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第2页)

 wuday8 2013-09-25

吸能转向柱

吸能转向柱在1968年首次被使用,在那之前,驾驶员在追尾撞击中会直接撞向汽车前部僵硬的操纵部件,而这些部件即使连最微小的撞击能量都不可能吸附。吸能转向柱的设计目的就是减轻对驾驶员胸腔的先期打击力度。2005汽车年度,福特汽车公司制造出一种新的转向柱,它可以依据一些标准变换吸附等级,比如是否使用了安全带、乘员的重量和撞击的严重程度等。而2006年最新款的道奇Charger车型使用的转向柱有一个特殊的装置,它可以让转向柱移离驾驶员以在撞击中吸附更多的能量。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相比于汽车安全气囊,吸能式转向柱拯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如果没有吸能转向柱,2002年将有2473名事故受害者丧失性命。随着不配备安全气囊的老款汽车的逐渐被淘汰和并新的车型取代,死里逃生的幸运者的数量还会增加。

安全气囊

发生撞击后,碰撞传感器会将信号传递给引爆器,然后引爆器点燃气体发生器,于是安全气囊在转瞬之间迅速膨胀。安全气囊可以吸附撞击时产生的能量,并防止驾驶员或乘客与挡风玻璃、A立柱发生接触,从而起到保障乘员安全的作用。对于13岁以下的儿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则建议,要么让儿童坐在车辆的后座椅上,要么关闭乘客安全气囊,这是因为安全气囊的膨胀速度和方向都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没有后座椅的车辆中,比如跑车和小卡车,往往会设置乘客安全气囊控制开关。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depowered”安全气囊,其膨胀的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可以帮助降低气囊膨胀所带来的挤压伤害。depowered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保护不系安全带的乘员或坐下后距离安全气囊过近的人所创造的,后者因安全气囊突然膨胀所受到的伤害程度等同于被一个时速200英里的硬枕头砸在身上所造成的伤害。福特公司现在可以提供压力减小了20到35个大气压的安全气囊,目的是在其安全性和最小的伤害风险之前找到一个平衡点。

近年来,两级安全气囊和智能安全气囊已经研发出来。两级安全气囊可以根据撞击的剧烈程度进行两个级别的膨胀,如果是非常严重的撞击,安全气囊会完全膨胀,如果是轻微的撞击,气囊的膨胀程度就会小一些。智能安全气囊就是在普通气囊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也被装备在越来越多的新车上。侧面安全气囊从座椅或者门板位置展开,以对乘员的身体躯干提供保护。对头部施加的安全保护来自侧面安全气囊的延伸部分或者来头顶的气帘式安全气囊。两者都是为了防止乘员的头部与立柱或窗户玻璃发生全力瞬间接触而设置的。

缺气保用轮胎

我们经常说的“防爆胎”,它的官方正式名称应该叫做--缺气保用轮胎,从字面意思就能知道这种轮胎在胎压不足或者漏气的情况下能帮助车辆在一段距离和速度内正常行驶,而“防爆胎”这个名字也是轮胎厂家和使用这种轮胎的汽车厂家对这种轮胎的夸大宣传。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一般轮胎在失去轮胎压力的时候,轮胎在眨眼间就能像烂泥一样脱离轮辋,仅靠轮辋来与地面接触。而缺气保用轮胎与一般轮胎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它拥有非常有韧性和支撑性的胎壁。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轮胎在发生爆胎或者突然泄气的情况,保证轮胎与轮辋还可以结合起来并给予车辆一定的支撑,从而保证车辆的的安全。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看了上面的视频相信您一定更能了解缺气保用轮胎的作用吧!它并不是能预防爆胎,它的作用是在发生爆胎的时候帮助车辆维持车辆的稳定,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车门防撞梁

从大家日常讨论车门防撞梁就可以看出。其实大家对汽车的安全性还是很看重的,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德系车和日系车的车门防撞梁之争。让我们抛开这些事情,看看车门防撞梁起了什么作用。

依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数据,车门防撞梁在2002年拯救了994名事故受害者。这些钢结构或铝结构的部件被安装在车门内部,从外面并看不到。有些采取的是垂直布局,还有一些采用对角线式,也就是从底部的门框一直延伸到窗玻璃的底部边缘。无论其具体位置如何,车门防撞梁都是作为一种额外的吸能保护层而设计的,它可以降低乘员可能遭受的来自外部的力量。事实证明,车门防撞梁在车辆撞击固定物体(比如树木)时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碰撞缓冲区

撞击缓冲区的概念是梅塞德斯?奔驰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其设计为在发生撞击时车身发生逐渐变形,以吸附事故中产生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撞击能量。车身改为这种可以变形的设计后,乘员所承受的强烈的撞击力就可以大大减小。

将车身结构分为乘员安全区和缓冲吸能区设计,乘员安全区应有足够刚度,不允许发生大的碰撞变形,以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且发动机、变速箱等刚性机构不得因碰撞侵入乘坐舱。缓冲吸能区在车辆碰撞时允许有较大的变形,以便合理的吸收撞击能量。使得作用于乘员身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过规定的人体忍耐极限。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容易忽视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浅析拯救生命的技术

全文点评:

了解了这么多的安全措施,现在再考虑购车或者改装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关注下这些安全措施?不要以为这么多的安全措施保护着我们,我们在马路上就可以肆意妄为。如果你超过自己的驾驶水平驾车或者你以不安全的方式驾车,最终都会对某些人造成伤害,如果不是对你和你的乘客,就有可能是对无辜的行人或者旅行者。在拥有了越来越多安全技术的同时遵守交通法规与过硬的驾驶技巧才是保证安全的最佳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