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化”

 昵称413468 2013-09-26

“人化”

(2008-07-30 12:20:36)
标签:

杂谈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神化”一说,如某人某事被“神化”等等,其实,“神化”也是因为被“人化”。

     昨跟好友在讨论关于“动态平衡”的问题,《易经》里面说“天行健”,宇宙没有静态,永远是动的。静只是缓慢的动态,没有真正绝对的静。譬如人坐在椅上好像很静,其实并不静,身上的血液正在分秒不停地循环,各个器官也都各司其职地工作着。这正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先辈们早就想好了的,你只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就能先前发展!

     多年的社会实践中,让我着实推翻了自已以往的很多旧思维跟旧价值观,也对前人一直教导自已该作如何如何的抉择,该做如何如何的工作,该进如何如何的公司,那就会有如何如何好的人生等等有了很深的认知。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动态的人生才是完美的,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还不算很长,我们是年轻的一代,可以借鉴的适合现在生存的经验跟方式实在是太少了,一般我们会固守陈规,按照祖宗的旧法、旧框框、旧教条、旧思维、旧价值观等等,一切按老调子唱,按“既定方针”办,因为这样去唱和办,最省力、最保险,既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会犯什么错误,即使出了问题,也与自己无关。于是,像很多做学术、哲学研究和教学等诸如此类者,只要守着几本经典,注释疏解,就可以过一辈子安稳的生活。这虽对文化遗产的承传有其意义,但学术、哲学创新,却着实谈不上。

      在观念上,也就是在思想和精神活动中,我们把整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万物,都变成了自己的对象——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彻底的被我们“人化”的方式。当我们把世界变成对象,就是确定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人类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就是人类作为主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角度和方式,去观察、描述、思考、想象和塑造世界。这样所得到的,必定就是一个“属于人的”世界,即“人类眼睛中的世界”。 并把自己同其他一切自然物加以区分,甚至以自己的角度看待一切。于是,地球上天空、陆地和海洋的自然存在物,就有了“资源”和非资源的区分,有了“好天气和坏天气”、“优越环境和恶劣环境”、“肥沃土地和贫瘠土地”的区分,大自然中自在生存的动物,也有了“益虫和害虫”之类的区分……等等。自然界原本固有的、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一样存在的东西,经人用自己的眼光这么一“看”,就成了与人有关的、能够或者不能够为人所用的东西。总之,人一旦把什么东西当作了对象,也就是把它纳入了自己的范围,用自己的眼光加以反映、描述、判断和选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几乎没有例外。因此,“人类眼中的世界”,就总是一个观念上被“人化”了的世界。

      这种“人类自我中心”的态度,暂不论其是非曲直如何,得失利弊如何,首先要肯定一点:它是一个事实,是人类迄今为止生存发展所特有的一个基本事实。

      所以,这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让我们必须按照“人化”了的方式去生存,有多少人可以背离跟正视某些过气的“人化”,去发掘跟实践一些合理的“人化”,而推翻愚昧的“人化”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