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父母“欺骗”我们的事

 d3stz 2013-09-29

近日,一则名为那些年爸爸妈妈骗我们的那些事的帖子火爆网络,各种年龄段的网友纷纷留言跟帖。不少网友称,这个帖子让他们的回忆充满趣味和温馨。 屋子里打伞会长不高;西瓜子吃进肚子会从肚子里长出西瓜;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扫大街、

  近日,一则名为“那些年爸爸妈妈骗我们的那些事”的帖子火爆网络,各种年龄段的网友纷纷留言跟帖。不少网友称,这个帖子让他们的回忆充满趣味和温馨。 “屋子里打伞会长不高;西瓜子吃进肚子会从肚子里长出西瓜;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扫大街、挖大粪……”相信我们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被这些“谎言”欺骗的时候。父母怀着最质朴的期望,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提时的我们一份最直白的教育。尽管这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但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已经为人父母,我们依然会用某些善意的谎言延续在我们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不少网友认为,这也是一种传承,一种亲情的传承,一种传统习惯的传承。生活中我们鄙视谎言,讨厌说谎,但对于那些善意的谎言,我们又该怎样的面对?

  曾经的“美丽谎言”成为美好情结

  无论是60后还是70后甚至80后,小时候的我们都被父母用这样的“美丽谎言”欺骗过,记忆深刻。这些“谎言”如今也被我们运用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

  白领叶女士告诉记者,“屋子里打伞会长不高、西瓜子吃进肚子里就会从肚子里长出西瓜、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等说法,相信我们这一代人都听父母们说过。而且,当时的我们都对这样说法深信不疑。渐渐长大后,心里明白这种说法的不可信,但感情上却始终无法真正去否定。或许,对于这一代人来说,这样的“谎言”已不仅仅是一句说词,更是对过去岁月和童年的缅怀。叶女士说,小时候的她经常会追问父母自己从哪里来,因为她在当时的玩伴里年龄最小,常常被大家欺负,每当她抱怨自己的“不幸”时,总会听别人说自己是被捡来的,才不受欢迎。所以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曾经困扰她很长一段时间,父母、邻里的戏言,让她的这种困扰更加深刻,这或许也是她小时候特别爱哭的原因之一。

  叶女士回忆称,小时候的她,平时很乖巧,但一旦哭起来就没完没了。她的母亲因为她的哭闹无法睡觉,白天还要继续上班,最后累出肺病。正好那段时间,邻里有位大嗓门老太从乡下来,孩子们见了她都害怕躲避,叫她“老虎外婆”。父母趁机告诉她,若她再无故哭闹,就让“老虎外婆”叼了去。这招真的很灵,从此,只要这个老太在家,她绝对不敢再放声大哭。叶女士坦诚说,其实这些招数,至今我们都在沿用。我们的孩子也常常被我们用这样的“谎言”吓唬。她的女儿经常会打着小纸花伞在家里过家家,每次她都会告诉女儿,家里打伞会长不高。女儿有时不服,她就会找同辈里长得不高的阿姨或叔叔举例,效果出奇的好。还有一招也是她一直惯用的,就是女儿读书不用功,她就会说,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扫大街,没有漂亮衣服穿,没有公主鞋穿,也没有王子喜欢她。小女儿每次都带着愁苦的眼神看着她,然后默默地去做她的作业,很认真,很投入。当然现在女儿长大了,这些招数再也用不上了,但女儿看到比她小的孩子,也会很自然地用这招去对付。这或许真的已经成为一种情结,深深扎根在心里,变成一种习惯,无需刻意记住,却始终无法忘记。

  叶女士说,渐入中年的她,至今回想起儿时的这些趣事和趣言,心里依然感觉暖暖的。这种温暖单纯而质朴,没有杂质,没有附带条件。尽管这些说法都被称为“谎言”,但这种“谎言”却让一代甚至几代人留下美好而纯粹的回忆。

  “谎言”善意也需要用心解读和引导

  不可否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说谎的时候,这与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能撒谎”的行为相悖,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孩子的误解。所以,父母的表达和及时引导是关键。网友“翱飞”在自己的博客中说过这样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或许对家长们有所启示。 “翱飞”说:女儿最喜欢听我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每次他都搜肠刮肚的精选“优秀儿童历险”绘声绘色的讲给她听。时间久了,就没有那么多优秀的经历可选了。倒是那些似乎“见不得人”的儿时故事引发了女儿的兴趣。原本以为不太合适的,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一直提倡要常常提拔孩子的善,少抑制孩子的恶。多提拔孩子的善是培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体系,是帮助孩子明白做正确的事,只是因为这样做是正确的,而不是因为害怕被罚才做。

  一次睡前故事的时候,女儿问:“爸爸,你小时候撒过谎吗? ”他坦诚地告诉女儿,爸爸撒过谎。那时候还在小学,学校要求少先队员必须佩戴红领巾才可以入校。早上上学走得匆忙,到了校门口了才想起来,再回去取已经来不及了,硬着头皮到了门口想侥幸过关。可负责检查的同学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到他没带红领巾,就不让他进校。他当时撒谎说:“红领巾是昨晚落在教室里,就让我进去吧。到了教室就带上。 ”以为就可以进去了,可是对方却说要陪他到教室找。他傻了眼,慌了。但还是爱面子,硬着头皮走向教室,心里扑通扑通地跳,想着“该怎么办,惨了,我还是班长呢。丢人啊”。来走到教室里座位前,他放弃了继续说谎。因为第一次撒谎已经够他受的了。他鼓起勇气承认了错,却得到了对方的谅解,还赞赏他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女儿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讲完了他问女儿:“你觉得撒谎的滋味怎么样?你撒谎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如何啊? ”女儿笑着说:“不好受,害怕被别人知道,自己不好意思;但一旦被人知道了,就更不好意思了。 ”

  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我们都有过撒谎的念头和时机,不同的是,每个人面对这种念头和时机所做的选择不同,而这样的选择,从某种层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谎言的“善意”,网友观点不同

  关于谎言这个话题,不少人对把谎言分为“善意”和“恶意”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网友“索索”认为:怎样才算善意的谎言?都说是为了好,可是好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时候就要靠感觉。如果家长的好是正确的,那么无可厚非,照做就对了。如果不是,那就要靠你自己去争取。不管他们是否反对。不要因为他们的好而迷失自己,到时候没人替你买单!如果你是对的,不要失去那份信心,信心不是别人给你的。不要纠结于他们是否善意,你要有自己的方向!

  网友“不想说谎”称: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说谎就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的。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 ”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网友“玄武-回归”说:“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善意的谎言不扭曲人性

  很多人在看了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 《最后一片叶子》后被深深感动,而这样的感动就源于作者笔下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类似这样的善意谎言在生活中不一而足:有五个矿工在一次事故中,被困在矿中,他们必须要有一个人来报时才知道外面的时间,那个报时的人每小时给他们撒谎说过了半个小时,使他们有信心活了下来。曾经有一位教师,撒了一个谎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他能当作家,那一个具有艺术天赋……在老师的指点、熏染、鼓励和塑造中,孩子们变得勤奋刻苦,懂事好学。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小村也因此闻名遐迩。人们都以为这位老教师能掐会算,其实,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将一个美丽的谎言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一粒种子在土里,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一个母亲与丈夫离婚了,当时孩子还不懂事,这位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员,现在在国外,过些日子就会回来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期望,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缺少一个成员而苦恼、自卑过。后来,母亲梅开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她又对孩子说:你爸爸从国外回来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情同父子。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见外,也对孩子视如己出,每日给孩子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他终于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亲爸爸,虽然也哭了,也为自己受到欺骗而苦恼,但是,他终归会明白,母亲的正确选择,给了他快乐的童年和健康的心理。

  父母的一句“谎言”,可能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善意的谎言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标签: 父母 爸爸 父亲
分享到: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