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

 昵称13841605 2013-09-30

 

 

 上午看完昨天的《我是歌手》心情一直久久不能平复,黄妈的一首《剪爱》我一直单曲循环到现在。本来不想写什么,但是刚在微博上看到秋微小姐曾经写过的一句话“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所以让我有了兴致好好讲一讲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1986年,黄绮珊离开家乡重庆到广州闯荡,就是在这时间,她结识了台湾作曲家涂惠源,之后两人相恋,并于1991年成婚。婚后处于事业巅峰期的黄绮珊随涂先生远赴台湾生活,并基本停止了演艺工作,只在1994年两人发行过一张唱片《躲在音乐背后的人》。五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在音乐理念上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婚姻破裂,于96年离婚。这场感情的浩劫已经是黄妈的第二段婚姻,陷入感情事业低谷期的黄绮珊一度奔溃到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才活了下来。离婚之后,涂先生就创作出了这首《剪爱》,连同他为黄绮珊量身定做的另一首歌曲《听海》一并收入张惠妹的第一张专辑之中,并红遍天下。

 

17年来,黄绮珊讲她从来没有唱过一次这首歌,不是不会唱,而是不敢唱,甚至连私下在KTV朋友们起哄想听她唱,她都推脱掉了。这次在《我是歌手》的舞台是第一次,但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是最后一次。在开场前播出的VCR中,黄妈坐在东大海的沙滩回忆道自己第一次听到《剪爱》的情形“我第一耳朵听到剪爱的时候,我就坐在那个沙发里面,一句话都没有讲,一个动作都没有,就这样来来回回,我听了大概好几遍,我心里非常地知道他要讲什么”。但最令我动容的却是之后当海涛问到“你觉得剪爱在你心里面”问题还没有问完,黄妈就坚定地说“很重要,非常重要”,之后扭过头又重复了一遍“是,非常重要”。这个细节让我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那个关于“爱过”的段子。我记得这个故事是源自这样一张截图

 

在我的问题还没有问出口之前,你已经给了我想要的回答。这里面除了理解,还有坚定和不后悔。当黄妈站在浅海滩,双手掩头蔽日,没有妆容,没有音响,只是清声哼唱“把爱剪碎了 随风吹向大海 有许多事 让泪水洗过更明白” ,这几帧画面让我恍然错觉,仿佛那就是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她只是失恋了,对爱情和未来依旧充满了期许,而不是一位已到中年,有过两段失败婚姻,两次自杀经历,现今信奉神学的中年歌者。这是多么对立的两个人物形象,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她们就是合体了。其实我之前看节目的时候常常会觉得黄妈是一个很有童趣的中年人,她会跳着拥抱海涛,会在听到网友攻击齐秦的退赛时说“你可以说他是在玩吗,不可以,他不是”,会在比赛间隙给尚雯婕讲“海豚音那都是外界人士这么说,这是咽音的一种啦”。所有的这些细节都让我感觉她是一名充满积极情绪的歌手,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也会有如此忧伤的故事。后来海泉的一句话终于点醒我,他说“我不知道在绮珊姐身上还发生过怎样曲折的故事,我只知道正是她所经历的这些波折,伤痛,等待,沉淀,才让她的歌声如此打动我们”。

 

在演唱的过程中,黄绮珊难忍激动,一度只能蹲在地上继续演唱。甚至几度要咬住自己的手,保证不让自己哭出来。这种看似“失控”的表现让她几度破音,连她自己也承认这是“发挥最失常的一次”。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很多人认为这是黄绮珊对于过去的留恋,是深深的不舍。但我从第一次听到到现在,我没有一刻这样想,我并不觉得这是企图回到过去的暗示,或许其中确实有对过去依恋的成分,但我相信她比任何人都懂,17年的路,想要回到过去,几乎不可能。我更愿意把这场表演当做是一种仪式,告别的仪式。我记得九把刀曾经讲过他为什么一定要在《那些年》中采用真名,并在自己的母校拍摄,就是希望即使时空转变,我仍旧希望,18岁的柯景腾可以对18岁的沈佳宜说出那个时候自己想说却没有说出口的话,所以我一定要他在我们的学校喊出的是沈佳宜的名字,而决不能是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不是企图折返,重修旧好的情感,而是一种请让我好好和你告别的情感。请给我一个机会说出我曾经那么想对你说的话。 关于这一部分,我又想闲扯几句,在《何以笙箫默》中,有过这样的一段对白,大致背景是,婚后何以琛带着赵默笙参加大学校庆,默笙一个人游逛校园无意看到了自己曾经在美国的前夫举办的演讲,她忽然想起那段自己一人在异乡的时光,这个时候正巧以琛打来电话,于是有了这样的对话:

 

“以琛,我很想你……”

默笙听到自己说,或者是那个时候的自己,那个在异国他乡的赵默笙在对以琛说。

我很想你。

以琛,你知道吗。曾经站在异国街头,满眼异样的肤色,连一个像你的背影都看不到。现在终于可以告诉你,我很想你。眼睛里积聚的水气终于装不住流下来。

电话彼端没了声音。耳畔只余彼此悄悄的呼吸,连同遥远的车鸣喧嚣。片刻后老袁的大嗓门在手机里传来:“以琛,你走着走着怎么停了,还停在路中间!”

以琛惊醒般咳了一下,“嗯,我知道了……”


没错,就是这样感觉。仿佛时空逆转,在多年后,我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曾经千百次想对你说出的话。我更愿意把这些举动归结为——这是一场告别。让我说出我心底的话,让我彻底了却心愿后再离开,因为我不想带着遗憾前行。那样只会更加不能忘记。请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让我和过去的自己好好告别。这时候我不得不再次提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如何相遇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每一段感情开始的时候可以有千百种美好的姿态,但不得已走到分别时,大多数人都没能好好告别。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分手反目的情侣有过多少,好一些的或者是闭口不提或者是刻意遗忘。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好聚好散那么难?为什么在分开的时候我们总会忘记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因为对彼此的欣赏爱慕而走到一起?我当然不知道答案,我现在把这都归结于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总是不喜欢模糊的姿态,要么疯狂的爱,要么拼命的恨。但很多年后,一切终将过去,那个时候的我们会不会后悔此时的双方没能够好好告别就淡出自己的世界。


《宋飞正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段关系走到尽头,之前经历的一切都只占50%,剩下的50%取决于你们如何分手”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在原地呆了好久。那个时候,我正在和一位老友冷战,几乎到了绝交的边缘,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就想起来很多过去我们关心彼此的细节。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曾经为了经营这段友谊同样付出了很多精力与时间,但现在走到分叉口,我却选择了最粗鲁的方式来终结我曾经花费那么多心血培养起来的一段友谊。我用我自己选择的方式摧毁了我曾经的付出。我否定的不是别的,是曾经的王筱桐。后来我挣扎很久,那我应该如何say goodbye才算是好好道别呢,既然走到尽头,肯定就是因为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既然已经这样的,好好道别又是谈何容易呢。于是在我已经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种很糟糕的告别方式之后,我依旧没有做任何补救。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这就是青春啊,明知道是错的,明知道没有必要这么极端,明知道自己以后会后悔,但我就是遵从了当下的心意。那一次,我真正理解到“好好告别”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这里补充一个我刚刚想起的小故事:在一次《天下女人》的访谈中,秋微讲到柯蓝是一个根本不会记恨前男友的人,而且很快就会冰释前嫌,这个时候,柯蓝里面接到“是没有前嫌”。整期节目下来,我只记住了她的这一句话,我从不怀疑一个人可以脱口而出的话会是谎言。她就是那样自然而然毫不造作地接到——“是没有前嫌”。我当时觉得这真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如果她的前男友听到一定会更有感触,但是柯蓝讲过她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对于不喜欢的人,哪怕她做主持人的时候,碰到不喜欢的嘉宾,也根本不会打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却用这样五个字形容了自己之前的恋情——“是没有前嫌”。这又能不能算做是一场好好地告别呢?


终于又绕回黄妈,为什么是在17年后,她才用勇气唱出这首剪爱。我想是她已经真正走过了那段时光。跨过河,在彼岸回首我们的来路,我们才敢直视这一路走来的种种波折。当我是局外人之后,我才能对当年的自己,对当年的我们说一声再见。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虽然只是一首歌,可能也是我多想而已,但这都不重要,我只是想分享一下今天的心情,与你分享。


补充一个后记: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篇日志,本来这个故事之前也要写的,结果写的时候忘记了... 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补充进来。今年春节的时候,曾经有一条状态被转载了上百次,大致是“你17岁时候喜欢的人,一定没有给你发新年短信”,看完之后我没有先看转载留言,因为我完全被一个事实震惊到——我发现自己竟然都已经记不得17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人是谁了。我不记得那个时候我是最喜欢A还是最迷恋B,更或者,17岁那年的我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喜欢。我细细回想了一下,列举出那时候和我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我很庆幸他们都给我发了祝福短信。这个过程我现在叙述下来大概花了几百字,但是真的,这几百字的思考过程当时大概只有几秒的时间。几秒后,当我看转载留言,发现大家的回复竟然出奇地一致——“没有”“没有联系”““果断中枪”。这个时候我比几秒之前更加震惊—— 原来我算是幸运,原来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联系。于是我怀着很复杂的心态转载了那条状态,我留言到“原来我算是幸运的,发了”,这并不是一个炫耀贴,我是一个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所以我总想为每一个故事补充一个温暖的结尾。我很感谢那些年陪伴我走过青春的他们,她们和它们,不管我们有没有能够好好地告别,但至少未来不要相视陌路好吗?

 

最后,我想用自己很喜欢的一句歌词结尾

“有天 当你想起我

时间已摆平 所有犯的错

也学会不再追问 为什麼

但至少我们必须 都快乐 ”





 

没错,就是这样感觉。仿佛时空逆转,在多年后,我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曾经千百次想对你说出的话。我更愿意把这些举动归结为——这是一场告别。让我说出我心底的话,让我彻底了却心愿后再离开,因为我不想带着遗憾前行。那样只会更加不能忘记。请给我最后一次机会,让我和过去的自己好好告别。这时候我不得不再次提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 “如何相遇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每一段感情开始的时候可以有千百种美好的姿态,但不得已走到分别时,大多数人都没能好好告别。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分手反目的情侣有过多少,好一些的或者是闭口不提或者是刻意遗忘。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好聚好散那么难?为什么在分开的时候我们总会忘记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因为对彼此的欣赏爱慕而走到一起?我当然不知道答案,我现在把这都归结于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总是不喜欢模糊的姿态,要么疯狂的爱,要么拼命的恨。但很多年后,一切终将过去,那个时候的我们会不会后悔此时的双方没能够好好告别就淡出自己的世界。


《宋飞正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一段关系走到尽头,之前经历的一切都只占50%,剩下的50%取决于你们如何分手”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在原地呆了好久。那个时候,我正在和一位老友冷战,几乎到了绝交的边缘,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就想起来很多过去我们关心彼此的细节。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曾经为了经营这段友谊同样付出了很多精力与时间,但现在走到分叉口,我却选择了最粗鲁的方式来终结我曾经花费那么多心血培养起来的一段友谊。我用我自己选择的方式摧毁了我曾经的付出。我否定的不是别的,是曾经的王筱桐。后来我挣扎很久,那我应该如何say goodbye才算是好好道别呢,既然走到尽头,肯定就是因为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既然已经这样的,好好道别又是谈何容易呢。于是在我已经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一种很糟糕的告别方式之后,我依旧没有做任何补救。那时候我告诉自己,这就是青春啊,明知道是错的,明知道没有必要这么极端,明知道自己以后会后悔,但我就是遵从了当下的心意。那一次,我真正理解到“好好告别”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这里补充一个我刚刚想起的小故事:在一次《天下女人》的访谈中,秋微讲到柯蓝是一个根本不会记恨前男友的人,而且很快就会冰释前嫌,这个时候,柯蓝里面接到“是没有前嫌”。整期节目下来,我只记住了她的这一句话,我从不怀疑一个人可以脱口而出的话会是谎言。她就是那样自然而然毫不造作地接到——“是没有前嫌”。我当时觉得这真是一句温暖人心的话,如果她的前男友听到一定会更有感触,但是柯蓝讲过她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对于不喜欢的人,哪怕她做主持人的时候,碰到不喜欢的嘉宾,也根本不会打理,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却用这样五个字形容了自己之前的恋情——“是没有前嫌”。这又能不能算做是一场好好地告别呢?


终于又绕回黄妈,为什么是在17年后,她才用勇气唱出这首剪爱。我想是她已经真正走过了那段时光。跨过河,在彼岸回首我们的来路,我们才敢直视这一路走来的种种波折。当我是局外人之后,我才能对当年的自己,对当年的我们说一声再见。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虽然只是一首歌,可能也是我多想而已,但这都不重要,我只是想分享一下今天的心情,与你分享。


补充一个后记: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篇日志,本来这个故事之前也要写的,结果写的时候忘记了... 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补充进来。今年春节的时候,曾经有一条状态被转载了上百次,大致是“你17岁时候喜欢的人,一定没有给你发新年短信”,看完之后我没有先看转载留言,因为我完全被一个事实震惊到——我发现自己竟然都已经记不得17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人是谁了。我不记得那个时候我是最喜欢A还是最迷恋B,更或者,17岁那年的我其实根本不懂什么是喜欢。我细细回想了一下,列举出那时候和我关系最好的几个朋友,我很庆幸他们都给我发了祝福短信。这个过程我现在叙述下来大概花了几百字,但是真的,这几百字的思考过程当时大概只有几秒的时间。几秒后,当我看转载留言,发现大家的回复竟然出奇地一致——“没有”“没有联系”““果断中枪”。这个时候我比几秒之前更加震惊—— 原来我算是幸运,原来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联系。于是我怀着很复杂的心态转载了那条状态,我留言到“原来我算是幸运的,发了”,这并不是一个炫耀贴,我是一个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所以我总想为每一个故事补充一个温暖的结尾。我很感谢那些年陪伴我走过青春的他们,她们和它们,不管我们有没有能够好好地告别,但至少未来不要相视陌路好吗?

 

最后,我想用自己很喜欢的一句歌词结尾

“有天 当你想起我

时间已摆平 所有犯的错

也学会不再追问 为什麼

但至少我们必须 都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