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屌丝”年代

 育则维善余言 2013-09-26
“屌丝”年代

“屌丝”年代

“屌丝”正渐渐进入主流语境,并得以征服平民文化,成为一个高接受度高使用率的“日常词汇”。 你可以说这是互联网的奇迹,但互联网背后则是平民文化为自己的代言。一个怎样的时代,才能产生“屌丝”这样的文化现象?而反过来,这个时代又将如何消化产生自“屌丝”群体的惊人能量?[详细]

“屌丝”的演进

这一最初来源于百度“李毅吧”球迷自我恶搞的称谓,先是被球迷们接受,而后飞速布满从贴吧到微博的中文网络世界,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号入座,并最终被定义为网络亚文化的一波新浪潮。

  • “屌丝”:中国网民通用身份

    过去一年中,“屌丝”这个词的演化很有意思。就像许多侮辱性词汇一样,这个词受到了它本来无法用于定义的那些人的欢迎,“屌丝”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一个通用身份。有(自称的)女“屌丝”、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屌丝”、在中国顶尖的大学和享有盛誉的海外大学读着博士学位的“屌丝”。“屌丝”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身 份,而“屌丝”小说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风格。(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详细]

    “屌丝”:中国网民通用身份
  • “屌丝”:对生存境遇的轻声自嘲

    事实上,“屌丝”一词的意义从诞生那一刻就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开始,他代表着严格意义上的球迷身份;后来,他是城乡结合部留着黄色爆炸头的迷茫青年;然后,他又是农村进城考上大学毕业却面临失业的凤凰男;再后来,他是“苦逼的”IT民工、三流记者、外企雇员……渐渐地,它已经不再关乎收入多少身高几何,也不再仅仅 是赤贫阶层的愤怒抱怨,许多最初的意义在传播中被淘洗掉,保留和增加的,则是更加宽泛和温和甚至黑色幽默的部分——例如对自我生活的一次审视,对生存境遇的轻声自嘲,对于自己不那么成功敢于说出来的勇气,甚至也可以是年轻人之间相互辨认的标签。[详细]

  • “屌丝”:不雅的表述下蕴含着无奈

    “屌丝”们自我评价“穷、矮、矬”,并和“高、富、帅”形成鲜明对比,自我评价恰恰代表了最广大年轻人最真实的面貌,而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迅速迎合大众的心理和趣味,则因为看似不雅的表述下实则蕴含着无奈和自嘲。有评论说,“屌丝”是小人物的集体自我认同,是这个时代小人物的形象代表,崇高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在他们身上纠结。这样的群体自嘲是解构现实的武器,也是争取诠释自己生活的权利。”[详细]

“屌丝”的烦恼

“屌”这个中文词让人想起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干着毫无出路的工作,几乎没有希望存够买车买房的钱,而房子和车子都是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标志,而且也被普遍认为是找到女朋友和结婚的基本前提条件。(日本《外交学者》杂志)

  • 一无所有的年轻人

    “屌丝”一直是作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等网上用语的反义词来使用的。没有人叫自己“高富帅”或者“白富美”。这种对立是“屌丝”身份兴起的重要之处,这暗含着一种观念——过去20年的繁荣大部分都给了一小撮有关系的人。同样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只有“屌丝”可以拥有“真正的对中国的体会”。在中国,年轻人一直都是一无所有,而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开始自愿把自己界定为一无所有的人。(日本《外交学者》杂志)[详细]

  • 中国年轻一代患上“焦虑症”

    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都在迅速转变。农村正在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城市化,就业市场的形势一夜之间就改变了,媒体和娱乐业的状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这些条件提供了许多致富机会,但也给年轻人在追寻中产阶级目标的道路上设置了巨大的障碍。24岁的上海白领倪璐说:“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英国《金融时报》)[详细]

“屌丝”的“平民主义”

“屌丝”一词几乎无害,这一点,也像是所有以“屌丝”自居的个体。也许是在其浑不吝的外表下,所能传递的相对严肃的信息: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成功学,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不值得歌唱,在英雄主义之外还有一种平民主义。

“屌丝”的“平民主义”
  • “屌丝女士”们不会被生活打败

    《屌丝女士》(Knaller Frauen)是德国SAT.1电视台晚间播放的一部喜剧小品。这部电视剧成功输出的“屌丝女士”形象不仅巧妙迎合了中国当下流行的“屌丝”精神,更是借助互联网令世界充分认识了德国人的幽默。 “屌丝”女士们是比较混乱、疯狂的,有的时候还有点不知羞耻,她们用一种快乐的,比较极端的方式来应对生活的疯狂。 《屌丝女士》主演玛蒂娜?希尔说:“屌丝”女士们是一群现代都市女性,她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单身女性,有事业女性,有单身母亲,你知道在德国有很多单身母亲,还有的是享受幸福家庭生活的主妇。我很高兴自己能够激励那些中国年轻人,很高兴看到他们并没有被自己每天辛苦疯狂的生活打败,而是能够自嘲地对待。”[详细]

  • “经济适用女”与“经济适用男”

    “经济适用女”的标准是 :身高158cm—172cm,体重45kg—55kg,披肩长发,性格温和,胸围B到C罩杯,不拜金,不花痴,小闷骚,月薪3000至6000元人民币,本科以上学历,会洗衣做饭,有责任心、有同情心,谈吐得体,知书达理。“经济适用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普通”:不丑也别太帅,不穷也不富。简而言之:平庸。但这种平庸预示着稳定。百度提供的信息显示,“经济适用男”现在是中国女白领心目中新的理想对象。(美国《大西洋》月刊)[详细]

中国有“矮矬穷”,美国有撸瑟,英国有“IT狂人”,德国有“实习生一代”,如此广泛的巧合和共鸣意味着,不是“屌丝”们占领全球,而是因为时代使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