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作伪版图”大揭秘

 夜行丫 2013-09-28

陶瓷“作伪版图”大揭秘

2010年11月27日


收藏热和作伪热是一对孪生兄弟。历史上伴随着收藏热也掀起了仿造热潮,宋代仿商周青铜器,民国仿明清官窑,但最凶猛的仿造潮就在当下,巨量赝品从全国各地的作坊流入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 

    有人说,文物造假在全国如今已形成一个“作伪版图”,如河南主攻陶瓷、三彩,沪浙一带擅长书画作伪。就拿普及面最广的陶瓷收藏来说,如果摸不清国内陶瓷作伪的基本版图,必定是上当没商量。 

    福建:高仿建窑的基地 

    老陈在古玩圈摸爬滚打多年,十分关注作伪技术的发展。在京城一次小范围的收藏聚会上,一向出言谨慎的老陈抓着资深藏家老李的手,诚恳地说:“你老兄买的这批建窑盏都是赝品啊!”敲开盏,果然是新瓷接老底,这批让老李损失惨重的高仿建窑来自福建。 

    建窑以黑色釉居多,更以奇特的窑变效果闻名于世。建窑所在地——偏僻的闽北小城建阳刮起了一股制建盏的风潮。 

    “早期的建窑仿品很容易鉴别,因为建盏底足的时代特征很难模仿,宋代的胎土颗粒适中,窑工切削痕迹娴熟流畅,新仿品胎土要么过于细腻,要么过于粗松,人为添加的粗颗粒杂质很明显,切削痕迹拘谨呆板。有时不用看实物,仅凭照片就可分辨。”老陈说。但最近几年,建窑的仿制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最容易让行家打眼的就是新瓷接老底。 

    笔者曾在建阳的一个小作坊内看到,工人正用最原始的手工拉坯方式仿制建盏。1000多年前的宋代工匠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享誉世界的“天目瓷”。作坊角落里散乱地堆放着宋代建盏的底足瓷片。作坊主老张告诉笔者:“接底有两种方法,冷接和热接,冷接就是先烧好仿制品,然后沿着釉痕切割,同时将合适的宋代底足切割得严丝合缝,用胶粘牢。热接则是在老的底足上直接安上新的胎土,上釉入窑烧成”。 

    河南:一地钧窑代卖药水 

    北京潘家园的地摊上,成堆的钧窑随处可见。在河南禹县钧台,这样的场景更多。钧窑很早就有人仿制,清代、民国都有尝试,但真正大规模的仿造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河南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被称为“钧瓷之乡”,也是国内钧窑作伪水平最高的地方。小镇钧窑作坊随处可见,玻璃架子上下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种形制的瓷器。有的小店左边摆着钧瓷仿品,右边就摆着高锰酸钾药水,那是褪掉新仿瓷器浮光的常用武器。 

    景德镇:元青花仿品超市 

    2.4亿元成交的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图》,刺激了景德镇人对元青花仿制的热情。这些年,景德镇仿古瓷一条街樊家井成了一个巨大的元青花仿制品“超市”。店铺里摆放不下,街边成堆码放着器型硕大的各类仿元代瓷器。

    一些小作仿为了节约成本,厂店一家,就在店内狭小的空间里当着顾客的面修坯、上色,毫无顾忌。街边随处可见的是所谓的低仿“一眼假”,真正的高仿品有着隐秘的销售渠道,很少在店内展示。 

    除了元青花,景德镇还仿制明清官窑,这里已成为中国历代名瓷仿品的集散地。 

    近来,由于藏家对这类仿品警惕性很高,景德镇仿制的品种有日渐扩大的趋势。在樊家井街边的一个小店,笔者发现了一堆仿制的喜字罐。清中期的喜字罐存世量大,价格便宜,以前基本没人仿制,现在居然也出现了仿品,由此可见仿制品的竞争有多激烈、普通工匠的利润有多微薄。

    现在的社会太厚古薄今,这些高仿瓷,工艺精美,制作讲究,为何不尝试做些更有价值的原创工艺品呢?但市场喜好决定了产品方向,或许这也是仿制者们的困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