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旧金山 今天到了旧金山,游览了很多地方。一些景点都是到此一游,立存此照,便匆匆离去。 早餐后,在旧金山的唐人街逛逛。这条街店铺的招牌彰显了我们的汉字书法魅力。耳畔传来的都是我熟悉的话语,感到亲切、温馨。 八点,大巴驶往九曲花街。因为旧金山市区都是不断的上坡下坡。这段街道,有“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之称。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为使安全交通而刻意设计建造。现在却成了旧金山最美的一条“花街”。在这里特意修筑了花坛,中间是行车道,花坛两边是观光道,紧挨着的就是民居。车行至此,只能盘旋而下,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 我们从右边拾阶而上,一路赏花一路拍照。车道两旁种植了黄杨和龙柏绿篱,如矮矮的篱笆围成了大小形状不同的花坛。花坛里遍植萱草、菊花和美女樱等许多秋冬季的花花草草。 两旁人行道边长着姿态各异的翠绿蔷薇、龙柏和塔柏,还有那张开枝干的梧桐光杆。 令我惊奇的是,有一户人家的门口种了独独一簇巴茅,很像我的家乡过去编草鞋用的萌杆。银灰灰的、毛茸茸的花穗伸过窗口,随风摇摆,富有野趣,煞是别致。 下一站是去旧金山艺术宫。它是1915年为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所建,但会后就被废弃了,直到1962年重修。这座仿古罗马废墟的建筑,给游人带来了视觉美的震撼。艺术宫前的水塘里有天鹅和水鸭在清澈的水上嬉戏,像是在艺术宫的水中倒影里捉迷藏。别有一番艺术栩栩动人于自然之中的审美情趣。 接着,我们来到了旧金山的象征性建筑,世界闻名的橘红色金门大桥。在淘金热年代,这座桥如同是通往金矿的一扇大门,因此而得名。 金门大桥在桥梁建筑学上是一个创举。这座大桥在修建前颇具争议,因而用了很长时间对它进行了可行性论证。1928年提议建造,5年之后才开始动工,直到1937年才建成。 由于金门湾海风特别大,所以采用了独特的斜拉式设计。它只有两大支柱,利用桥两侧的弧形斜拉钢线将沉重的桥身高高吊起。正是这种设计才确保了大桥抗风、抗震。为纪念设计者史特劳斯的贡献,他的铜像永久立在桥畔。 我们来到渔人码头,乘坐观光游轮沿着金门海湾一路慢悠悠地前行。航行中,不断有海鸥飞来我们的上空盘旋陪伴。那只胆大的,就飞到我的身旁。我在手掌上放了一块饼干伸出去,海鸥用嘴轻轻一叼,扑扇着翅膀忽地飞向远方。我一直望着它飞翔,仿佛一个挚友临行前向我告别,要去那遥远的地方追逐他向往的梦想! 游轮至金门大桥底,沿桥墩一圈绕回到起点。码头广场海鲜一条街上的大海蟹、龙虾、鲍鱼、枪乌贼、海胆、鲑鱼、鲭鱼和鳕鱼等海产品,紧紧吸引了我这个“海鲜虫”的眼球而为之流连忘返。中餐,尝了鲜美的大海蟹,那舌尖的快感真是难以言表。 在大巴车等人时,我看到三五成群的海鸥在路边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啄食。有的还走到行人的脚旁,似乎要与游人同行。它那东望望、西瞧瞧,好像要与人同乐的走路神态,也许会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 去往双子峰,路过六色旗街。司机放慢了车速,看到了许多同性恋者聚集在一幢两层小楼的二楼走廊上喝着咖啡聊天。 大约2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双子峰顶。站在峰顶,我绕了个圈全景鸟瞰:前方蓝蓝的天空、火红的金门大桥、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阡陌的街道,整个旧金山尽收眼底。不由得心胸开阔,从心底由然而生要张开双臂飞翔的愿望! 游毕,立马上车到阿拉摩公园旁观赏六姊妹楼。这是维多利亚时代安女王式的建筑,人称彩绘仕女。 这六栋房屋风格同中有异、各具特色。虽经历了多次地震,但依然矗立着。 留影后,我们就去了旧金山的市政大楼,它与美国的国会大厦一模一样。大楼的顶部是鎏金的,更显得尊贵华丽。 参观完市政大楼,我们满满的一天行程就告结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