竹为好,管的一端插在葫芦里,发音的簧片位于葫芦腔内,所以葫芦其实就是一个共鸣腔,使葫芦丝能发出人声般的音色。主管上开有七个音孔,结合指法就可以吹奏出音阶来。

  目前涌现出好多种千奇百怪的葫芦丝巴乌来,如塑料的,PVC管的,全铝合金的,还有在巴乌管前套一个椰子壳就成了椰箫,还有的居然套上一个灯罩或者饮料瓶。还有些葫芦做成怪模怪样的,穷其精力去改变葫芦丝巴乌的外观,但其内在发音原理却没有变化。朋友们有兴趣可以去听一下看音色有改进不?个人认为还是原汁原味的最朴素无华的葫芦丝才是最爱。
  
|   葫芦丝有一样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那就是附管音,一般我们所使用的是双音葫芦丝,也就是主管旁的两支附管只有一支发音(中音3),另一支只起到装饰作用。也有的葫芦丝是三音葫芦丝,两个附管都能发音,一般情况下,左边的是高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中音3,右边的是低音附管,持续发一个低音6,在一些乐曲中,打开附管进行演奏,极大的丰富了音乐效果。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双音的还是三音的葫芦丝,选购的时候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附管的音量和音准,附管起着铺垫作用,所以音量要适中,如果大于主管音量那听起来就很吵;二是注意附管的开孔方式,个人觉得用铜片塞结合开孔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样有二个好处,一可以练习小指堵孔,在一些要快速开闭附管的时候做到应付自如;二可以在觉得附管音量有偏大的时候,可以用铜片塞进行调整。目前附管的开孔方式有以下几种:棉线塞、铜片塞、扭扣塞、常开、小指堵孔等多种,所以在选购的时候请朋友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制作者讲明。

                                         第二节 音阶的演奏
这里我们先只接触一下全按作低音5的指法。既然全按作低音5,那么这个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把主管七个音孔全部堵上吹出来的就是5,然后依次向上逐个打开音孔就是6712356。葫芦丝的音域就这么窄,好象就只有这八个音,但是她的表现力却是那么的丰富,可不能小瞧了这几个音噢。

     下面我们着重学习一下另外两个特别的音,那就是低音3和中音4。这两个音很奇怪,一个是指法不变靠气息的变化吹出来,一个是用正常的气息而用不同平常的指法来演奏出来。先说低音3,这个音的指法与低音5的指法完全一样,有朋友问,那怎么吹啊?其实简单,音孔全按用你最弱的气含住吹嘴呼出去,气息轻的连头发丝也不能吹动,听,这就是低音3,这个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葫芦丝的“咕”音,但全按的这个“咕”音音高却正好与低音3音高相同。故葫芦丝就多出了这一个低音3来。其实还有低音4的泛音,目前这个音只有在李春华的《雪莲花开》中出现过,用得少之又少,这里就不讲了。

      现在我们只是轻轻的“呼”出来,其实以后我们要练习用“吐”,甚至双吐三吐去演奏低音3,如《瑶族舞曲》中就用到了这个技巧。
关于中音4,这个音就需要改变指法来吹了,很多书上讲这个音的吹奏方法是全按仅打开左手食指。其实这个讲法不完全正确,正确的说法我认为是只关闭主管背面音孔,然后依次关闭中指、无名指、右手食指.....,每关一个音孔就试吹一下,直到找到最准的4音后,此时的指法才是你这一支葫芦丝的4音指法。有时按这个方法还是找不到正确的4音,那么就要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进行找,如全按,只开左手食指及右手中指等等,只到你找到为止。

    好,这样我们就学会了全按作5的所有音阶:3567123456,一共十个音,下面就练习吧,葫芦丝最容易吹出来的音就是1音,所以练习的时候可以先从这个音开始,然后依次向上向下。最难的就是低音3和中音4的练习,特别是低音3,如果让你每吹一个音阶后面就跟上一个低音3,那么难度更大,但是必须要这样做,这样不仅可以让你快速地掌握低音3的演奏,还可以附带练习气息的控制。
第三章 基本技巧
                                                            
                                                               第一节 气

通过上面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葫芦丝,也初步的了解了演奏她所需要的指法,下面我们要学习最重要的一节,那就是气息,关于气息我记得讲了很多遍,这个练习最为枯燥,但其重要性却是其它技巧无法比拟的。请朋友们一定要抽出大量的时间用在气息的练习上,其好处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的体现出来。
气息练习是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的练习,可以说你吹多久的葫芦丝,你就得练习多久的气息。
在讲气息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之前,我们还要先学习一下如何吸气。
吸气的方式按进气口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种:鼻孔吸气、嘴巴吸气、鼻嘴同时吸气,当然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应采用最后一种吸气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吸气时间短、吸气量大。一般在演奏葫芦丝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快吸慢呼,用最短的时间吸入较多量的气。
很多学习资料上提到了吸气后要气沉丹田,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请问气在肺部,如何沉到丹田去?丹田又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其实也让我郁闷了很久,其实气沉丹田是指一种意识状态,当我们吸完气后,用意念把气留存在肺部,如仓库一般,抽丝般地要用多少拿多少,这样有利于保持音色的平稳,吹得轻松又不费力。
下面我们开始气息练习。

一、平稳长音
这个练习非常重要,练习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吹出一个音就可以,用你的气息去保持音色平稳不发抖而且饱满。吹奏的时候还要注意音头要有弹性,音尾要收得干净。吹奏音阶的时候要注意不要遗漏低音3和中音4,也就是十个音阶都要练习到,练习的时候还可以跳着练习,比如先吹中音5,再吹低音5;先吹低音6,再吹中音6;先吹中音3,再吹低音3。这样有助于你对不同音阶的用气量养成一个习惯。
一般情况下演奏长音的时候放慢速度八拍就够了,平稳长音的重点是在音色控制上做到音色饱满无一丝抖动,而不是指时间。记得以前曾有人说:“我一个长音能吹45秒呢。”请问有哪支曲子中有如此长的长音?如果你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了时间上,那么在练习的时候你一定要主动地去多吸气,而且为了吹的时间更长一些,每次都把肺中之气全部吹干净了才换气吹下一个音,这种做法实在是错之又错。正常情况下我们吸气只能吸到七八成,而吹完后我们也要留露傻钠庋党隼吹睦忠舨挪换崛萌颂先ソ粽拧?BR>
二、渐弱、渐强长音
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强化自己对气息的控制,做到收放自如,极大地增强对葫芦丝的控制能力,使乐曲更富有表现力。
渐弱长音就是吹一个音,用强吐开头,然后慢慢减弱气息,使声音慢慢地小下来,到葫芦丝声音变弱到已不能发出正常的音阶的时候迅速张嘴,渐弱的速度越慢越好!
而渐强长音就是把上面一个过程反过来做,从最弱开始逐渐加强气息,到音最强的时候迅速张嘴。

三、弱强弱长音
这个长音练习就是把渐强和渐弱结合起来,只有把前两个练习做好了,才能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而这个练习做好了,就可以在演奏曲子的时候对乐音自如地进行强弱控制。

四、腹颤音
很多资料上对这一技巧的表述是靠横膈膜的有机颤动而产生音波。那么横膈膜在什么地方呢?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吗?又如何能让它颤动起来?我为了这个问题困惑了很久。后来我自己发明一个方法也练会了腹颤音。
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长音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弱强的次数,就如弱强弱强弱强弱,这样虽然频率不高,但严格地说这也是音波,下面我们可以逐步地加快节奏,这个逐步不是短暂的,而是指一天、二天,甚至一个星期,一直到最后我们渐弱渐强的频率已经接近于腹颤音的感觉。
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被动地产生腹颤音,下面我们把它转换过来。当我们在练习弱强弱的时候,只吹哆、来、咪,把注意力放在葫芦丝的音色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开右手,把右手放在自己的腹部,你会发现,你的腹部在颤动!原来这就是模膈膜在颤动!继续练习吧,慢慢地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腹部,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不吹葫芦丝的时候腹部也能颤动了,原来就这么简单。

五、循环换气
一些曲目如《赶摆》、《秋枫》、《古歌》,它们中间的很长一部分或者是整支曲子没有换气符号,要求一气呵成,音乐似断而非断,没有人能一口气吹完,那么我们就是使用到循环换气。
这一技巧有很多朋友连学都不敢学,其实如果领悟性强一点的半天就能学会,没有什么奥妙。
当我们在吹奏一个乐音的时候,在保持音色不变的同时,鼓起你的腮帮子,尽量用点力,然后在收缩脸颊的同时,立即用鼻孔快速吸气,注意一定要迅速,吸气量不用太多,够用就行。吸完后再转换成口腔呼气。到气快完时再次换气,这样就是循环换气。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练习,倒一杯水,用一支吸管插入杯中,然后向杯内吹气,管口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冒上来,当我们循环换气的时候就注意气泡的连续性,如果有断点,那么你用这一技巧在吹奏葫芦丝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到气泡连绵不绝。
         第二节 指

手指的技巧非常的多,它的存在给乐曲增色不少,每一种技巧都有它独特的用处,下面逐一介绍它的练习内容和方法。
在这些技巧的练习之前还有一个基础性的练习,那就是活指练习,这个练习也很重要,其它的一些手指技巧必须得到它的大力支持才能灵活地实现。所以多吹一些活指练习曲必不可少,在练习之前还可以做一些开掌操,我一般的做法就是掰手指,掰手掌,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拉开手部的韧带,对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十分有好处。

一、打音
打音其实是葫芦丝巴乌技巧中最容易掌握的一个手指技巧,目的是使在气息不断的情况下,将同度音断开,使用起来很简单,如2的打音,在吹奏出正常的2音后,左手无名指迅速的在1音孔上打一下,速度要快而有弹性。《金孔雀轻轻跳》P44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曲。

二、倚音P40
倚音,顾名思义就是倚在主音上的音,由于他的存在会使主音更为突出。
倚音分为单倚音和复倚音,单倚音就是指只有一个倚音,如23--。
而复倚音就是指主音前有多个倚音,可能是二个,也可能是二个以上,如6123---,但最后一个音一定是主音。
在吹奏倚音时,第一个音要求吐奏,后面不管有多少音都不用吐!演奏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倚音的时值是从主音里抽出来的,所以倚音的时间和主音的时间总和不能超过曲子中要求的时值(引子中要求不高,可根据乐曲需要自由发挥)。二是倚音的作用是修饰主音,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吐第一个音的时候不能太重,要恰到好处。
在很多曲子的乐谱中,倚音是没有标上去的,这些要等到你吹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自己自然而然地加上去,比如有些曲子中音节中第一个音是中音6开头的,一般都要加上5的倚音,因为第一个音一般是强拍,但葫芦丝的6音音量却是最小的,为了使她发音正常,音量更为突出,故加上一个5的倚音,会使这个音听上去不那么干而枯燥。

三、叠音P45
叠音,顾名思义就是叠在主音上的音,有些教材说叠音的作用就如打音,把两个同度音相隔开,只不过打音是下方二度音,而叠音是上方二度音,这样的说话完全正确,但不全面。其一是因为叠音的作用不完全是为了隔开两个同度音,在不同度的音中也会使用到叠音,如李春华老师的《清清玉湖水》,此曲中大量的使用了叠音,却很少有两个同度音的地方。其二是因为叠音不完全都是上方二度,如《月夜思乡》引子中的第一个音,这里2是倚音,你可以试试看在3上加一个叠音,听一下味道是不是浓了很多?如果有朋友有李贵中老师的《傣乡小夜曲》的视频,可以看一下61的指法,他在1上加了一个左手食指的叠音,味道因此浓郁了很多。

四、滑音P46
滑音是葫芦丝演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最具特色。特别是3→5、5→3、1→6、6→1的滑音表现。
滑音的技巧有一口诀:上滑音气息由弱至强,下滑音气息由强至弱。但是很多初学者看到这句口诀仍然无所适从,的确是太笼统了,下面我细细解释一下。我们以1→6为例,首先是下滑,我们可以先发出正常的1音,然后右手食指中指同时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或者从上至下总之是抹动地圆滑地关闭第二三音孔。(这里对指法的要求不是一概而论的,只要气息控制得好,手指直上直下的也能表现出滑音来,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气息的控制。)在手指抹动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强气息,为什么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的手指并没有关闭6音孔,但是却要你发出接近于6的乐音来,如果你不加强气流的话,那么大部分的气会从音孔中流走,所以只有加强气流才能保证发出到位的乐音来。当我们手指关闭6音孔时,此时气流不会流走,所以这时气息应该恢复正常,而并不是真正的气息减弱。同样上滑音也一样,只是把这一过程反做,当我们吹出正常的6音来时,在右手食指中指抹动抬起的同时迅速减弱气息并缓慢地加强,当手指完全放开音孔的时候你的气息正好能保证发出正常的1音来。所以所谓的气息由弱至强或者由强至弱是相对而言的。
滑音的要求是两个音之间不留痕迹,圆滑地过渡,并通过气息的控制,使滑音带上浓郁的傣族味道。
在练习最重要的35、61滑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它一些滑音的练习,比如也时有出现的中音5至低音6的滑音,中音3至低音6的滑音,也就是指大跨度的滑音,这些滑音通常涉及到左右手的默契配合,因此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练习

五、颤音
颤音的概念很简单,但是做到标准确很有难度,特别是对于象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人来说,手指的灵活度比女性儿童要差很多,弥补的方法只有二个字:“苦练”。
颤音的练习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以前我经常坐公交,在公交车上就可以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掰掰手指,开开手掌等等。每个人的各个手指的灵活度是不一样的,我的左手中指最差,所以很多时候,只要手闲着,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练习起来,包括开车的时候,我的中指也会在方向盘上颤,经过二年的练习有了一点的改善。
用葫芦丝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手指的均衡性,不能光练习一个或仅几个手指,每个手指都要练习到,特别是左手拇指、无名指,右手无名指的练习,这几个手指都是灵活度比较差的。对于颤音的练习我们无需专门的练习曲,自己可以按着音阶的顺序练习56712356,每个音颤20下,注意一开始练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注意力要集中在颤速的均匀性、颤指的力度及弹性上,熟练后逐步加快速度。
颤音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颤音的次数越多越好,但是在不能保证速度及均匀的情况下,4~8次就够了。如1的颤音,实际吹奏出来的效果就是121212121,注意1的颤音始终以1开头,以1结尾,千万别吹成了2开头,或者1开头2结尾,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以使气指配合默契。每一次手指打在葫芦丝巴乌主管上要有力度和弹性,如果光练习手指,要听一下,手指打在主管上应该发出“梆”的声音,打孔的时候要按严整个音孔,抬起要迅速,每一次的相隔时间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出来的颤音才富有表现力。
另外在一些曲子中还会出现三度颤音,如13131313131,这样在颤指的时候应该二个手指同时起落,这也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后才能做到。
颤音单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结合曲子进行练习了,要把颤音熟练自如地加进曲子中去也绝非易事,金色的孔雀中小快版就是一个很好的颤音练习。

六、波音
波音与颤音有点类似,只是时值较短,颤指次数较少(一般1~2次)。在曲子中合理地采用波音,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波音在练习或是在曲子中使用的时候同样要注意音头和音尾,及1的波音是以1开头以1结尾

七、虚指颤音
虚指颤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尤其重要的一个技巧,它好比我们烧菜时要放味精一样,是一种调味品,有了它,你的曲子听上去就是有那么一种特有的傣味。
虚指颤音在很多教学材料上也称之为“隔孔打音”,其实这种叫法有些不妥,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打”字上,你的虚指颤音就容易出现问题。我认为改成“隔孔扇音”比较贴切(注意只是“比较”,不一定要隔孔,或者一定是隔一孔)。
我们以中音3为例讲一下具体的做法,当我们以正常的气息吹出3以后,只需要运用我们左手的无名指,也就是1音孔上做从上至下的圆孤运动,目的是使气流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注意原则上要求手指是不能碰到音孔的。但这样很难做到,所以我们采用手指碰到音孔四分之一的边缘的方法来弥补。碰也只是轻轻的碰到,只是给手指一个定位,而不能像颤音或者打音那样有力。手指扇动要均匀,不能或快或慢。扇动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了容易让人听上去有一种紧张抖动的感觉。
其它几个特殊的音的虚指只里也要提一下,那就是中音6,低音6及低音5。中音6的虚指颤如果是隔孔颤的话,我们就应该颤动左手食指,但是我试过很多葫芦,这样颤的效果太明显,因为低音6的气息最弱,手指的扇动对气流的影响很大,所以我就采用中指虚颤,甚至有些葫芦丝我采用无名指颤,所以隔孔不一定是隔一孔,这里可以灵活地采用。而低音6呢,你隔孔的话,下面就没有音孔啦,所以采用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做到真正的虚颤,右手无名指比正常的指法稍远离音孔扇动,这样对气流的影响要小一些;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用腹颤音来代替。而对于低音5我们就只能采用第二种办法啦。
在我们经常演奏的曲目中,有很多的16分音符也要加上虚指颤音,这样对手指的要求非常高,练习难度也相当大,但一定要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地练习,因为如果曲子中这些短快虚指颤音不加的话,味道会差很多。如《竹林深处》、《赶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