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课堂上的少讲与精讲

 张勰 2013-09-30

 

教师课堂上的少讲与精讲

 

 

长期以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的着眼点在于 “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因而部分老师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两个误区:一是教师不相信学生,讲课时面面倶到;二是教师认为自己的水平高,每节课滔滔不绝,似乎眼界开阔,知识渊博,积淀丰厚。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昏昏欲睡,有思想的学生就会感觉到这样的老师是在炫要知识、卖弄技巧。

知识从来就是学会的。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教,学还是可以推进的;但如果没有学,那么教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而不可能替代学生自己的学。教师讲得多,反而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探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少讲不表示学生思维上的阻尼;相反,深邃的思想往往来源于貌似沉默的思索过程。有的老师提出问题时,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大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或结论,结果是学生可能暂时知道了结论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段时间后结论也不知道了。而课堂上少讲,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有效取舍,结果往往能抓住要害,形成了能力。

    课内守住嘴不仅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少讲,不是时间的无端损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节奏,是态度,是张力,是大度,更是艺术。那就少讲一点,再一点吧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绽放如花笑脸,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

古人云,君子之心,昭之天下,不可使人不知。在这样一个功利性的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我们得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只要带着爱心走进课堂,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是可爱的;只要带着快乐走进课堂,那么再枯燥的课堂也会变得快乐。

     要守住心,就要读书,读书能让我们找回一份宁静。幸运的是,教师这一份工作可以让我们天天与书为友,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在工作时间看书,在书海中翱游。教师有更多“静”的时间、机会,而一旦平心静气了,那么,离好老师就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