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人的来源与发祥(下)

 逸心茶舍 2013-09-25

     ——奇首可汗的推举与奇首可汗城的建立

                           丹 

十、赛保机接掌奇首部落

赛保机指挥的奇首部落保卫战结束后不久,奇首部落的首领就兑现了诺言,把部落首领的职位禅让给了赛保机赛保机则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把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条。部落领地和势力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后来赛保机被收服的各部落推举为可汗,叫做“奇首可汗”,也就是史籍中所说的契丹古八部联盟。奇首可汗在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汇流处建立了奇首可汗城。其后人又把统治中心发展至西拉沐沦河以北,先后在今林西、巴林等地建立大贺氏联盟、遥辇氏联盟经过600余年的奋斗,到公元907年由奇首可汗的后人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雄踞于中国北方200余年。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契丹祖源有真实的历史事实,那么,为什么还要编织神人仙女的传说?这就对了,在中国的古代,几乎是每一个民族、氏族部落,大都有一个族属起源的神话传说。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这些氏族和部落没有发明文字,所以也没有文字记载,历史事靠口传来延续。而在口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口传口误。每经过一个口传人,都有可能把事实本源加以神秘化和离奇化从而也就产生了各个民族不同的神话起源。所以,契丹民族具有祖源神话属于正常范围,不足为奇。所不同的是,契丹民族的源神话接近历史真相,离奇较小,属于质量较高的民族起源神话之一。

十一、重要的历史佐证

《辽史》永州条中记载,契丹之发源地在二水合流处的永州,而二水合流处与永州的地望都在今翁牛特旗境内。那么,在古代的翁牛特旗境内还有没有进一步可以佐证翁牛特大地就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与发祥地的重要历史遗存吗?回答是肯定的,有!

近代发现的直接证据,是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郝维彬考证的通辽市奈曼旗平安地乡西孟家段老哈河北岸古城。这座古城就是契丹早期坐落在翁牛特旗境内的奇首可汗城。

    先看一下郝维彬的网文阿保机“受策”之地:龙化州(以下简称‘郝文’)的考证:“古城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平安地乡西孟家段村村北,距该村约1公里左右,地处老哈河河床及河南岸,当地人称为‘高丽城’。古城东北约1.5公里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如今有关城址情况只能得知于当地人的讲述。在19361937年间,河水上涨,老哈河河床北滚,曾冲出一段东西走向的城墙,城墙西端北转,形成‘L’形状,是古城的西南角。从城墙西南角往东约250米处,河水又冲出一个城门洞,拱形,由青色方砖砌成。方砖边长为2尺,门宽约1516米。当时门洞被河水冲击坍塌在河中,这当是城的南门。  

这一考证十分重要,向世人揭示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深入分析郝文,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古城原址的地望。古城原址的地望是在今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汇流的西侧,今老哈河北岸的翁牛特旗境内。这一论据在郝文中有较详尽的描述:“古城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平安地乡西孟家段村村北,地处老哈河河床古城东北约1.5公里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 古城的发现是“19361937年间,河水上涨,老哈河河床北滚,曾冲出一段东西走向的城墙,”也就是说现在的古城遗址是由于“老哈河河床北滚”而被老哈河水来的,证明了其古城原址是在老哈河的北岸。对此,郝文也给予了正确的定位:“古城南墙及南门是老哈河北滚时冲出的,说明老哈河当时应在古城的南面。古城是在老哈河之北,西拉木伦河之南,地处二水合流处的三角地带上。 

    关于此城的有关信息,据翁牛特旗大兴乡海力图村的老人讲,老哈河主流原来在对岸南1000多米处,在解放前发大水时老哈河主流向北冲刷,坍去两三节地。而且当时人们去河边曾经看见河岸边有淤积的古砖瓦。实际上老哈河的主流在一千多年以前还有可能在更加靠南的位置,在西孟家段村的南沙子根儿处就有老哈河主河道流经的痕迹。这些痕迹有可能就是古代老哈河的主流。

关于河水滚流,当地有“隔河不找地”之说。就是说,当老哈河或西拉沐沦河的主流滚动冲刷河床时,河岸边的土地有时候被坍塌冲毁。这岸的土地被坍塌冲毁了,同时又在对岸淤积出了一片与这岸坍塌面积基本上相等的土地,原来河这岸的土地滚到了河的对岸,而对岸新淤积出来的土地就归对岸管辖和所有。这就是“隔河不找地”的缘由。

    古城原址据郝文记载的,是由河水冲出来的是“东西走向的城墙,城墙西端北转,形成“L”形状,是古城的西南角。从城墙西南角往东约250米处,河水又冲出一个城门洞,拱形,由青色方砖砌成。方砖边长为2尺,门宽约1516米。当时门洞被河水冲击坍塌在河中,这当是城的南门。”说明当时确实是冲出了古城的南城墙及南城门,古城的东、西、北门应该尚在老哈河的河床内或者尚在老哈河的北岸。“古城东北约1.5公里是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处。”,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古城遗址全部位于老哈河北岸的翁牛特旗境内,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二)、古城城区面积。“从城墙西南角往东约250米处,河水又冲出一个城门洞,这当是城的南门。”假设南城门是设在南城墙的中间,那么可以基本上设定此城的南城墙东西长度为500米,这一长度基本上符合辽代城郭建设的规模。辽代永州城遗址的城区面积,其“城址基本为方形,南北长525米,东西宽545米,面积28.6万平方米(姜念思等《辽永州调查记》《文物》1982年第7期)。辽代丰州城的城区面积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描述道:“州有土垣,崇六、七尺、广度一里”说明以上两座辽代城郭的边长都是500米左右。以此推算,西孟家段古城的城墙边长约500米,平原上城郭按正方形计算,此古城的城区面积约25万平米。

(三)、关于古城遗址的名称。从古城的方位来看,此古城的准确地点是位于翁牛特旗大兴农场的向阳分厂境内。郝文把此城认定为辽代的龙化州,这个定位不是很准确,应该存有商榷的余地。实际上,此古城应该是契丹古八部时期的“奇首可汗城”。 

十二、古城定位

古城是契丹早期的奇首可汗城这一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佐证:

   (一)、关于辽代龙化州的部分史料。

    《辽史·地理志一》载:龙化州,兴国军,下,节度。本汉北安平县地。契丹始祖奇首可居此,称龙庭。太祖于此建东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董,破代北,迁其民,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数百户实焉。天佑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十三年,太祖于城东金铃冈受尊号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

《辽史·太祖本纪 上》载:902年秋七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九月,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

岁甲子904),三月,广龙化州之东城。

·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北直九》载:“废龙化州临潢东二百里。契丹之先奇首居此,称龙庭。阿保机建东楼,后渐修筑城邑,制度颇壮。城东有金铃冈,阿保机自立处也。德光升为龙化州兴国军,治龙化县。金废。废降圣州,在龙化州东。本东楼地,阿保机春月行帐多驻焉。耶律德光生于此。穆宗述律建为州,统永安一县。金废。

   (二)、分析以上史料,可以得到如下思考:

1、龙化州地望。从降圣州,在龙化州东。本东楼地,”的史料分析。先说降圣州的位置,百度释辽代降圣州的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左岸一级台地上,位于五十家村西侧。1996年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中轴线偏北立一砖砌佛塔,为八角形密檐空心式,塔檐十三级,高34米,底边宽6该城及塔已收在《中国名胜词典》中。

   如果龙化州在降圣州西,其遗址应该在今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以西的今敖汉旗西北境。有人说龙化州的遗址在今敖汉旗萨力巴乡政府所在地附近,这一说法值得研究,有待考证。龙化州在降圣州西的说法如果能够成立,则完全可以佐证两河汇流处的古城不是龙化州的遗址。

2、耶律阿保机于9029月,建“龙化州城于潢河之南”。这里说的是建龙化州于潢河之南,不是建龙化州城于两河汇流处。也可以旁证两河汇流处的古城不可能是龙化州遗址。

3、耶律阿保机于9043月,扩建龙化州东城。而从两河汇流处古城的地理位置看,不可能再向东方扩建城郭,因为古城的东侧已经是两河的汇流处,不存在向东方扩建城郭的立地条件。这也可以看作是两河汇流处的古城不是龙化州遗址的旁证。

4、“城东有金铃冈从古城的立地条件来看,城东不远处就是两河汇流处,一片水域茫茫,不存在山岗或者丘陵的地貌。如果越过两河汇流处再去寻找金铃冈,就不符合“城东有金铃冈”的表述。

5废龙化州阿保机建东楼”。东楼现在大多认定在降圣州,即今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如果说这一定位是正确的话,那么在两河汇流处又有东楼则不现实。按辽史记载,两河汇流处的永州附近有南楼,假设这一点也能确定的话,那么更不可能在两河汇流处又有南楼、又有东楼。

    6关于“龙化州,契丹始祖奇首可居此,称龙庭”的释义。这里所说的“居此”,是由于奇首可汗曾经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在这里“居住”,奇首可汗时期并不是也根本没有在这里建城,当时是把奇首可汗捺钵时的大帐“称龙庭”。 实际上,在奇首可汗时期,契丹人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四季捺钵制度,龙化州这个地方,是奇首可汗的春捺钵之地,附近有东楼。奇首可汗在每年的春天到这里来捺钵,驻扎营房大帐,在附近的老哈河畔打渔和射猎天鹅、在毡帐内办公、到金铃冈狩猎,所以这里就被称为“龙庭”。就是到了阿保机时,“阿保机春月行帐多驻焉”,仍然在此地实施春捺钵。契丹人早期除了在奇首可汗初期于二水合流处建设了一座奇首可汗城之外,一直延续到整个遥辇氏时代都是实行流动办公的四季捺钵制度,没有再建设固定的都城与城郭。所以,也不能说这一时代的哪一个捺钵地方就是遥辇氏时代的都城。就是到了耶律阿保机时代,契丹人虽然开始了大量建设城郭,而且也建设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城(临潢)。但是,辽代的皇帝也不是经常住在都城里办公,而是继续实施四季捺钵的管理方式。具体到真正的龙化州城则是晚在“唐天复二年902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堇,破代北,迁其民,建城居之。”也就是说,真正的龙化州城是在公元902年才建成的。而二水合流处的古城,即奇首可汗城应该是在315年左右就已经建成了。

   (三)、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结合契丹奇首可汗部落居住于两河汇流处,这里是“奇首可汗故壤”的实际,可以初步判定两河汇流处的古城不是龙化州城的遗址,而是契丹早期的“奇首可汗城”遗址。而且,这座奇首可汗城就是契丹古八部联盟时期的联盟都城。

十三、赛保机被推举为“奇首可汗”

《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中)》: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 潢河之西,土河之北”的地望,即今翁牛特旗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汇流的三角洲地带,这里曾经是奇首可汗故壤

赛保机在303年春指挥奇首部落保卫战之后不久,奇首部落原首领就把部落首领的职务禅让给了赛保机。赛保机则充分发挥其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向四周急剧地扩展势力范围。约在其执政部落首领初的十几年时间里,奇首部落的势力范围扩大了十几倍。当时只能是扩展势力范围,各部落基本是各自为政,不相统领,多个部落之间尚不具备统一管理的国家雏形。

赛保机在奇首部落脚初期的十几年时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被禅位为奇首部落的首领(禅让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二)征服了四个部落:东北方的悉万丹部、东方的何大何部、北方的伏弗郁部、北方的羽陵部。

(三)收服了三个部落:西方的独活部、西南方的伏部、南方的日连部。

以上为契丹早期的八个部落,均臣服于奇首部。约在公元315年前后,契丹各部组建联盟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八个部落的首领聚集在了两河汇流处的广平淀,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首领一致推举赛保机部落联盟长,确定了部落联盟的名称,叫做契丹联盟。晋升联盟长汗号,曰奇首可汗。契丹古八部联盟从此建立了起来,契丹人的社会组织形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十四、奇首可汗城的兴衰

古八部联盟建立后,因为在联盟南边的慕容部即今锦州朝阳一带就有坚固的城郭,相对于努鲁尔虎山以北契丹联盟的松漠草原上则没有城郭的建立。而且由于这一重要的原因,多年来宇文部落在与慕容部落的交战中吃了大亏。所以,契丹联盟建立后,很快的就把建设联盟都城的议题纳入了联盟的重要议事日程。约在建立契丹联盟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建造契丹联盟的都城。因为八部联盟的会盟地是在奇首部落,所以契丹联盟都城的建设地点也确定在了奇首部落的两河汇流处。这个都城的遗址就是今奈曼旗西孟家段村北老哈河北岸的翁牛特旗向阳分厂境内的古城。

此城的建设规模如前所述,城郭近于正方形,每边长约500米,城区面积约25万平米。城墙以当地淤积土湿润夯筑而成,城门以青砖垒砌而成。城门宽约15米,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建有可汗府、官署、寺庙、校场、各类匠人作坊、店铺、官宅和百姓住房等。城内街道整齐,排水设施齐全。

这座城郭,是契丹人在本土建造的第一座城郭,也是契丹人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都城。都城的位置如前所述,在今翁牛特旗大兴农场向阳分厂的两河汇流处。这座城郭约于公元315年前后建成,距今已经有近1700年的历史。这是目前翁牛特旗境内已知最早建设的城郭,而且是一座部落联盟级别的都城。

关于这座奇首可汗城存在的时间。据说这座城仅存在了100来年,约在公元400年前后两河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在两河汇流处,树稍顶上都挂满了淤柴。整个奇首可汗城全部被洪水淹没,城区被两河洪水携带的泥沙所掩埋。奇首可汗城残酷的从地面上消失了。

奇首可汗城遗址的位置,在今翁牛特旗大兴农场向阳分厂南的老哈河岸边,东距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汇流处约1.5公里,西北距离村庄约2.5公里。

向阳分厂原来的古地名叫做海力图。海力图为蒙古语,汉译为水獭(水旱两栖动物)。关于海力图地名的来源,在当地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游牧人家。这户人家,夏季到很远的木叶山去放牧,冬季则回到两河汇流处来驻牧。冬季到两河汇流处驻牧的原因,不但是两河汇流处的草原肥美,更重要的是这里冬季的气候温和。特别是在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的汇流处,有一块儿冬季从来不结冰的水面,不论天气多么寒冷,其他河面都成了冰的世界,冰层能有一米多厚,而这块儿不结冰的河水仍然翻滚着激情的浪花儿,在寒冷的早晨,水面还冒出许多白色的汽雾。牛羊马驼等畜群都喜欢来这里喝水,喝这里水的畜群整个冬春都不掉膘,个个膘肥体壮。年复一年,这户人家繁衍成为一个部落。有一年的夏天,部落里的人都去了木叶山牧场,只有一个叫做海力图的老人留守在部落里。这个海力图老人从小练就了一身的好水性,所以名字才被叫做了海力图,是形容这个老人的水性就像水獭一样好。这一年的雨季又来临了,有一场连阴雨越下越大,直下了七天七夜。老哈河与西拉沐沦河出现了罕见的洪峰,一时间河水猛涨,像套马杆一样高的水头冲进了部落里,洪水无情地淹没了部落的毡帐,部落的财产全部被洪水卷走了。老人即着急又无奈,义愤填膺,决定去龙宫找龙王讨个说法。老人凭着自己年轻时练就的水性,随着洪水游去。不一时,老人来到了龙宫,没用通禀,闯进龙王殿,向龙王提出强烈抗议。龙王被老人的正义与勇敢所感动。传令各路水神:“今后所有洪水不得行走海力图老人的家乡”。为了弥补海力图老人所在部落受到的损失,龙王又宣布:“海力图老人所在的部落,今后也不得有害虫飞临危害草原”。海力图老人见龙王给予了妥善的安排,就走出龙宫,返回了家乡。当老人从二水汇流处上岸后没走多远,老人就由于又累又饿而昏倒在了岸边。当时部落里的人都去了木叶山,没有人对老人进行施救,老人不幸的去世了。部落里的人为了纪念老人为部落所做的贡献,就把部落的所在地叫做了海力图。第二年,人们发现,在老人去世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圣柳,这株圣柳生长的格外茂盛。每年春夏两季,这株圣柳上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一串儿一串儿的格外婀娜娇嫩。人们说这就是海力图老人在向人们致意,祝愿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平安美好。直到现在,翁牛特旗向阳分厂的河滩上到处都生长着野生的圣柳,一到春天,红色的圣柳枝干、浅粉色的圣柳花,交相辉映,布满河滩的草地林间,把河滩林地妆点得格外绚丽多姿,成为两河汇流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在,“大水不冲海力图、屎壳郎郎不落地”的说法一直在向阳分厂广泛地流传着。

这一传说,是不是就是奇首可汗城被水毁的记录,后人则不得而知。

 十五、结语

总结一下全文。

契丹的族源如前所述,最早的族源是神农氏,较近的族源鲜卑民族的慕容鲜卑。 

契丹的祖源。从《辽史》传说来讲,契丹祖源的父系是白马神人,母系是青牛仙女。还原青牛白马祖源神话,契丹人的父系祖源是慕容鲜卑人赛保机,母系祖源是宇文奇首首领女儿额玛

契丹民族的发源地。发源地是一个地域范畴,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最早生存的地方。如果从《辽史》契丹祖源的神话传说来分析,由神话传说中的白马神人与青牛仙女结合后,其后人才称为契丹民族。“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据此可以肯定的翁牛特旗就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其发源地点是在今翁牛特旗东部两河汇流处的广平淀附近

契丹民族的发祥地。发祥地也是一个地域范畴。如果把契丹民族发祥地理解为契丹民族发迹的地方。那么,契丹古八部联盟的会盟之地是在翁牛特旗东部的两河汇流处,而且奇首可汗又在二水合流处建立了奇首可汗城。契丹人以奇首可汗城为都城,向四周发展,奠定了后代建国的基础。所以说,翁牛特旗不但是契丹民族的发源地,也是契丹民族发迹建立国家的初始之地,是名符其实的契丹民族的发祥地,无可争议。

在《辽史》中的契丹起源传说中包含有真实的历史事实。而且有翁牛特旗二水汇流处的古城为证。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的历史记载,证明二水汇流处是奇首可汗的“故壤”,不是奇首可汗捺钵时的“居此”。对此,应该没有争议的余地。所以,翁牛特旗东部的二水汇流处,既是契丹的发源地,也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随着地下文物的发现,将进一步得到验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