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就要牛吃草——二般牌反刍学习法

 神禾塬 2013-09-29
不疯魔不成活,作为一个以二著称的人,就是要时时搞点新意思。
    一直对学习方法感兴趣,希望能找到《九阴真经》,最近略有小得,遂作此文,献给爱学习的你。

    牛,是一种伟大的动物,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它有庞大的体格,承担着繁重的劳作或哺乳重任,而摄入的却是蛋白质含量最低的食物。这种供需之间的巨大矛盾,造就了牛特有的消化系统,和特殊的消化吸收方式。
    牛有4个胃,所以在能进食的时候,牛会用最短的时间,吃到最大量的草,囫囵吞枣地把4个胃都填满,因为不如此可能就会饿肚子。肚子填满以后,它才会把4个胃里的草一一吐到嘴里来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简而言之,牛吃草分为两步,囫囵吞枣+细嚼慢咽,唯有如此,才能满足它的营养需求。

    学习,也有着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无限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可以借鉴牛吃草的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
    那就是,先把要学的知识,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会记住了再说,有时间再慢慢思考、消化、吸收。

    1、背什么?
    不是所有内容都有值得花时间去背,要挑关键的东西背。
    语言类科目,背经典文章、经典句式。
    理科类科目,背知识点、公式、定理,经典题型。

    2、为什么要背?
    语言要背,好理解,因为要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没有足够的输入,没得输出。
    理科为什么也要背?先不讲道理,举个例子。下棋如果是一门学问的话,应该算理科了吧,先说围棋,作为基本功,要背定式,背死活题,背棋谱,有个说法,背熟10篇名局,可成业余高手,背的效力可见一斑。再看象棋,湖北柳大华大家都知道,号称“东方电脑”,可以盲战几十个业余高手,为什么?人家脑袋里装着成百上千盘的棋谱呢,根本不假思索,见招拆招。还看过一篇介绍高考经验的文章,主角不甚聪明但用功,他就用反复大量背题的方法搞定了数学得了高分,因为主要的题型就那么多,背熟了之后一定会有感觉,会触类旁通。话已至此,不用再多讲什么道理了吧。

    3、为什么要反刍?
    其实,知识在人的大脑里,是会自动发生化学反应逐步消化的,这是自动的反刍。例如,我们有时会顿悟,其实顿悟之前,已经有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累积到了临界点,才有了顿悟这个揭盖子的动作。
    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更要追求主动的反刍。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孔子,孔子说过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两层意思,一是要时习之,二是乐。孔子那个年代,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是五经之类,唐诗宋词民国散文这些中华文化的经典都还没有问世,都已经觉得很有乐趣,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果还不能享受学习之乐,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还有一句话广为人知,但做到的却不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是十遍,十遍印象不够深刻;也不用千遍,百遍足矣。现实中也有很多例子证实这一说法,比如学英语,新东方、李阳等都有类似的成功案例。
    反刍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印象,进而一点点理解、消化、吸收并触类旁通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的内化过程。

    4、如何反刍?
    所谓反刍,就是背会记住了以后,继续不断背诵、思考的复习过程。
    常规性反刍:就是日常学习中的复习。每天把学习内容在大脑中过电影,关键部分多过几遍。
    专门性反刍:有意识的利用各种碎片时间或专门时间,把记忆中的知识,有意识的拿出来回忆、背诵、默写、欣赏、思考,可能不是每一次都能有所得,但是多次以后,一定会有顿悟,会有触类旁通,这就是所谓吃透的过程。
    要像牛一样,把反刍当做一种习惯性动作,上百次的反刍,一定可以实现量变到质变。

    以上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法,还没有经过实证,需要进一步细化。当然,不能指望它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相信这方法至少是局部有效,甚至是极有效的。
    特别是那些浓缩程度较高,有深度,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应该是最适合这个方法的。
    当然,二般人的独门绝技,估计一般人学不会也不愿学,这得花多大功夫啊,有这么二的人吗?
    欢迎拍砖,真理是拍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