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适合你的才是补药
2013-09-26 | 阅:  转:  |  分享 
  


适合你的才是补药

“见病不可乱补,一日误补,十日不复。”清代名医余听鸿在数百年前说的这句话,是指进补不当带来的危害:一天吃错了补品,十天也恢复不了。

现如今,人们总愿意花很多精力去了解吃什么来进补的问题。却很少花时间去审视自己每天正在吃的东西。人吃五谷,生百病。有太多太多的毛病都是我们自己吃出来的。要想调理身体,你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我应该吃什么”,而是“我不应该吃什么”。

进补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身体更加强健,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提醒,吃补品一定要依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正确选择。不然,不仅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比如,感冒时,吃人参、鹿茸、黄芪这类大补的东西就容易上火,可能流鼻血;而脾胃虚弱、身体虚寒的人,盲目吃凉性的补药,就可能要拉肚子。

保健保健,贵在一个“保”字;养生养生,重在一个“养”字。养生保健本来就是细水长流的事情。正如春雨贵如油,能够催化万物,唤醒天地间一切生物,可它是润物细无声的,不是暴风骤雨式的。

进补时,要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补品。服用补品的剂量,个人体质(是阴虚还是火旺)、年龄等都是进补时要注意的。剂量要适度,依据四季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补品。火旺体质不宜大补;阴虚体质则不宜服用寒凉性的补品、对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补”、“缓补”,而不可“骤补”、“峻补”,急于求成。

一样东西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体现在你对它有多么需要。什么东西最补?是你身体最需要的那一样。有时候你需要的并不少世俗意义上的所谓“补品”,倒反而可能是某个寻常食物。中医历来就讲究药食同源,也许一些不起眼的平常食物,却是你身体最好的补品。因此,你越刻意追求的,特别是广告大肆宣传的所谓“补品”,并非是你身体所需要的。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顺其自然,才是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