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澄菜美芳草闲

 苏迷 2013-10-01

湖泊名片

  澄湖又名沉湖、陈湖,位于吴江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和昆山市交界地带,总面积45平方公里。吴江境内部分位于同里镇屯村社区东部,面积3.24平方公里,周长5862米,湖泊容积460万立方米,常水位2.84米,湖底平均高程1.42米。

  澄湖与四地相连,又位于吴江的北部边界上,其知名度在吴江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中,并不是最高。但通过卫星地图可以看到,澄湖的整体水域面积在吴江境内及周边的湖泊中,仅小于太湖和淀山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型水体。

  澄湖形似一个巨大的牛头,而吴江境内的区域就是那个硕大的牛鼻子。澄湖与太湖一样,也是由海湾—潟湖演化而来。上世纪中叶起,吴江有关部门为解决水患,进行了一系列驳岸固堤的措施,到上世纪80年代后湖泊形状基本固定。澄湖属于保护性开发湖泊,吴江境内开发较少,沿岸主要分布农田和菜地,以及少量民居。澄湖水产养殖为生态养殖,其水面基本没有围网。

  传说故事

  湖底的秘密

  与其他湖泊一样,关于澄湖的由来也有许多说法,多数与湖区“地沉成湖”有关。

  相传从前在屯村东北部的陈州东门外有座大石桥,桥上有一对石狮子。桥边住着母子两人,儿子捕鱼供养老母。一天晚上,儿子捕鱼时听见附近有人在议论,说桥上石狮子眼睛里出血,陈州府便要沉没。儿子出于好奇,便杀了一条鱼,把鱼血涂在石狮子的眼睛里。不料,石狮子的眼里一有血,大地就开始下沉,大水漫上地面来。儿子回家背起老母逃命,边逃边喊:“老天爷饶了我吧,救救我的老娘吧!”上天念他一片孝心,大地不再下沉。母子俩终于保住了性命,附近百姓也免了一场灭顶之灾。大水淹没的地方成为一个湖泊,就是“沉湖”。

  关于地沉成湖的时间推断,各种说法不尽相同。据水利志记载和1974年苏州市文物考古部门对澄湖古井的挖掘和研究、推断,澄湖是在北宋大观元年至南宋乾道六年(1107~1170年)期间形成的。而湖畔寝浦禅林寺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铸钟则刻有“天宝元年地陷成湖”,故名沉湖。而另一个名称“陈湖”的说法,则来自《太平广记》的记载:“该地古为陈县(或云陈州)而名陈湖。”

  一个晴热高温的夏日,记者来到澄湖岸边肖甸湖村22组的村民金留生先生的家,临湖傍河的民居老宅院里,一片浓荫蔽日的丝瓜架。金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澄湖岸边人,说起澄湖的“沉”,他马上把话题拉回到50年前,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湖中拖草时发现,湖中央的底部有石板铺成的路面,湖底也不时会出土陶瓮、瓷器之类的古物。村里民间传说更是称小孩放牛曾见到湖里有头无角犀牛,无风的时候湖里也会发出响声。

  老金所说湖底的情形,在历史上也曾经露过真相,1934年大旱,澄湖水位极低,湖底呈现的古街形迹清楚可见,陈州前的马台露出水面,当地渔民施顺高的渔船曾经停靠在马台旁,人走上马台纳凉。

  历史变迁

  生态的厚赠

  一辈子生活在澄湖边上的金留生先生,说起这片“母亲湖”来十分有感情。他带着记者走了一大段岸线,从自己年轻时代讲到现在,话题始终没离开这片湖水。

  金先生介绍,澄湖水底以沙滩为主,以前湖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现在湖水水质依然保持良好。湖中野生水产众多,鱼虾、河蚌品种丰富,常有好几十斤重的大鱼出水,上百斤的大青鱼也不算稀奇。澄湖的水产养殖业以生态养殖为特点,水面上见不到网围,养殖户也保持着不施肥、不投饵、不用药的“放养”模式,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维持着良好的平衡,无论湖区景观还是湖水水质都令人满意。

  记者了解到,澄湖近期发展以完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适当发展养殖、景观、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功能。近期澄湖水系得到进一步的疏通整治,配合运河的整治工程,疏通了澄湖与运河、白蚬湖等水系的通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为澄湖带来长远的发展利益。

  走访澄湖,最美的一个落脚点是澄湖东岸的一片芳草滩。从观光赏湖的角度看,这片纯自然的湖滩是一个绝佳的所在。记者曾在去年秋天来过这里,偶遇几个上海游客在草滩上扎帐篷露营,也许是地处偏僻,本地来的人倒并不多。这片草滩位于肖甸湖森林公园最西侧,可以一览澄湖全景。

  肖甸湖村村部工作人员徐金弟告诉我们,澄湖的岸线随着自然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近40年来湖水每年悄悄地“吃掉”东南岸将近1米的土地。目前有关方面正沿1500米长的岸线加筑驳岸,保持水土稳定。记者看到,在这片草滩一线,正在进行着与白蚬湖水系沟通工程建设。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将成为澄湖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澄湖边的芳草滩坐一坐、躺一躺,或沿着湖岸边花草夹道的小径漫步,乡村生态游的味道十足。久居城市喧嚣的人,不妨择一日之闲,在肖甸湖的森林里做一个氧吧SPA,然后踱步到澄湖边上,在青草野花的味道里看夕阳慢慢西下。所谓慢生活,莫过如此。

  枕水人家

  八仙的味道

  澄湖近年为外界所知的另一个原由是以“水八仙”为代表的特色水生蔬菜种植。2012年5月,由合心村24名农户参股设立的同里澄湖蔬菜园艺专业合作社正式揭牌,成为吴江第一个瓜果蔬菜品种齐、水生旱生并用,配送一条龙经营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记者走访合心村时,合作社负责人张林元如数家珍地推介各种水生蔬菜产品。众所周知的“水八仙”是合作社的拳头产品,这些与同里江南水乡旅游品牌相匹配的特色土产一直处于热销状态,像新鲜芡实这样的高档货,近年价格更是连连上升,直追河虾的身价。如果说“水八仙”是合作社得以扬名的靓货,那么老张墙头一张种植计划表上罗列的53种蔬菜则真正体现了澄湖为一方水土献物之丰。伏缺季节,老张的水蕹菜供不应求。由于很好地掌握了涉水栽培和轮作技术,合作社的水田里水蕹菜、水芹菜、各个品种的茭白轮番登场,加上出货渠道稳定,张林元对合作社的发展自信满满。老张对新品探索的劲头不亚于年轻人,孢子甘蓝、芝麻菜、迷你冬瓜等新品很快也会走上吴江人的餐桌,也许不久后江南水乡会出现一套新“水八仙”的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