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蜗居报告(4)——东京

 皖林专栏 2013-09-25

 

“一户建”:东京人的梦想

“一户建”式的独院住宅是日本工薪族的人生目标。

◎高宇  《世界博览》2010年第一期


私家房是多数工薪族一生的梦想。对个人来说,买房还是租房,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纵观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似乎可以这样说:私家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出现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划时代的标志;让多数国民获得资产,是一国社会从发展走向成熟的门槛;让多数人实现购房梦,是决定经济开发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私营住宅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想方设法让国民拥有住宅,是每个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以日本为例,早在经济发展初期,私家房就出现在游戏中,出现在歌词里。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款名为“住宅双六”的游戏。这款游戏从离开家乡进东京住进公司单身宿舍为起点,历经婚后的公司住宅、公立机构廉租房、高层公寓之后,终于上升到“MYHOME”即独院住宅为终点。暗含着回到公司宿舍是输,实现独院住宅是赢的游戏规则。独院住宅成为此后工薪族的人生目标。1973年,小坂明子唱的《你》这首歌曲,描绘了一个更具体的形象,一个小而温暖的住宅和院子,父母与子女还有宠物,一同享受着甜蜜的生活。

不管这种游戏是否有过,但“住宅双六”这个词却留了下来,成为业内行话:获取住宅的行动模式或路线图的代名词。独院住宅是日本私家房最初的理想模式,日语叫“一户建”。由一个小院加停车场、部分私有道路,23层的木造小楼构成,面积约在100平米到300平米之间。拥有它意味着人生的圆满和成功!

政府鼓励购房

政府鼓励购房的政策在实现个人住宅梦方面曾起到重要的作用。战后初期,日本住宅极度不足,城市因空袭而化为荒原。盖房子的材料短缺。复员军人中1/4的人没住房。日本政府最初从管制建材入手,一面促进房屋建设,一面建设公营住宅,但房屋还是供不应求。政府鼓励商业银行提供长期低利贷款,但资金短缺,商业银行对小额私人贷款也不积极。为此,日本政府于19506月设立了提供私人房贷业务的住宅金融公库。首批贷款对象是东京、神奈川、大阪等住宅不足城市。首批申请者达3万多户,申请个人建房贷款条件为:月收入为月返还额的7倍以上;房屋建筑面积30平米以上;木造建筑返还期限为15年以内、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0年以内。

住宅金融公库的贷款年利率为5.5%,一直维持到了1973年。在官定利率为5%7%的年代,这个贷款利率可以说极为优惠。因此,第2年申请户数猛增10倍以上,不得不通过抽选决定。从1950年到2005年的55年中,日本全国建筑房屋户数达6000万,住宅金融公库提供了约3成的贷款。进入高速增长时代后,日本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推行住宅贷款,到上世纪80年代末,民间金融机构在房贷总额中占到

7成。

日本政府还创立了住宅贷款免税政策,希望个人购房的同时,可以促进对建材、装潢、家具、家电等的需求。1972年日本政府实施减免部分税金的政策。1978年进一步根据返还额实施减税。

随着鼓励购房政策的出台和日本式住宅理想的登场,东京市区开始了猛烈的扩张。东京周边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19601965年。距东京中心2030公里地区、3040公里地区同时进入人口增长高峰;从绝对数来看,这两个区域人口增长持续时间最长,人口增长绝对数最大,占整个东京地区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支撑着东京猛烈扩张的是战时、战后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两代人。他们接受了日本战后民主教育,用自己的双手构筑了日本高速经济增长时代。随着他们结婚和孩子入学,在东京的郊外建起了独立小家。这些人又是经济增长最大受益者,“1亿中产阶级”的主要构成部分。

随着日本高速增长的完成,住房供给开始由不足转为绝对过剩。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之后,不仅房屋空置率逐年增加,旧的一户建街区居民数也开始减少。2008年统计数字显示,日本全国房屋空置率高达13.1%,单身老人家庭达22.7%,皆为发达国家之冠。如何扭转住宅空置、实现城市再生成了最大问题。日本式住宅理想与现实需要发生了很大偏离,人们开始重新考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住宅?根据2008年的某统计学论文分析显示,日本人住宅路线图已有了变化的前兆。35岁左右的人因家庭人口增加而改换居住方式的比率最高,40岁左右买换房子的比率最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家庭人口变化后也会买换房产。交通方便的高层住宅正悄悄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而当初日本政府鼓励购房措施,在经历了泡沫经济破产和政府财源枯竭双重危机之后,逐渐改由市场主导进行。

什么左右着人们的购房意愿?

在日本的高速增长期,鼓动人们购房的是理想化的日本住宅之梦,加上行政手段的支持、景气循环的交替、收入的迅速增加和通货膨胀,人们在埋头苦干之后顺理成章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还没有来得及回味:为什么会这么顺利?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之中,高通货膨胀率导致了住宅投机行为和心理恐慌,这个时期是房屋成交额最多的时期。想买住宅的人担心以后买不到廉价住宅,病急乱投医,远郊住宅和交通不便的街区也趁机抛售,日后空置的房产大部分是这个时候建成的。

泡沫经济之后,政府鼓励政策失灵。持币观望的人骤然增多,但同时东京市中心地产价格飙升。2002年日本经济景气回升到2008年下半年,卖掉手头住宅转买郊区住宅和新型高层公寓逐渐形成热潮。

世界性金融危机,将日本的地产价格又一次打入了低谷,东京周边不动产的售价骤降2成以上,还是无人问津。于是,人们开始从更为本源的问题上寻求解决方案。鸠山内阁上台之后,有人注意到日本的赠予税过高是阻止财产移交、造成财产捏在老年人手中的障碍,因而提出了降低财产赠与税、促进购房的法案。具体方法是以购买房产为前提、免除亲属之间2000万~2500万日元的赠予税,促进30岁左右的人购房。这个法案据说已经提交议会,如果这个法案得以通过,估计对价格5000万左右的房产销售会起到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因素,推销员的能力和好意、一些特殊的待遇,不直接接触是难以了解到的。曾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那是个星期六,门铃响了。打开对讲屏,外面站着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说是某某开发公司的。我纯属好奇,到门前问了问对方来意。寥寥数语,回答简明扼要,无半分拖沓和浪费时间之感。原来是附近一处新建高层公寓的推销主任,工程将竣,来邀请居民参观样板房。我告诉他:我家是外国人,没有日本国籍,也没有永住权。言外之意我没有资格享受住宅贷款,你不必枉费心机。

对方却面无难色:外国人不要紧,我们可以帮你申请房贷。只要你告诉我在哪工作,叫什么就可以。他这么一说,倒勾起了我的好奇:不妨看看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与他攀谈起来,他马上把带来的详细资料交给我。并仔细解答了我的疑问,足足40多分钟。最后,拿出一张信用调查申请表,让我填写姓名并盖章,约好看房子时间,礼貌地道别而去。

下一个星期六,对方又来了。这一次递给我一张单子,并邀请我下午去看房。并说已经对我作了资信调查,可以享受一流商业银行提供的3000万日元房贷、偿还期30年、年息为1.9%。为防止发生利率变动,还有具体的利息转换办法。每月偿付金额是10万日元左右,并不比我现在租房贵多少。这番话让我怦然心动,开始认真思量要不要买这处住房。

再一看单子上的内容,更是大吃一惊。上面仔细写着我过去几年收入状况,还有能给予的借贷额度、年限、偿还办法。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也太可怕了,比官厅还厉害。赶紧要他们保证,不经我同意,以后不得将这个单子转用于任何其他地方,并签名盖章留为证据。接着参观了样板房,这是日本俗称3LDK的房子,基本构造是3居室加大起居间、外带厨房、厕所、浴室、储藏室、两面1.2宽幅阳台构造的新型高层公寓。又和对方商讨了首期和购房贷款方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年年底我们就能搬进新居了。

但是,后来这桩交易终于没做成。因为正在那时有个单位打算聘用我,那单位距离我现在住处乘车单程需两个半小时。若果真这样,不如在那单位附近选购住宅。难得人家如此热心,我只好实话实说:谢谢好意,实在是在下有如此如此苦衷……对方毕竟是买卖人,并没让我感到难堪。反在此后一年中,不断将距离那单位比较近的住宅信息寄给我。每当收到这些印刷精美的邮件,我心中总不免有几分歉意。■

全球蜗居报告:

莫斯科
伦敦
纽约
东京
奥斯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