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老百姓对颈椎病的认识、医生对颈椎病的诊断、医患间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少误区。就如何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叙述:
老百姓认识上的误区
很多人把脖子疼了不舒服了,就认为是颈椎病了。脖子不舒服不排除里面有一部分是颈椎病,可是有一部分没有到颈椎病的程度,只是肌肉劳损。有些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在退形性改变,老化以后出现的颈椎问题。
医院医生的误区
“颈椎病”这个词大家非常熟悉。不过,到底哪些情况才算颈椎病?专家分析了三种误区:
误区一:只要脖子疼就是颈椎病
这种错误观念不只老百姓有,某些骨科医生也这样认为,其它科的医生就更多,比如神经科的医生,病人头晕,X光一看就诊断为颈椎病,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颈椎病的诊断至少要包括颈椎退变、造成压迫并引起相应症状三个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许多人一发现有骨刺,尽管没有任何不舒服,就被诊断为颈椎病了。其实,骨刺是人体的一种正常退变,仅仅是颈椎病诊断标准里的一条。另外,许多年轻人工作时间长了感觉脖子痛,拍颈椎X光片检查却没发现退变或压迫表现,也不能诊断为颈椎病。诊断颈椎病需要通过病史、X光检查和医生系统检查来综合判断。
误区二:颈椎病必须做手术
由于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得了颈椎病以后,治疗时非常害怕,一怕瘫痪,二怕手术。于是五花八门的药物、理疗器械卖得特火,很多医院也是“重开刀轻治疗”。事实上,颈椎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只有不到5%的患者才需要做手术。
误区三:颈椎病只看骨科
颈椎病治疗提倡中西医结合,目前将现代医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骨科、康复科、神经科、中医科、理疗科等多个学科综合在一起的“针刀医学”的治疗效果就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治疗方法上的误区
在临床治疗颈椎病中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患者虽然经过长期的治疗,却得不到理想的疗效,其共同特点是诊断不明,其中很多病人的症状并非由颈椎骨质增生引起,而是因为颈部软组织劳损所致(颈型颈椎病)。对这类病人如果治疗不当,不但没有疗效,而且病情会越来越严重。这些不适当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按摩
适当地按摩可以缓解颈部肌肉及筋膜的紧张,减少颈部疼痛,但是如果方法不当,力量过大,会导致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李某是一家企业的老总,近来常感觉颈肩疼痛,于是他就常去按摩,按摩过后,他感到颈肩非常舒服,可夜间却被颈部阵痛疼醒,再到后来,他因颈肩疼痛无法平躺,只能倚靠沙发半卧入睡。专家分析说,李某是因神经根水肿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此类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60%。该病急性发作时千万不可进行按摩、推拿、牵引,否则会加重神经根水肿,使病情恶化。应先通过系统治疗消除神经根水肿,再由专业医生指导进行推拿、按摩、牵引等辅助治疗。
2、症状稍缓就停止治疗
王某是机关公务员,日前因头晕目眩来医院就诊,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王某经治疗感觉症状明显改善,就擅自中止了治疗。可一周后,王某因记忆力明显减退,并出现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而不得不再次返回医院,检查发现,其病情又有发展。
专家介绍说,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炎症、水肿,压迫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的颈椎疾病,此类型颈椎病也较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10%至15%。当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明显改善后,患者千万不可放松警惕,应遵医嘱继续治疗,以改善脑供血状况,否则会因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引发类似王某的脑萎缩病症。
3、超生理范围的运动
专家特意提醒:有些病情通过锻炼就能得到有效缓解,但是一些病人治疗恢复心切,不是按照病情需要来进行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而是做了大量非生理范围运动,结果导致肌肉及筋膜的进一步劳损,而且因为过度运动,对颈椎产生过度牵拉引力,使颈椎更容易发生骨质增生,加重病情,甚至形成新症状。
3、长时间的滥用药物:
中药的治疗强调辩证施治,有些病人不一定适合舒筋活络药物治疗,如果病人长期服用这类药,不但无效,可能还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适,常见的有食欲下降,甚至发生胃炎、胃溃疡。另外还有些病人大量进补,也会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
专家举例说,当了30多年纺织工的张女士,最近总是上肢、肩膀疼痛,她就自己服用了抗痛药物。刚开始,症状确实有所缓解,可后来药力不但“失效”,还出现双手麻木、活动不自如等症状。经家人劝说才停止吃药,接受针刀治疗。
颈肩疼腰腿痛时自己滥服止痛药往往会掩盖真实病情。疼痛症状虽暂时缓解,但病根未除,膨出的颈椎间盘逐渐压迫脊髓,会造成肢体功能障碍,重者可致瘫痪。请广大病友,一定要注意,有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错过治疗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