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一词在历史上最早的由来

 阿里山图书馆 2013-10-01

今天是咱们国家的国庆节,“举国同欢,普天同庆,鲜花盛开,街衢洁净,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万人空巷,载歌载舞”。早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更严格说是此后政务院颁布的一个文件里),就确定每年公历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据说最初这还是民主人士马叙伦老先生的提议,并托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女士转呈中央政府和毛主席。今天是第65个国庆节,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4周年,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领导人上台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国庆节是一个现代社会民族主权国家庆祝其独立、成立、创建或别的伟大事情的官方法定节日,是该国一年当中最重要、最隆重的日子。除了印度有两个国庆日(1月26日叫“共和日”,8月14日叫“独立日”)以外,所有国家都只有一个国庆日。在今天与中国一起庆祝国庆节的,还有非洲的尼日利亚和西亚的塞浦路斯两个国家,他们的国庆节也是在10月1日。

但是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却把皇帝的即位、诞辰称为“国庆”(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君主专制王朝最重大的事情和日子,莫过于皇帝老子的即位和诞辰了。

那么,汉语“国庆”一词在历史上最早的由来是什么时候,原本是什么意思呢?

据史界考证,在我国,“国庆”一词最早是出现在1700余年前的西晋王朝,当时的意思是“国家喜庆”。当时,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有“国庆独飨(饗)其利,主忧莫与其害”一语(意思是说,当国家有了喜庆的大好事[或者说皇上已经登基后的太平安定日子],他就独自贪图享受好处和利益;当皇上有了忧虑和麻烦,他却觉得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毫不关心。显然这是在批评那些很不负责任、不称职、不像样的臣子)。这就是“国庆”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

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族,其祖陆逊、父陆抗皆三国吴国名将,其弟陆云也是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后任成都王司马颖平原内史、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在“八王之乱”中兵败被杀。代表作为文论《文赋》,骈文《辨亡论》、《吊魏武帝文》,以及100余首诗作。

此外,《晋书·武帝纪》里也有“遣使之始,未知国庆,但以书答之”一语,唐朝司空图的《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里也有“而徒令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流闻京师,中外以为国庆”一语,其中的“国庆”都是“国家喜庆”的意思。而南朝宋鲍照《数诗》里的“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这个“国庆”则是“举国庆贺”之意,似乎意思也差不多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