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镇”是如何实现“扩权”的? 众所周知,乡镇是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四级行政单位中的最基层政权。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东南沿海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先后涌现出一批经济强镇。如浙江的龙港镇、江苏的盛泽镇、湖北的龙泉镇等,这些乡镇依靠地方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人口规模、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超过了一个中小城市。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权小责大”的限制,蓬勃的乡镇日趋感到被“捆绑”了发展的手脚。 为此,2010年4月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全国13个省的25个经济发达镇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从中央对试点强镇扩权一年来的实效看,职权“松绑”确实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温州要建“镇级市” 提到地方政府扩权改革,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曾多次扩大部分经济发达县(市)经济管理的权限。其实,“强镇扩权”改革也不例外,早在去年中央各部委下发通知之前,2007年时浙江温州就曾首推过“强镇扩权”,被视为乡镇政府开始向上级政府表达权力诉求的开端。但后来由于推行中遇阻而中途“夭折”。 时隔三年,当有了中央政策对“强镇扩权”的支持之后,2010年温州旨在推进小镇城市化进程的“强镇扩权”的话题再次被提上议程。而且温州市委书记邵占维还表示要把乐清市柳市镇、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等五个试点强镇建设成为“镇级市”,这一概念的提出的确有些让人吃惊,而且还引起了一阵热议。 不妨就以龙港镇为例,龙港是闻名中外的不锈钢经济集群。前些年,这里狭窄的车道上一片嘈杂,人力车、摩托车和私家车争相抢道,货车毫无秩序地停靠在市场和商铺门口。然而,这里任何一个貌似普通的行人,都有可能是个身价几千万甚至过亿的生意人。这里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已将近40万人,规模与温州泰顺、文成两县相当,而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则分别是泰顺、文成两县的两倍多。 龙港等五镇被确定为试点强镇后,温州市加大对试点强镇用地、财政、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县(市)派驻强镇部门的权力,并建立了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镇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招投标中心。同时,试点强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实现“高配”,可以参与县(市)政策的决策,这的确有些向“镇级市”发展的趋势。 “绸都”盛泽镇四措施扩权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作为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有着“绸都”之称号。在30多平方公里的镇区内,竟然集聚了2300多家纺织企业、5300多家纺织商行,常住人口达30万人,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90亿元,经济指标超过了内陆省份的部分地级市。但限于镇级行政编制,目前全镇党政机关却仅有不到百人。 针对以盛泽镇为这种典型的“车大马小”限制乡镇经济发展的现象,在省市两级政府的主导下,县政府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措施来推动“强镇扩权”改革工作。首先,试点镇按照副县(处)级管理;其次,把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试点镇便民服务中心进行“一站式”服务。另外,还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再者,上级政府在一般预算收入分成比例、财政收入超收返还和土地出让金留成等方面向试点镇倾斜,增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最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让有条件的农民有序转为市民,并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把村镇建设成现代新型小城市。 龙泉镇迎来一份“厚礼” 说起龙泉镇可能鲜有人闻,不过提到“稻花香”白酒几乎无人不知,稻花香就产自湖北宜昌的龙泉镇。这个空气中飘溢着酒香的小镇,在当地甚至全省都是让人羡慕的地方。它凭借着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去年实现财政收入2.71亿元,比宜昌部分区县的财政收入还要多。但这个令人羡慕的小镇,却越发达矛盾越多,喜人的经济指标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 不过,今年3月份中央编办对龙泉镇的考察团给这个小镇送来一份“厚礼”,考察后该镇将正式被列为“城镇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也就是意味着龙泉镇的行政权力将扩大,过去乡镇管理体制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的束缚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比如说,之前龙泉镇街头的路边,停着大量载客摩托,镇上卫生状况并不太好,街道两边都是成片的私房,摩托车、电动车到处穿行,全镇只有一处十字路口设有红绿灯,更看不到交警的身影。自从前不久宜昌市在镇上设立一个城镇执法监察中队,尽管只有5个人的编制,但镇上的秩序和街道容貌已有明显改观。 李哥庄镇的“高配置” 山东青岛胶州市李哥庄镇是“中国制帽之乡”,75平方公里的镇域面积内聚集着制帽、发制品、木器、工艺品、先进制造业等五大产业700多家企业,90%以上的农民在二三产业实现就业。据了解,2008年以来李哥庄镇的财政收入保持30%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而且,镇党委书记李述献曾表示今年的财政收入预计能达到1.6亿。 其实,李哥庄镇的特色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快速发展,与几年来上级政府不断向该镇释放权力分不开的。从2008年起,胶州市对李哥庄的城建配套费全额返还,土地出让金按一定比例返还。另外,前不久李哥庄镇又拿到了青岛市550万元的财政补贴。这些都为李哥庄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财政资金支持。 上级政府对李哥庄镇下放的不仅仅是财权,对行政执法权也给予了适度的释放。“2009年,山东省法制办下文,对重点镇下放行政执法处罚权,我们当年6月就来李哥庄设了分队。”胶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李哥庄执法中队队长朱清春告诉大众日报的记者。另外,胶州市在该镇还设置了李哥庄公安分局和消防支队,当地的群众和县市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基本没有差别。 当然,国内“强镇扩权”方面的树立典范的乡镇远远不止以上这些。不过,浏览乡镇实现“扩权”的路径,无非也就集中在财权、事权和人事权三个方面。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级政府还需对基层政权逐步适度放权,因为城市化本质就是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更应强调其自身的空间组织、产业聚集以及人口聚集规模。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秀山所言:“未来城市化应只有大小之分,逐步淡化行政体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强调城市的自主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