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或计划怀孕妇女食鱼要小心。食物安全中心发现,本港有11%20至49岁女性,每周摄取甲基汞(水银的一种)份量超标最多56%,建议孕妇和计划怀孕妇女不应进食吞拿鱼和剑鱼等体形较大的鱼,过量摄取水银会影响胎儿脑部发育,但适量进食红衫及桂花鱼等细鱼,或可提高胎儿智商。 食物安全中心昨公佈总膳食研究的第五份报告,根据05至07年涉及5,000名市民的食物消费量调查,分析港人摄取金属污染物的情况。世界衞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每公斤体重,最多摄取3.3微克甲基汞;孕妇每周每公斤体重最多应只摄取1.6微克。 桂花鱼红衫有益调查发现,有11%育龄妇女(20至49岁)每周摄取甲基汞超过1.6微克,当中以30至39岁女性最多,每周每公斤体重摄取约2.5微克;40至49岁妇女则每周摄取约2.3微克;20至29岁妇女每周摄取约2.1微克。 调查又发现,成人每周可摄取3.3微克,但70至84岁超标的女性摄取超出约15%;60至69岁超标的男性摄取量则超出9%。 食安中心抽取51种食物化验甲基汞,发现鱼及海产的甲基汞含量最多,整体平均每公斤含68微克,当中又以吞拿鱼含量最多,平均每公斤含330微克甲基汞,其次是海斑、马头、红衫及桂花鱼(见表);鲩鱼及龙脷柳含量最低。根据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体形较大的捕猎鱼每公斤最多含1,000微克甲基汞,其他鱼每公斤最多含500微克,本港鱼类未有超标。 食安中心表示,海洋中的细菌将汞转为甲基汞,先被小鱼吸收,大鱼食小鱼再吸收甲基汞,故大鱼的甲基汞含量较多。 甲基汞毒性较汞更强,可引致人类神经系统中毒。上述11%妇女的甲基汞摄入量,对个人健康风险不大,但若她们已怀孕,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在胎儿脑部及其他组织积聚,影响脑部发育。成年人的甲基汞摄取量若不超过上限的两倍,不会有神经中毒风险。 甲基汞不能在煮食过程中减少,中心建议孕妇、计划怀孕妇女及幼童,避免进食剑鱼及蓝鳍吞拿鱼等大鱼;但适量进食甲基汞含量不高,及含多种营养素的鱼,如三文鱼、桂花鱼及红衫,可提高胎儿智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