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其庸学术馆将成惠山文化名片

 老街茶馆图书馆 2013-09-27

原标题:冯其庸学术馆将成惠山文化名片

第五馆“佛缘遗迹”

学术广场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

故乡纪念

建学术馆展冯其庸学术成就

如何用自己的毕生文化积累为故乡做点实事,是冯其庸老先生一直念念不忘的事。2009年,无锡市惠山区前洲镇为弘扬国学,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决定兴建“冯其庸学术馆”,打造前洲的文化品牌。经过多方论证和听取各方意见,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冯其庸学术馆”于 2010年1月9日奠基。

按照规划,冯其庸学术馆的地点定于惠山区前洲街道锦绣公园(曾被誉为“中国乡镇第一园”)南部,该馆占地面积8580平方米,两层主体建筑实用面积2200多平方米,设“稻香家世”、“艰难学程”、“翰墨余香”、“瀚海孤证”、“佛缘遗迹”5个分馆。前洲方面特邀原无锡市名人纪念馆建馆布馆方面的专家陈瑞农、夏刚草、许墨林等共商布展,并聘请有着丰富设计经验的台湾专家团队进行设计,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风格为“以传统元素表现的现代建筑”。

冯其庸老先生一生学术钻研执着,做人更是低调谦虚。起初他并不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学术馆,但出于浓浓的乡情,再加上故乡当地官员多次上门拜访做工作,开建冯其庸学术馆最终得到老先生的肯定和支持。

如何把学术馆造好?冯其庸老先生为此投入了大量心血,整个学术馆建设,从设计方案、馆藏实物收集到最后的布馆,冯老多次亲临。今年9月25日,九旬高龄的冯其庸不顾年事已高,又一次回到家乡,亲临每个展厅,花了两个多小时,对每段文字、每件手稿、每张图片都认真推敲。“当时老人还特意提出要建造一个石刻馆。”冯有责回忆说,出于为家乡做点实事的念头,冯老先生将自己浸润几十年心血收藏的珍贵文物捐给了故乡,用于学术馆的建设。其中包括家中的28件石刻精品,冯老先生指定要将这些石刻放置在馆内的一个展厅中,并将这个展厅取名为“佛缘遗迹”。

同时,学术馆将珍藏冯其庸捐赠的33卷个人文集,以及部分手稿、藏书等。他还将创作一批以西部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画新作以供展示,加上以前创作的代表作品,所捐赠的书画作品约80件。展品中还有他晚年追踪玄奘足迹、在大西北学术考察期间所拍摄的一批珍贵摄影作品。

据介绍,冯其庸教授曾积数年之力,绕塔里木盆地一周,两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先后6次到古龟兹国(今库车)。当年玄奘在古龟兹国停留两个月,并记载了该国昭怙厘东西二寺,中间有河隔开。冯其庸教授第6次才绕道到东寺,见两寺均存遗建,中间依然大河相隔,拍到了难得的东寺照片。他饱览了该国的奇山异水,留下珍贵的摄影作品。此次馆内陈列的正是冯其庸老先生拍摄的有关玄奘取经时出国的国内路线和归国的国内路线。据悉,本次包括珍贵文物、手稿、书画在内,冯其庸共捐赠出了400多件展品。

记者探访

学术馆内有丰富藏品

在即将开馆之际,记者日前来到冯其庸学术馆先一探究竟。走近冯其庸学术馆,看到的是一座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的两层建筑,从空中俯视,则如一枚方方正正的中国篆刻印章。馆体以灰白色为主基调,造型简洁流畅,外墙融入中国古典建筑透景式风格,显得十分古朴大气。在学术馆广场东南角的小山坡上,一座2.6米高的冯其庸全身铜像呈现了当年“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的形象,在冬日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馆内的数百件藏品琳琅满目,其中不少都是珍贵文物,还有冯其庸老先生在文革期间跨年度,耗时7个多月,用朱墨两色誊抄而成的手抄本《红楼梦》。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冯其庸家中的《红楼梦》被当做黄色小说被抄走。爱书如爱命的冯其庸在痛心之余,托朋友悄悄借来一部影印庚辰本《石头记》,在夜深人静之时秘密抄写。冯其庸对此感慨万分,赋诗一首:“《红楼》抄罢雨丝丝,正是春归花落时。千古文章多血泪,伤心最此断肠辞。”而今,虽然历经45年的岁月,但这本凝聚了冯其庸老先生心血的手抄本《石头记》依然保存完好,将作为开馆之日展出的展品。

此外,在冯其庸学术馆还收藏了由冯老捐赠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标本、汉画像石、佛菩萨造像、陶器、瓷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由28件石刻精品组成的“佛缘遗迹”展厅最夺人眼球。在这批总重5吨多的石刻中,集中展示了从汉朝、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各类石刻佛像、石造像、画像石等,内容丰富,镌刻精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曾任中国汉画学会首届会长的冯其庸,对汉画像有着渊博知识和卓异认识。此次捐赠的石刻中就有5件汉画像石,其中,弥足珍贵的是,有4件汉画像石上还刻有篆体文字,为目前国内所保留的汉画石中所罕见。两件北魏时期的造像石,是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冯其庸为其题写了“北魏遗珍,灵光照世”八个字。一件高95厘米的宋代石经幢也是冯其庸石刻收藏的得意之作,国内现存的同类石刻也已屈指可数。还有2件明朝时期的镏金佛像,造型生动简练、形态逼真传神。老人捐赠这些藏品时还特地叮嘱:“保管时要做好防水,不能见阳光。”

“如此丰富的集中展示,这在省内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是第一家。”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无锡博物院常务副院长陈瑞农情不自禁地感叹说。

未来展望

国学文化的传承发扬

“学术馆虽冠我之名,但它是前洲人民的学术馆,是用来培养下一代的。”冯其庸在参观初建成的学术馆时曾这样对前洲街道党工委书记莫治中说道。据冯有责回忆,冯老无偿捐献出他多年所藏,对学术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学术馆真正活起来,让参观学术馆的人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所学习有所得。他也透露,等学术馆正式开放后,冯其庸老先生会再次专程来学术馆,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学术馆建成后,除展示冯其庸的学术成就外,还将配套设置有关的图书、字画、工艺纪念品专卖,不定期地举办讲座、书画展览、学术交流等。”前洲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冯其庸学术馆建成后必将为无锡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在展示冯其庸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将成为国学研究教育基地和开展国学教育的基地,促进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地方的文化名片和对外交流的文化窗口。

此外,学术馆配套设置了阅览区、多媒体互动区、手工操作区等。

同时,无锡前洲街道充分发挥学术馆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中小学成立了少年国学班、书画特色教室,开展了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书画等活动,用传统文化陶冶下一代。虽然学术馆尚未正式开馆,但自上月起,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已络绎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