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太虚-----先用健脾丸 、次用五味异功散、再用香砂六君子、再理中汤

 刘曦谦 2013-09-25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现在临床发现,健脾丸对肿瘤患者化疗后遗留消化系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患者化疗后体力的恢复也有明显的帮助。

 





【作用类别】内科非处方药。

  【药方组成】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 解】方中涌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专治慢性胃炎 。、


处方、制法与性状

  【处方】 党参 200g 白术 (炒)300g 陈皮 200g

  枳实 (炒)200g 山楂 (炒)150g 麦芽 (炒)200g

  【制法】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0~160g 制

  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

功能与主治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1、由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炎等病所表现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胃脘嘈杂,嗳气胀痛,大便溏泻症状,用本品每次6克,饭后姜枣汤送服,可以得到调补和改善症状二痊愈。

  2、急性胃肠炎,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至脾胃运化失调,积食不化,呕吐酸腐,腹痛腹泻症状,用本品每次6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症状改善后可改饭后服,痊愈迅速而彻底。

  3、小儿因急慢性营养吸收紊乱、肠寄生虫病未及时治疗等原因,导致食欲异常(厌食或乱食)吸收障碍,腹胀泄泻症状,面黄肌瘦,发育迟缓。甚则性情改变(如烦躁或痴呆),青筋裸露,夜睡磨牙肌肉萎缩等症状。用本品3克,饭后嚼服,或温开水吞服,有寄生虫者配合驱虫,疗效显著。

药物组成

  半夏曲1两(炒),白术2两(土炒),枳实1两(麦麸炒),陈皮8钱,神曲7钱(炒),麦芽粉7钱(炒),卜子7钱(炒),砂仁3钱,白茯苓8钱,厚朴7钱(姜汁炒),木香3钱,白扁豆8钱(炒),白芍8钱(酒炒),山药1两(炒),甘草5钱,黄连7钱(姜汁炒),人参5钱,香附7钱(醋炒),山楂7钱,藿香7钱,滑石1两5钱(如不善飞,六一散代之)


其它

  健脾丸《证治准绳

  [组成]白术炒,二两半(75g) 木香另研 黄连酒炒 甘草各七钱半(各22g) 白茯苓去皮,二两(60g) 人参一两五钱(45g) 神曲炒 陈皮 砂仁 麦芽炒取面 山楂取肉 山药 肉豆蔻面裹煨热,纸包槌去油,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方解]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当健脾与消食并举。本方重用白术、茯苓为君,健脾祛湿以止泻。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人参、山药益气补脾,以助苓、术健脾之力,是为臣药。木香、砂仁、陈皮皆芳香之品,功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可解除脘腹痞闷,又使全方补而不滞;肉豆蔻温涩,合山药以涩肠止泻;黄连清热燥湿,且可清解食积所化之热,皆为佐药。甘草补中和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合用,脾健则泻止,食消则胃和,诸症自愈。

  【处方来源】《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方剂主治】小儿粪后红。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用法用量】每服1-2丸,不拘时候。

  健脾丸

  【药物组成】白术、建莲肉、山药、白茯苓、山楂肉、麦芽、白茯苓、神曲各等分。

  【处方来源】《良朋汇集》卷五。

  【方剂功效】健脾。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滚水送下。



药理研究

  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健脾丸的抗肝癌作用,并提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方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并树立中医肝癌“本”是“脾虚”的观点. 方法: 1 体外实验: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原理和方法,制备健脾丸含药血清。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丸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24h、48h、72h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不同浓度健脾丸含药血清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72h后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细胞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 2 体内实验:取60只昆明种小鼠,无菌条件下将小鼠肝癌细胞H22腹水瘤细胞接种到小鼠右腋皮下,0.2ml/只(2×10<'5>个细胞)。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化疗(5-氟尿嘧啶)组每天腹腔注射0.2ml/只,即0.5mg/只;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302g/ml,0.604g/ml,1.208g/ml灌胃,0.4ml/只;阴性对照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0.4 ml/只。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10天,于次日处死,剥离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脏称重,计算脾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及细胞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浓度瘤组织细胞形态,及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 体外实验结果 1.1健脾丸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作用24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28%、11.44%、26.1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作用48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细胞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5.67%、20.90%、33.47%,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作用72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细胞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7.55%、25.47%、34.2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P<0.05)。并且中药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本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中药健脾丸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 1.2健脾丸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72h后,G<,0>/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58.800%、62.600%、67.667%;阴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50.700%,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4.167%、24.767%、19.633%;阴性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为:35.933%,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凋亡率分别为:6.985%、7.615%、8.883%,阴性对照组凋亡率5.688%,各中药组与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中药健脾丸剂量增加而升高。 1.3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健脾丸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059±0.0069、1.0779±0.0053、1.0422±0.0431,阴性对照组为1.1814±0.0035,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bax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086±0.0338、1.2024±0.0112、1.2561±0.0148,阴性对照组为1.0392±0.0208,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bax蛋白表达呈增加趋势。 2 体内实验结果 2.1健脾丸低、中、高组对H22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抑瘤率分别为19.62%,39.71%,48.7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化疗组抑制率为52.76%,健脾丸高剂量组与之相比无显著差异(P>0.01)。 2.2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分别为:8.038±0.9318、9.778±0.8659、11.584±1.4685,化疗组脾指数为:5.278±0.4226,与化疗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 2.3低、中、高剂量组瘤组织细胞经流式分析仪检测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分别为66.667%、76.100%、81.633%,阴性对照组为:58.40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6%、28.42%、37.94%,阴性对照组为:9.66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5.FU组细胞凋亡率为47.71%,健脾丸高剂量组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 2.4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瘤组织细胞bcl-2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2049±0.0077、1.1423±0.0054、1.0859±0.0173,阴性对照组为1.2454±0.0052,5-FU组为1.0420±0.0682;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健脾丸含药剂量增加蛋白表达而降低。bax基因蛋白的荧光指数(FI)分别为1.1559±0.0121、1.2396±0.0109、1.2989±0.0119,阴性对照组为1.0349±0.0190,5-FU组为1.261.1±0.0855;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健脾丸剂量增加bax蛋白表达而增加。 2.5免疫组化检测中,因样本含量较少不足以进行统计学分析,但经组织形态学分析,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说明bcl-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且可看到随中药剂量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浆中亦出现棕黄色颗粒说明bax基因蛋白表达阳性,且随中药剂量增加bax表达逐渐增强。以上基因蛋白表达趋势与流式定量分析所得结果相符。 结论 :1 健脾丸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各浓度组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均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并且中药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本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中药健脾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2 本实验显示: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作用于肿瘤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提示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肿瘤细胞凋亡率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中药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 3 本实验中,健脾丸低、中、高剂量组,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随剂量增加而降低,而bax基因蛋白的表达随剂量增加而增加。提示:健脾丸可能通过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基因bax表达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4 体内实验表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化疗组相比均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脾指数,与化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健脾丸可能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力。 5 中医健脾丸是治疗脾虚的代表方剂,具有健脾消食,化湿除热的作用,本实验说明:健脾丸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医肝癌“本”是“脾虚”的观点。


五味异功散(四)

 

   健脾进食。为病后调补之良方。

 

苓术参甘四味同,方名君子取谦冲。

增来陈夏痰涎涤,再入香砂痞满通。

水谷精微阴以化,阳和布护气斯充。

若删半夏六君内,钱氏书中有异功。

 

   苓术参甘四味同。(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姜枣煎。名四君子汤。)

   方名君子取谦冲。

   增来陈夏痰涎涤。(前方加陈皮一钱顺气。半夏二钱除痰。名六君子汤。)

   再入香砂痞满通。(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各八分。以行气消胀。名为香砂六君子汤。)

   水谷精微阴以化。(饮食增则津液旺。充血生精。以复其真阴之不足。)

   阳和布护气斯充。(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昼夜循环。周于内外。)

   若删半夏六君内。钱氏书中有异功。(六君子汤内。去半夏。名五味异功散。)

 

   陈修园曰。胃气为生人之本。

   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为主

   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

   再加半夏。即有除痰宽胀之功。

   再加木香砂仁。则行气之药。多于补守。

   凡肿满痰饮结聚等证。无不速除。此犹人所易知也。

   而为数方之主。则功在人参。人皆曰人参补气补阳。温药藉之以尽其力量。而余则曰。人参补阴养液。燥药得之则臻于和平。

   故理中汤中姜术二味。气胜于味.以扶阳。参草二味。味胜于气。以和阴。

   此汤以干姜易茯苓。去其辛而取其淡。亦阴阳兼调之和剂也。

   凡医家病家。俱重人参。全未识人参之性。皆不读神农本草经之过也。

   今录本草经原文而释之。或数百年之误。于兹而一正也乎。 

   按神农本草经云。人参气味甘。微寒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原文只有此三十七字。

   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安之定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气即邪气也。今五脏得寒甘之助。则邪气除矣。

   余细按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之性。

   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证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

   故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

   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利其止亡血而加之也。

   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烦燥在汗下之后也。

   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之宋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齐张景岳李士材辈。

   而李时珍本草纲目。浮泛杂沓。愈乱经旨。学者必于此等书焚去。方可与言医道。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八方。新加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桂枝人参汤。半夏泻心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旋复代赭石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

   皆因汗吐下之后。亡其津液。取其甘寒以救阴也

   抑或辛刚脐[剂]中.取其养阴以配阳.即理中汤。吴茱萸.附子汤三方之法也。

 

 《时方歌括》 > 卷上补可扶弱

 

辨证

脾胃虚寒,气虚不摄。
【治法】健脾、益气、摄涎。
【方名】五味异功散加味。
组成
党参9克,白术9克,鸡内金6克,茯苓9克,陈皮4克,苡仁12克,淮山药12克,炙甘草12克,益智仁9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董国权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