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衔制的理由是军官不自信

 刘远景 2013-09-30

军衔制的理由是军官不自信

       /刘远景

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军队的每个正式军人都有一定的军衔,尽管语言各异,称呼不同,阶等大致都一样。军衔分:一,元帅;二,将军(大、上、中、少);校官(大、上、中、少);三,尉官(上、中、少);四,士兵(分士官和士兵):士官(123456);士兵(列兵、上等兵)。从士兵到元帅,有二十个等级,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晕头转向。

军队不是有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这些官职吗,为什么还要分设这样多的军衔呢?

回答很简单:军官不自信,怕下级不听自己指挥。军官的职务不能写在脸上,也不好写在军服上,只好在军服上做个标志,以告知下属以他的军人阶等,并且在军服的质料上加以区别。士兵的军服都是皱巴巴的,而军官的军服却是笔挺挺的,军官在形式上就显得威严多了。

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人,结构上几乎没有区别。你要一个士兵或者下级军官绝对服从地听上级的指挥,凭什么?一个中校军官与一个上等兵相比较,中校军官可能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某个上等兵。但是在军队,上等兵就必须听从上级军官的指挥,下级服从上级,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这是不可动摇的。话虽然这么说,任何人长期在别人的指挥下生活,都容易产生厌恶对方的情绪,特别是下级军官和士兵由于年轻,接受的新思想和信息比年长的人多,容易鄙视上级军官,对上一辈人的孤陋寡闻,不懂装懂嗤之以鼻。军队是绝对不能容许下级军官和士兵有这种情绪的,国家会以一切形式,以操练,阅兵式,演习,队列,训示,内务整齐划一,(我也当过兵,一直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床上的被子要折叠得那么整齐)军衔来提高军队官员的威信,以保障一旦战争爆发,军队能够下级服从上级,士兵必须服从军官,下级军官必须服从上级军官,不能有一个例外。

作为一个上级军官,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当一个军官面对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时候,当他的判断和决定关系到部属成百上千人的生命的时候,他会经常拷问自己:我比下属强吗?我凭什么指挥这样多人?更上一级的军官也懂他们的心理,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威信和自信心,弄个军衔牌子别在他的军服上,就是培养下级军官威信的方法之一。当一个列兵看到团长的军衔是两条杠三颗星时,会油然而然地生产生一种敬畏:唉呀,上校喂!好大的官!其实,上校与列兵的身体长得都要一样,甚至身体素质还不如你列兵好呢!

说穿了,军衔,是吓唬人的。

军队还经常以繁文缛节来加强军队正规化管理,这些繁琐的管理程序劳累了下级,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上级军官的威信和自信心。历史上有些有本事的大军官就不喜欢这一套,比如西汉的李广大将军是抗击匈奴的大英雄,他的军队每到一地,他总是找个有草有水的地方扎营,派出哨兵到十里之外,然后要求所有官兵好好休息,饱餐一顿。他去看看放哨的士兵后,睡觉前只听一下各个部队的驻扎情况,从来不批阅文件,除了皇帝刘彻的圣旨,他的部队不保留任何文件,他还经常与士兵或者下级军官做做游戏,输了赢了都哈哈大笑一场。与李广同时代的另一个将军叫程不识,程不识是主张正规化治军的,他带部队到一个地方安营扎寨,回报行文要到下半夜才休息。后来程不识自己是这样评价李广带兵的:“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李广和程不识这两个将军的:“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版2870页)

我认为,一个部队的战斗力在于令行禁止,更在于官兵一致的团结合作。我当兵时,穿的军装与红军的军装是一样的,现在的军装太复杂了,军帽硬邦邦,军装肩膀上硬邦邦,穿上这样的衣服肩不挑,手不得提。我不明白这与部队的战斗力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完全是形式主义。军衔制只能诱惑军人的当官欲望,不能给部队带来战斗力。一支部队如果团结一致,官兵亲如兄弟,军事技术过硬,长官以身作则,还需要那些形式主义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