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孩女性化 剖析“男孩危机”两大根源

 平淡水的平凡 2013-10-01

男孩女性化,不但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很多读者网友都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拯救男孩”这个热门话题和社会现象上。

眼下即将面临中考,可就在这紧要关头,还有不少热心家长、老师以及成长中的男孩打热线,有的诉说烦恼寻求“拯救男孩”的良方,有的发表看法,有的介绍培养男孩阳刚之气的经验。而专家学者却从两性意识的起源,到影视剧对青少年的误导,剖析了男性女性化的深刻原因。

 

热线倾诉

陪读母亲的烦恼

“小时候我儿子太调皮了,上树、翻墙、逃学、和同学打架,让人操尽了心。没想到现在他长大了,反倒越长越没出息了,见人脸红,不说话,一副羞答答的模样。”在西安一民办院校给儿子当“陪读”的林女士,把记者的电话当成了“情感倾诉”了,拿起电话就是一段开场白。林女士说:“我孩子他爸脾气不好,儿子一惹事,他不讲教育方式,就知道打孩子、罚站,不给娃饭吃。记得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时,一次和同学爬山迷了路,半夜才被家人找回来。回到家里,被他爸一脚踢得背过气。等醒过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下变乖了再也不淘气了,但一点锐气也没有,特胆小。看他爸对孩子那么狠,我这当妈的看了难受,背过他爸我是千方百计地呵护他,用时髦话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孩子就在这种状态下成长”。

林女士的儿子现在西安一所民办院校上大专,他没有出过远门,不会洗衣服,没有社会经验。林女士送儿子到学校后,儿子说什么也不让她走。没办法,她只能在单位办了请假手续,专门从山东老家赶到西安租了一间房子,给儿子当“陪读”。“后来学校不允许学生住在校外,我就试着告诉孩子我要回家,可他不让我走,说等他彻底适应了环境再让我走。可单位一直催我回去上班,真后悔当年不该用体罚和溺爱这两种极端的方式教育孩子。”

“阳光男孩”是父亲的骄傲

与林女士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家住西郊的王先生打电话向记者讲述了他教育培养孩子阳刚之气的成功经验。王先生说,他以前在新疆搞地质勘探工作,很少回家。儿子出生后,由妻子一手带大。家住单位的家属院,院里都是勘探队员的女家属。儿子5岁那年,王先生无意中发现,孩子的言谈举止越来越趋于女性化,他一咬牙,采取孟母迁居的方式搬出勘探队家属院。等放假探亲回来,他坚持带孩子爬山、游泳、洗凉水澡、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前年孩子考上了体育学院,上学的生活费都是儿子勤工俭学自己挣来的。尽管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但他儿子仍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育专家特别强调,父亲是儿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研究发现,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男孩,其父亲的教养行为往往是果断的、具有权威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无能的,母亲具有支配性的,那么,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过多的女性化气质。那些攻击性行为很高的男孩,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行为专横,对男孩漠不关心”。

“富二代”男孩的心里话

父母的爱令我无法承受

“叔叔,我打这个电话是背着妈妈和爸爸悄悄打的,你一定替我保密啊。”在西安一所私立学校上五年级的豆豆向记者讲诉了他的烦恼。豆豆说,他家是陕北榆林人,爷爷是煤矿老板,爸爸在矿上给爷爷当帮手,妈妈和保姆在家看护他,他很少见爸爸的面。他感觉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不太好,但父母对他很好。豆豆说,家里条件好的他都无法适应了,除了吃饭、睡觉、上学下课,他在家中说不了几句话,也无话可说。有时想和同学出去玩,妈妈不允许,说外出不安全。他的伙伴就是家里堆了一间房的玩具,还有花了几万元,专为他买的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妈妈还要逼他学书法绘画,可他一点也不喜欢。小时候他不懂事,央求妈妈“给他生个弟弟、妹妹玩”。现在他“长大了”,就想和别的同学一样,星期天能出去玩玩,就很知足了。

“叔叔,看了你写的文章,说我们男孩变得女性化了,可我们也不想那样,想当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可谁给你机会啊,这真是一个‘杯具’”。说完豆豆像大人一样长长地叹了口气。

女孩和教师眼中的男孩

男孩与女孩相比处于弱势状态

娟子是昨日唯一一个打热线的女孩,这个14岁的初二女孩在学校担任班长职务。她说,男孩女性化是针对女孩男性化比较而言的,就他们班上看,男孩总体成绩是比女孩差一些,但其他方面男孩与女孩相比,没有多大的区别。而让她看不惯的是,有些男孩比女孩还小心眼,遇事斤斤计较,打扫卫生也是挑肥拣瘦的。

正像娟子所说,现实中人们发现,一些男孩不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皮实”了,娇滴滴、扭扭捏捏,比女孩还要胆小怕事的男孩越来越多。一些老师感叹:不太敢批评男生,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时,他们会露出极其尴尬的表情,要是再说上两句,他们看起来马上就要哭了。

南京市龙江小学副校长赵秀琳看了《拯救男孩》一书撰文发表看法,认为“现在的男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相对来说比女孩子要弱不少,而且男孩子的一种特征,包括玩、跟孩子的一些交往,男孩子的特征好像不是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强,甚至于孩子之间相处的时候,跟女孩子比都相对处于一种弱势的一种状态,女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意识都甚至于超过男孩子。”

2006年,一本名为《给男孩的危险手册》的书红极一时。这本书是两名英国人写的,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中名列前茅,全球热销。本书强调一个优秀男孩应该具有以下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敢于尝试,不怕挫折……这本书在中国同样受到了男孩们的热捧,说明我们的男孩在内心是向往这样的生活,向往这样的品质的,但为什么现实中,男孩却和这些特征越来越远呢?

专家剖析“男孩女性化”

社会整体价值观混乱的真实表现

知名社会学者、西安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郑升旭认为“男孩女性化”有两点原因,其一,我们的社会开放了,青少年有了张扬个性的需求,包括追求怪异、猎奇等与众不同。从这点讲,应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第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幼儿教育、学校教育阶段,缺乏有意识地性别教育,而随着社会脑力劳动的日益被重视,淹没了过去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性别差异。

这里就要涉及到性别差异的来源及其后果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探讨,如今已被国内外诸多的心理学家所证实的是,人们的性别差异,不是来源于先天的自然差异,而是来源于后天的社会差异,也就是说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意识主要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教育和社会训练的结果。从这点讲,男孩的女性化倾向,说明我们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性别教育。这种女性化的倾向,带来的不是社会和家庭的和谐,而只能带来不应有的性别失望。

因为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这种两性差异不仅适应了两性关系的家庭需要,而且适应了在劳动中社会分工的需要,因而这一现象提示我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在幼儿阶段和学校以及社会的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希望能引起更多教育专家的重视。

除此之外,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张纯说,传媒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视,一些电影和电视节目对成年人没有什么伤害,但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影视中经常出现的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明星,很容易导致男孩的审美观、价值观混乱,并造成心理伤害。

“韩剧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作用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我极力地反对。你看韩国的影片里,男孩子都是小白脸,极尽温柔之能事,顾盼流连,那个眼睛都非常漂亮,而韩国的女孩都是张牙舞爪,我认为这都是不对的。”张纯说。

拯救男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校正和引导将是未来的任务和目标,这潜移默化的演变,同样打着时代的烙印和标签,让现在告诉未来,曾经的迷失终会找到前行的航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